液相色谱技术及应用
我们仅讲其中部分内容:
液相色谱仪器系统及应用
HPLC硬件基础知识 日常应用注意事项
液相系统维护流程图
线路过滤器
单向阀
色谱柱 柱塞密封圈 手动进样器
检测器
吸滤头
5大系统:
(1)输液系统; (4)检测系统;
(2)进样系统; (5)数据处理系统;
(3)分离系统;
输液系统
接头
不锈钢接头 / 垫圈 主要用于输液泵、进样器的连接 – 能承受 400 kgf/cm2压力
内容简介
色谱发展概况 色谱分离原理 色谱基本理论 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数据输出系统 色谱方法的选择 色谱条件的优化 案例分析 化学因素 机械因素
§1 液相色谱基本概念
§2 液相色谱仪器系统及应用
§3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和优化
§4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 k’ ”是比“ tR”还常用的保留值,它与柱子的大小及流速无关,只与溶 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分配性质、柱温以及相空间比(即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体积比)有关。“ k’ ”又定义为在分配平衡时某溶质在两相中绝对量之 比,消除了保留值的波动因素,而分配系数“ K ”是平衡时物质在两相中 的浓度比。
• k’值的范围:0.4<k’<20~30; k’=2~5为佳,过大则耗时太长。
气相GC中B=2rDm中Dm比HPLC中大105倍
在HPLC中第二项可忽略,故高效液相色谱的范氏方程为:
H = A + Cμ
2.6 µm
2.6 µm
扩散
A = 涡流扩散-多径扩散
仔细填充柱子 使用粒径均一的载体
H E T P A
初始 带宽
最终 带宽
线速度
mAU
3 µm and 580µm particles
不能直接用有机溶剂 冲洗缓冲盐溶液
流动相的更换
不互溶的流动相不能直接更换 缓冲盐不能直接用有机溶剂更换
水
缓冲盐
异丙醇
水
正己烷
有机溶剂
溶剂前处理
过滤:0.45um或更小孔径滤膜
目的:除去溶剂中的微小颗粒,避免堵塞色谱柱, 尤其是使用无机盐配制的缓冲液时。
滤膜类型:
聚四氟乙烯滤膜:适用于所有溶剂,酸和盐。 醋酸纤维滤膜: 不适用于有机溶剂,特别适用于水基溶剂。 尼龙66滤膜: 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可以用于强酸, 不适用于二甲基甲酰胺。 再生纤维素滤膜:蛋白吸收低,同样适用于水溶性样品和有机溶剂
柱效率(热力学):
• 定义: 理论塔板数 (
tR N=
2
柱效
):
1/2 h 2ơ
每米柱效
ơ—标准偏差,曲线拐点处峰宽的一半, 即峰高0.607处峰宽的一半。 为便于测量,改用半峰宽: W1/2( 或2×△t1/2 ) H 最常用的计算式:
tR N=5.54 W 1/ 2
H E T P
5 µm
线速度
5
w1/2
6
3 µm
mAU
w1/2
5 6
3
80
4
60
流动相
40
20
滞流的 流动相
0 1 2
Sub-2 µm
3 4 5 6
w1/2
固定相
0
扩散
The Van Deemter Equation
A = 涡流扩散-多径扩散 B = 自由分子扩散 C = 传质阻力 HETP
B u
吸滤头
材料:不锈钢(或陶瓷)烧结,孔径10um
故障:堵塞
表现:管路中不断有气泡生成 措施:用异丙醇(或5%稀硝酸),超声波清洗,再用蒸馏水 清洗
Need Not Be Greater Than 1.2
不同分离度比较
Poor efficiency Moderate selectivity R=1
Poor efficiency Good selectivity
R = 1.5
Excellent efficiency Poor selectivity R = 0.5
色谱起源
M. S. Tswett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M.S. Tswett 命名这种应用吸附原理分离物质的新方 法为色谱(Chromatography); 1952年,James和Matrin发明了气 相色谱法;
60年代末,高效液相色谱(HPLC) 崛起; 21世纪,超高压色谱、多维色谱等出现 使得色谱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缓冲盐
常用代表性的弱酸的pKa值
pK1 醋酸 柠檬酸 磷酸 4.87 3.13 2.16 4.76 7.21 6.40 12.32 pK2 pK3
缓冲液
缓冲液的使用
使用前必须过滤 使用后一定要进行清洗 ,以免造成腐蚀、磨损、阻塞:
用含5%甲醇的水溶液冲洗30min(1ml/min),再用甲醇 冲洗30min 用纯水冲洗泵头清洗管路 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的影响
Analyst, Talanta,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Recent Patents on Nanotechnology,Separ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urrent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环境化学》 等国内外知名刊物评
色谱研究方向
•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 薄层色谱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凝胶电泳 Gel Electrophoresis(GE) 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CEC)
60
Sub-2 µm particles
40
20
w1/2
6
w1/2
0
5
0
1
tR
7
2
3
4
5
tR
6
7
Dispersion due to eddy diffusion or multi-path effect
扩散
在液相中影响小 在低流速中影响大 B = 自由分子扩散-纵向扩散
Zero linear velocity
流动相
• 溶剂的等级 – HPLC级 – 优级纯 – 分析纯
微量分析、梯度洗脱
都经过蒸馏和0.45u的过滤(除纤维毛,未溶解的机械颗粒) 优级纯的纯度比分析纯大,但里面含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HPLC级经过0.2u的过滤,且除去有紫外吸收的杂质
有机溶剂的等级
• 分析纯级和 HPLC 级溶剂的吸光度比较图
Excellent efficiency Moderate selectivity
R=4
•
( 1)
分配系数
KA≠KB 或k’A≠k’B 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 (2)容量因子“k’”:
t R-t0 , • k '=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量 或: k=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量 t0 •
k’
k’ k’β
思考:为什么要优 化流动相比例?
液相色谱分离原理
吸附:物质在两相界面上浓集的现象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 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 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 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 析法。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类)基金 3.中国博士后基金 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5.福建省教育厅基金 6.校科技发展基金
审人。目前,已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 SCI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2项。 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论文:
(1) Anal.Chem, 2006,78,5322-5328(IF=5.9); (2)J.Chromatogr.A, 2007,1170,118-121.(IF=4.2) (3)J.Chromatogr.A, 2009,1216,8612-8622.(IF=4.2); (4) J. Mater. Chem., 2011,21,518-524. (IF=5.1) (5)J.Chromatogr.A, 2010, 1217, 4507-4510.(IF=4.2); (6)mun., 2011,47, 9675-9677.(IF=5.8) ;
垫圈
– 一旦固定,垫圈不可再动
PEEK接头
不锈钢接头
主要用于色谱柱、检测器的连接
– 易于安装 – 能承受 250 kgf/cm2压力
– 容易产生死体积
PEEK接头
死体积
• 死体积可能会引起分离度变差和重现性变差等问题.
公螺母
死体积
管线
好的连接
差的连接
流动相
选择原则 • 采用 “HPLC” 级溶剂 • 避免使用会引起柱效损失或保留特性变化的溶剂 • 对试样有适宜的溶解度 • 溶剂粘度要小 • 与检测器相匹配
H E T P
B
3
w1/2
线速度
4
Very low linear velocity
mAU 80
5
6
tR
60
40
20
w1/2
0 1
0
At or above optimum linear velocity
2
3
4
5
tR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