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CL097-2005 C70(H)型通用敞车技术条件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在中国标准轨距铁路上运行的C70(C70H)型通用敞车的主要用途、主要性能参数与基本尺寸、主要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标记、寿命与检修周期及质量保证等。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图号为QCH235-00-00-000的新造C70(C70H)型通用敞车。
装用转K6型转向架车型为C70,装用转K5型转向架车型为C70H。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T5600铁道货车通用技术条件GB/T5601铁道货车检查与试验规则—1—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6725冷弯型钢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13914冲压件尺寸公差GB/T19804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GB/T21471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轴类HG/T2453-1993醇酸清漆TB/T1.1铁道车辆标记一般规则TB/T1.2铁道车辆标记文字与字体TB/T493铁道车辆车钩缓冲装置组装技术条件TB/T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TB/T1464铁道机车车辆用碳钢铸件通用技术条件TB/T1466铁道机车车辆用灰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TB1560-2002货车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TB/T1580新造机车车辆焊接技术条件TB/T2369-1993铁道车辆冲击试验方法与技术条件TB/T2403铁路货车用合成闸瓦TB/T2435铁路货车车种车型车号编码TB/T2446机车车辆用耐候钢焊接技术条件TB/T2879.4铁路机车车辆涂料及涂装第4部分:—2—货车防护和涂装技术条件TB/T2911车辆铆接通用技术条件TB/T2942铁路用铸钢件采购与验收技术条件TB/T2944铁道用碳素钢锻件TB/T3014铁道用合金钢锻件TJ/CL063铁道货车用高强度耐大气腐蚀钢热轧板(带)订货技术条件(暂行)TJ/CL088铁路货车用高强度螺栓技术条件TJ/CL090铁道货车用高强度耐大气腐蚀冷弯侧柱订货技术条件(暂行)TJ/CL131铁路货车用环氧云铁厚浆底漆技术条件TJ/CL132铁路货车用环氧沥青玻璃鳞片漆技术条件TJ/CL155铁路货车交叉杆组成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TJ/CL160铁路货车专用拉铆钉及铆接技术条件TJ/CL169铁道货车转向架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主摩擦板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TJ/CL219铁路货车空气制动配件防护件技术条件(暂行)TJ/CL231铁路货车专用拉铆销技术条件TJ/CL232铁路货车专用短尾拉铆钉技术条件TJ/CL235铁路货车配件永久性标志技术条件(暂行)TJ/CL260摆动式转向架弹簧托板技术条件TJ/CL261摆动式转向架导框摇动座和摇动座支撑—3—技术条件TJ/CL262摆动式转向架铸钢摇动座技术条件TJ/CL354铁道货车用高强度耐大气腐蚀钢热轧310乙字钢技术条件(暂行)TG/CL261铁路货车制动管系组装技术条件3主要用途该车在中国标准轨距铁路上使用,主要用于装运煤炭、矿石、建材、机械设备、钢材及木材等货物。
除能满足人工装卸外,还能适应翻车机等机械化卸车作业,并能适应解冻库的要求。
4主要性能参数与基本尺寸4.1主要性能参数载重70t自重约23.8t轴重23t+2%-1%容积77m3比容 1.1m3/t换长 1.3自重系数0.34每延米重 6.71t/m通过最小曲线半径145m 商业运营速度120km/h制动距离(重车、紧急)≤1400m—4—全车制动率(常用制动位)空车24.1%重车17.9%限界符合GB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要求4.2基本尺寸车辆长度13976mm车辆定距9210mm车辆最大高度(空车)3143mm车辆最大宽度3180mm车体内长13000mm车体内宽上侧板处2890mm连铁处2790mm 车体内高2050mm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空车)880mm地板面距轨面高(空车)1083mm门孔尺寸(宽×高)侧开门孔1620mm×1900mm下侧门孔1250mm×951mm 固定轴距转K6型1830mm —5—转K5型1800mm 车轮直径840mm5主要结构该车主要由车体、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及转向架等组成。
5.1车体该车车体为全钢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端墙、车门等部件组成。
主要型钢和板材均采用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
5.1.1底架中梁采用材质为YQ450NQR1的热轧310乙字型钢,车体一位端中梁上翼缘内侧设有符合TJ/CL235的模压永久性标志。
采用符合TJ/CL090的冷弯下侧梁、直径为358mm的锻造上心盘及材质为C级铸钢的前、后从板座、加强型绳栓,装用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签。
5.1.2侧墙侧墙为板柱式结构,由上侧梁、侧柱、侧板、连铁、斜撑、侧柱补强板及侧柱内补强座等组焊而成。
上侧梁采用140mm×100mm×5mm的冷弯矩形钢管,侧柱采用帽形冷弯结构。
侧柱与下侧梁间采用专用(短尾)拉铆钉连接。
5.1.3端墙端墙由上端梁、角柱、横带及端板等组焊而成。
上端梁、角柱采用160mm×100mm×5mm的冷弯矩形钢管,横带采用断面高度为150mm的帽型冷弯型钢。
—6—5.1.4车门车体两侧的侧墙上各设一对侧开式侧开门及6扇上翻式下侧门。
侧开门采用具有开启导向功能的上门锁机构,门边处组焊槽型冷弯型钢及限位挡,将通长上锁杆封闭其中,下门锁采用翻转式偏心压紧机构。
5.2车钩缓冲装置采用17型车钩、17型锻造钩尾框、合金钢钩尾销。
采用MT-2或HM-1型缓冲器,采用含油尼龙防脱钩尾框托板磨耗板、车钩支撑座尼龙磨耗板、钩尾销托梁尼龙磨耗板、防跳插销。
5.3制动装置采用符合TG/CL261要求的制动装置。
5.3.1空气制动装置主要由120型控制阀、直径305mm整体旋压密封式制动缸(不带复原装置)、不锈钢嵌入式储风缸、ST2-250型双向闸瓦间隙调整器、KZW-A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TZD型货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A型不锈钢球芯折角塞门和组合式集尘器等组成。
采用不锈钢制动管系及不锈钢法兰接头或压紧式快装接头,采用制动软管连接器、E形密封圈、符合TB/T2403要求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等。
制动缸和储风缸设有符合TJ/CL235的模压永久性标志。
5.3.2手制动装置采用NSW型手制动机,手制动机与车体间采用专用(短尾)—7—拉铆钉连接。
手制动装置立拉杆设有防脱导框。
手制动拉杆与链蹄环、手制动定滑轮与滑轮座、动滑轮与手制动拉杆间采用拉铆销连接。
5.4转向架采用转K6型或转K5型转向架。
摇枕、侧架采用B+级铸钢,组合式斜楔的主摩擦板采用符合TJ/CL169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体为贝氏体球墨铸铁,侧架立柱磨耗板材质采用45号钢,滑槽磨耗板采用T10钢。
采用353130B 紧凑型轴承、RE2B型50钢车轴及LM磨耗型踏面的HESA型辗钢车轮或HEZD型铸钢车轮。
采用组合式制动梁、两级刚度弹簧、直径为375mm的下心盘、浇铸或注塑工艺制造的导电式心盘磨耗盘、伸缩式挡键。
5.4.1转K6型转向架采用符合TJ/CL155的下交叉支撑装置,一系采用内置铜导线轴箱橡胶垫,采用锻造支撑座、JC型双作用弹性旁承、链式固定杠杆支点。
交叉支撑装置扣板采用短尾拉铆钉连接。
5.4.2转K5型转向架采用符合TJ/CL260弹簧托板、符合TJ/CL261的导框摇动座及摇动座支承、符合TJ/CL262的摇动座和BD型常接触式弹性旁承,摇动座和弹簧托板间采用折头螺栓连接。
6技术要求6.1材料要求—8—6.1.1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符合TJ/CL063的规定。
热轧310乙字型钢符合TJ/CL354的规定,其屈服强度为450MPa,-40℃时的低温冲击功A kV不小于24J。
6.1.2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上的橡胶和尼龙等非金属件工作环境温度为-50℃~+70℃,并满足在+110℃时连续放置3h恢复常温而不降低性能的要求。
6.1.3BY-B型或FS型防松螺母强度为GB/T3098.2中10级,配套采用符合TJ/CL088的10.9级高强度螺栓。
6.1.4专用拉铆钉及套环应符合TJ/CL160,专用拉铆销及套环应符合TJ/CL231,短尾拉铆钉及套环性能应满足TJ/CL232。
6.2制造要求6.2.1图样上未注明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切削加工件按GB/T1804-m级;形位公差按GB/T1184-k级;焊接件线性和角度公差按GB/T19804中的B级、形位公差按GB/T19804中的F级;锻件按GB/T21471中的F级;铸件按GB/T6414-CT10级。
6.2.2冷冲压件应符合GB/T13914的规定,冷弯型钢应符合GB/T6725的规定。
6.2.3锻件应符合TB/T2944或TB/T3014的规定。
6.2.4碳钢铸件应符合TB/T1464和TB/T2942的规定,灰铸铁件应符合TB/T1466的规定。
6.2.5焊接应符合TB/T1580和TB/T2446的规定。
—9—6.2.6车钩缓冲装置组装应符合TB/T493的规定。
6.2.7制动装置制造及组装应符合TG/CL261的规定。
制动配件防护应符合TJ/CL219的规定。
手制动装置组装后,风制动、手制动同时作用时,手制动拉杆加强杆尾部与吊座间距离应不小于100mm,制动缸推杆完全复位时,手制动拉杆U型拉杆头与吊座间应留有间隙。
6.2.8心盘座组装后,心盘座平面度(含该部位两中梁下翼面)为1mm。
6.2.9车门门缝间隙不大于6mm,其中对开式侧门上沿及下四角压弯处局部间隙允许不大于12mm。
6.2.10车辆落成后,C70型敞车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为5mm±1mm,C70H型敞车的旁承体压缩量为9mm±1mm。
6.2.11铆接应符合TB/T2911的规定;专用拉铆钉铆接应符合TJ/CL160的规定;专用拉铆销铆接应符合TJ/CL231的规定,垫圈与被连接件的间隙2mm~6mm,拉铆销长度允许在上、下各一个规格内调整;短尾拉铆钉铆接应符合TJ/CL23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