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家语”诗歌解
没有读懂诗意
——有效读懂诗歌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运用方法,有效读懂诗歌,解 决相关题目。
【考纲呈现】 考查材料的选择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体 裁的作品。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等顾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雨”,请分别指出其内 涵。(3分)(平均得分1.43)
(3)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海棠的形象特征及诗人 借此表达的情感。(4分)(平均得分1.46)
课前检测 名句名篇填空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徘徊。
旧
题 (联考·诗歌鉴赏题)
回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你知道哪些解读诗歌的方法?
1.关注题目 2.关注作者
3.关注注释
4.分析意象
5.抓住“情语” (1)关键词(情感) (2)首尾句
在古代诗歌里,尤其是在近体诗和词曲中,或 出于篇幅的限制,或出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 辞的需要,诗人常常会打破通常的语言结构习 惯,而灵活的进行语词的组合,或颠倒词序、或 跳跃省略……于是形成属于诗歌所特有的一种凝 练而含蓄的美,王安石把这类不合常规却能巧妙 达意的诗歌语言称之为“诗家语”。
(你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 (像)鲍照的诗一样。
板块二 学以致用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这里指山水。 茅茨(cí):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薜:薜荔
帷:帷幔
怜:喜欢
期:约定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大意:
李益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
微风惊暮坐,
(我)从冥坐中惊醒。(我) 走近窗户,思绪悠远起来。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珠(为滴风我看风这(风在听望))我)石吹 吹到 我)应阶开 落拂动)该下门 竹去静。掀的, 枝绿)开青又 上琴以帷苔吹的上为幔上动露的是进。竹珠尘故屋子,埃人来。露。来,[诗注友]。疑时稍何为苗是滴沾当拂发故枝 阶 一 绿、司人上 下 入 琴空来露 苔 幌 埃曙。, 。 , 。是李益
今日对山川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4.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王维《叹白发》)
宿昔朱颜变暮齿,须臾垂髫变白发。
探究2 方法归纳2:填补省略的内容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
梦令》)
……(我)试问……,(卷帘人)却道……。(我 说)……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何当:应当 幌:帷幔
①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首联:微风使冥坐中的“我”惊醒;颔联:微风 吹开门,又吹动竹子;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珠 ;尾联:我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 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表达作者因为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孤 单、寂寞的心情。
明月(于)松间照,清泉(于)石上流。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当堂练习2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我)独坐(于)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
庄》
不知人面何处去,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3.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白水明(于)田外,碧峰出(于)山后。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泉壑带茅茨,云霞(从)(像)帷(一样的)薜(间)升 起。 (我)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1.翻译整首诗。
2.完成下面题目。
①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 明。(4分)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 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③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2分)
课前检测 名句名篇填空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_。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 徘徊。
所以,我们在解读诗歌时,需要充分发挥想象 力,全面调动知识储备,准确理解诗意。
阅读下列几组诗句,看看各有什么特点,该 做怎样的理解,同学间可以商量。
探究1 方法归纳1:还原颠倒的语序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京口被固亭怀古》)
③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为拂绿琴埃。”
【有 效 读 懂 诗 歌·小 结】
1.调整语序
2.补充省略 3.整合句意
明白浅层意思
1.关注题目 2.关注作者 3.关注注释 4.分析意象 5.抓住“情语”
领会深层意思
回顾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运用方法,有效读懂诗歌,解 决相关题目。
布置作业
诗人艾青说过:“诗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的,所以我们 在欣赏诗歌时首先要品味语言的魅力。 如果脱离了语言而去欣赏诗歌,无异于 缘木而求鱼,一切都是徒劳。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读多想,感受诗家凝 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当堂训练1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2.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妾凭短墙弄青梅,君傍垂杨骑白马。
3.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城楼》)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雨”,请分别指出其内涵。(3 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中的“雨”是能让海棠“奇绝” 的绵绵春雨;(1分)第二首中的“雨”既指自 然界的雨,又象征风雨飘摇的南宋时局。(2分)
(3)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海棠的形象特征及诗 人借此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海棠脉脉含情、灿烂妩媚、 姿态奇绝;表达了作者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 第二首: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孤高绝俗;表 达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傲然挺立、忠贞爱 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