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本章主要内容1、会计的含义和特点,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3、会计的对象4、会计要素5、会计的方法★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会计的含义、本质和基本特点,基本职能,工业企业,商业流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含义及会计六要素含义,特征及其内容★讲授方法:常规方法★作业:教材P259-262 练习第一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其计算公式为:入-去= 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
其计算公式为: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
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
其计算公式为:进-缴=存-该││││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其结算过程: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
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
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如下:会计核算程序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
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1993年,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XX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二、会计的概念(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会计是从最初只是人们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物,发展为用货币记录计算、劳动成果的独立管理职能。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步发挥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检查的会计监督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经济管理活动。
长期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是价值核算,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2.完全、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
完全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成体系。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特点,也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检查。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职能的发展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二、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下,会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结果。
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确定具体目标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3、如何提供这些信息(一)会计信息使用者内部信息使用者:会计主体内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职工和工会外部信息使用者: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证券经纪人、一般大众(二)会计信息的内容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信息要求1、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利用和消耗状况的会计资料,并监督资源合理配置2、提供经营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状、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变现能力等会计信息,提供企业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3、提供经营单位在执行国家财政、税务、会计法规、财务政策,遵守财经纪律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并监督经营单位执行国家有关政策。
4、提供资本保值、增值的会计信息(三)会计信息的表达方式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并及时输送出去,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第三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就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
在资金循环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1.静态表现静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及取得和形成的来源两方面。
2.动态表现动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中不断运动并转换形态,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
(1)产品制造资金循环周转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资金投入货币资金(现金、存款)储备资金(材料物资)生产资金(在产品)成品资金(产成品)货币资金(现金、存款) 结算资金固定资金(固定资产)结算资金资金退出资金周而复始循环、周转工资及其他费用2)商品流转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预算资金收支。
第四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它是会计对象的基本组成部分。
会计要素的构成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机关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净资产企业会计要素收入收入费用支出利润(二)企业会计要素的内容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包括: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及预付款等。
长期资产——长期股权、债权投资。
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无实物形态的资产。
如: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
其他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长期资产。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项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包括:流动负债——银行借款、应付及预收款及应交款项等。
负债长期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及其他长期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产成品、工业性劳务等收入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收入或其他业务的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等)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包括:计入成本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计入劳务成本的各种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五节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
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补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包括设置科目的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资料分析利用等八种专门方法。
其相互联系的关系简括如下: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首先要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按统一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据以登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一定方法计算成本,期末通过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