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2018年人大附中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

北京市2018年人大附中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人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2分)在Rt△ABC中,∠C=90°,BC=4,AB=5,则sin A的值为()A.B.C.D.2.(2分)二次函数y=(x﹣5)2+7的最小值是()A.﹣7 B.7 C.﹣5 D.53.(2分)如图,DE∥BC,AD:DB=2:3,EC=6,则AE的长是()A.3 B.4 C.6 D.104.(2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O=45°,则∠B的度数为()A.30°B.35°C.40°D.45°5.(2分)如图,点A在双曲线y=上,B在y轴上,且AO=AB,若△ABO的面积为6,则k的值为()A.6 B.﹣6 C.12 D.﹣126.(2分)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林立,下面四个高校校徵主题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林业大学B.体育大学C.大学D.中国人民大学7.(2分)如图,小明在地面上放了一个平面镜,选择合适的位置,刚好在平面镜中看到旗杆的顶部,此时小明与平面镜的水平距离为2米,旗杆底部与平面镜的水平距离为12米,若小明的眼晴与地面的距离为1.5米,则旗杆的高度为()A.9 B.12 C.14 D.188.(2分)根据研究,人体血乳酸浓度升高是运动后感觉疲劳的重要原因,运动员未运动时,体血乳酸浓度水平通常在40mg/L以下;如果血乳酸浓度降到50mg/L以下,运动员就基本消除了疲劳,体育科研工作者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一副图象,它反映了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后,体血乳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后40min时,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放松时的血乳酸浓度与采用静坐方式休息时的血乳酸浓度相同B.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最高血乳酸浓度大约为250mg/LC.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放松时,运动员必须慢跑70min后才能基本消除疲芳D.运动员进行完剧烈运动,为了更快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应该采用跑活动方式来放松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2分)sin A=,则锐角A=度.10.(2分)如图,AB∥CD,AB=CD,线段AD与BC交于点M,△AMB的周长为2,则△CMD 的周长为.11.(2分)已知点P(﹣4,y1)和Q(﹣1,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y1y2(填“>”,“<”或“=”)12.(2分)将抛物线y=x2,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物线的解析式是.13.(2分)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50°,则∠BAC=.14.(2分)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若反比例数y=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的边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围是.15.(2分)如图1,在线段AB上找一点C,C把AB分为AC和CB两段,其中BC是较小的一段,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经常被应用在建筑雪等艺术领域.如图2,在“附中学子故宫行”活动中,同学们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从金水桥走到了太和殿,领略了古代建筑的美轮美奂,太和门位于太和殿于金水桥之间靠近金水桥的一侧,三个建筑的位置关系满足黄金分割,已知太和殿到金水桥的距离约为100丈,设太和门到太和殿之间的距离为x丈,要求x,则可列方程为.16.(2分)如图,点E在△DBC边DB上,点A在△DBC部,∠DAE=∠BAC=90°,AD=AE,AB=AC.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①BD⊥CE②∠DCB﹣∠ABD=45°③CE﹣BE=AD④BE2+CD2=2(AD2+AB2)三、解答题(本题共6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每小题5分)17.(5分)计算: tan60°﹣4sin30°cos45°18.(5分)如图,在由边长为1个单位的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已知点O及△ABC的顶点均为网格线的交点(1)在给定网格中,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三倍,得到请△A'B'C',请画出△A'B'C';(2)B'C'的长度为单位长度,△A′B′C′的面积为平方单位.19.(5分)如图,△ABC中,点D在AB上,∠ACD=∠ABC.(1)求证:△ACD∽△ABC;(2)若AD=2,AB=6,求AC的长.20.(5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的取值围;(2)若m是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求方程的根.2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其顶点在直线y=﹣2x+2上.(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2.(5分)工厂对某种新型材料进行加工,首先要将其加温,使这种材料保持在一定温度围方可加工,如图是在这种材料的加工过程中,该材料的温度y(℃)时间x(min)变化的数图象,已知该材料,初始温度为15℃,在温度上升阶段,y与x成一次函数关系,在第5分钟温度达到60℃后停止加温,在温度下降阶段,y与x成反比例关系.(1)写出该材料温度上升和下降阶段,y与x的函数关系式:①上升阶段:当0≤x≤5时,y=;②下降阶段:当x>5时,y.(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不低于30℃,可以进行产品加工,请问在图中所示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可以进行加工多长时间?23.(6分)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B做⊙O的切线BC,点D为⊙O上一点,且CD=CB,连结DO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是⊙O的切线;(2)连接AC,若BE=4,DE=8,求线段AC的长.24.(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数y=的图象过点A(6,1).(1)求反比例数的表达式;(2)过点A的直线与反比例数y=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交点交于点P.①若点P为原点,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②若PA=2PB,求点P的坐标.25.(6分)如图1,Rt△ABC中,∠ACB=90°,点D为AB边上的动点(点D不与点A,点B重合),过点D作ED⊥CD交直线AC于点E,已知∠A=30°,AB=4cm,在点D由点A 到点B运动的过程中,设AD=xcm,AE=ycm.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x/cm… 1 2 3 …y/cm…0.4 0.8 1.0 1.0 0 4.0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2)在如图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E=AD时,AD的长度约为cm.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0)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其中x1<x2,直线L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R(x3,y3),若,求x1+x2+x3的取值围.27.(7分)如图,∠MON=α(0<α<90°),A为OM上一点(不与O重合),点A关于直线ON的对称点为B,AB与ON交于点C,P为直线ON上一点(不与O,C重合)将射线PB绕点P顺时针旋转β角,其中2α+β=180°,所得到的射线与直线OM交于点Q 这个问题中,点的位置和角的大小都不确定,在这里我们仅研究两种特殊情况,一般的情况留给同学们深入探索(1)如图1,当α=45°时,此时β=90°,若点P在线段OC的延长线上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PQA﹣∠PBA的值;(2)如图2,当α=60°,点P在线段CO的延长线上时,用等式表示线段OC,OP,A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8.(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C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若在⊙C上存在一点Q,使得△PCQ是以C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底角∠PCQ≤60°,则称点P为⊙C的“邻零点”,(1)当⊙O的半径为2时,①在点P1(﹣2,0),P2(1,﹣1),P3(0,3)中,⊙O的“邻零点”是;②点P在直线y=﹣x上,若P为⊙O的“邻零点”,求点P的横坐标x P的取值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4,直线y=2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的点都是⊙C的“邻零点”,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t的取值围.2018-2019学年人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2分)在Rt△ABC中,∠C=90°,BC=4,AB=5,则sin A的值为()A.B.C.D.【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画出图形,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C=90°,BC=4,AB=5,∴sin A==,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记忆边角关系是解题关键.2.(2分)二次函数y=(x﹣5)2+7的最小值是()A.﹣7 B.7 C.﹣5 D.5【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解答】解:∵y=(x﹣5)2+7∴当x=5时,y有最小值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当a>0时,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为图象有最低点,所以函数有最小值,当x=﹣,函数最小值y=;当a<0时,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少,因为图象有最高点,所以函数有最大值,当x=﹣,函数最大值y=.3.(2分)如图,DE∥BC,AD:DB=2:3,EC=6,则AE的长是()A.3 B.4 C.6 D.10【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然后利用比例的性质可计算出AE 的长.【解答】解:∵DE∥BC,∴=,即=,∴AE=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也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4.(2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O=45°,则∠B的度数为()A.30°B.35°C.40°D.45°【分析】先根据OA=OC,∠ACO=45°可得出∠OAC=45°,故可得出∠AOC的度数,再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OA=OC,∠ACO=45°,∴∠OAC=45°,∴∠AOC=180°﹣45°﹣45°=90°,∴∠B=∠AOC=4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2分)如图,点A在双曲线y=上,B在y轴上,且AO=AB,若△ABO的面积为6,则k的值为()A.6 B.﹣6 C.12 D.﹣12【分析】过点A作AD⊥y轴于点D,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O的面积为3,所以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求得k的值.【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D⊥y轴于点D,∵AB=AO,△ABO的面积为6,∴S△ADO=|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k>0,则k=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6.(2分)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林立,下面四个高校校徵主题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林业大学B.体育大学C.大学D.中国人民大学【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及轴对称的知识,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7.(2分)如图,小明在地面上放了一个平面镜,选择合适的位置,刚好在平面镜中看到旗杆的顶部,此时小明与平面镜的水平距离为2米,旗杆底部与平面镜的水平距离为12米,若小明的眼晴与地面的距离为1.5米,则旗杆的高度为()A.9 B.12 C.14 D.18【分析】如图,BC=2m,CE=12m,AB=1.5m,利用题意得∠ACB=∠DCE,则可判断△ACB ∽△DCE,然后利用相似比计算出DE的长.【解答】解:如图,BC=2m,CE=12m,AB=1.5m,由题意得∠ACB=∠DCE,∵∠ABC=∠DEC,∴△ACB∽△DCE,∴,即,∴DE=9.即旗杆的高度为9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借助标杆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杆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高度就是利用杆或直尺的高(长)作为三角形的边,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的性质求物体的高度.8.(2分)根据研究,人体血乳酸浓度升高是运动后感觉疲劳的重要原因,运动员未运动时,体血乳酸浓度水平通常在40mg/L以下;如果血乳酸浓度降到50mg/L以下,运动员就基本消除了疲劳,体育科研工作者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一副图象,它反映了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后,体血乳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后40min时,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放松时的血乳酸浓度与采用静坐方式休息时的血乳酸浓度相同B.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最高血乳酸浓度大约为250mg/LC.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放松时,运动员必须慢跑70min后才能基本消除疲芳D.运动员进行完剧烈运动,为了更快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应该采用跑活动方式来放松【分析】根据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运动后40min时,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放松时的血乳酸浓度与采用静坐方式休息时的血乳酸浓度不同,错误;B、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最高血乳酸浓度大约为200mg/L,错误;C、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放松时,运动员必须慢跑40min后才能基本消除疲劳,错误;D、运动员进行完剧烈运动,为了更快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应该采用慢跑活动方式来放松,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2分)sin A=,则锐角A=45 度.【分析】根据sin45°=解答即可.【解答】解:∵sin45°=,∴锐角A=45°.【点评】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10.(2分)如图,AB∥CD,AB=CD,线段AD与BC交于点M,△AMB的周长为2,则△CMD 的周长为 6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CD,∴△ABM∽△DCM,∵AB=CD,△AMB的周长为2∴,∴△CMD的周长为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解答.11.(2分)已知点P(﹣4,y1)和Q(﹣1,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y1>y2(填“>”,“<”或“=”)【分析】直接把点P(﹣4,y1)和Q(﹣1,y2)代入反比例函数y=,求出y1,y2的值,并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P(﹣4,y1)和Q(﹣1,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y1==﹣,y2==﹣2.∵﹣>﹣2,∴y1>y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分)将抛物线y=x2,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分析】直接利用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解题即可.【解答】解:∵将抛物线y=x2,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y=(x+1)2.故得到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1)2.故答案为:y=(x+1)2.【点评】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并用规律求函数解析式.13.(2分)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50°,则∠BAC=25°.【分析】连接OB,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四边形的角和定理得到∠AOB=180°﹣∠P=130°,再根据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的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解答】解:连接OB,∵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PAO=∠PBO=90°,∴∠AOB=360°﹣∠P﹣∠PAO﹣∠PBO=130°,∵OA=OB,∴∠BAC=25°.【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四边形的角和定理、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的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和计算能力,注意: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14.(2分)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若反比例数y=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的边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围是0<k≤9 .【分析】由图象可知,当反比例数y=的图象经过B点时,k取最大值,又图象位于第一象限才可能与正方形OABC的边有公共点,进而求出k的取值围.【解答】解:由题意,可得B(3,3),当反比例数y=的图象经过B点时,k取最大值,此时k=3×3=9,又k>0,所以k的取值围是0<k≤9.故答案为0<k≤9.【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理解反比例数y=的图象经过B点时,k取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15.(2分)如图1,在线段AB上找一点C,C把AB分为AC和CB两段,其中BC是较小的一段,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经常被应用在建筑雪等艺术领域.如图2,在“附中学子故宫行”活动中,同学们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从金水桥走到了太和殿,领略了古代建筑的美轮美奂,太和门位于太和殿于金水桥之间靠近金水桥的一侧,三个建筑的位置关系满足黄金分割,已知太和殿到金水桥的距离约为100丈,设太和门到太和殿之间的距离为x丈,要求x,则可列方程为x2=100(100﹣x).【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设太和门到太和殿的距离为x丈,由题意可得,x2=100(100﹣x),故答案为:x2=100(100﹣x).【点评】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16.(2分)如图,点E在△DBC边DB上,点A在△DBC部,∠DAE=∠BAC=90°,AD=AE,AB=AC.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填序号)①BD⊥CE②∠DCB﹣∠ABD=45°③CE﹣BE=AD④BE2+CD2=2(AD2+AB2)【分析】只要证明△DAB≌△EA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一一判断;【解答】解:∵∠DAE=∠BAC=90°,∴∠DAB=∠EAC∵AD=AE,AB=AC,∴△DAB≌△EAC(SAS),∴BD=CE,∠ABD=∠ECA,∵∠DCB﹣∠DCA=∠ACB=45°,显然∠ABD≠∠ACD,故②错误,∵CE﹣BE=BD=BE=DE=AD,故③正确,∵∠ECB+∠EBC=∠ABD+∠ECB+∠ABC=45°+45°=90°,∴∠CEB=90°,即CE⊥BD,故①正确,∴BE2=BC2﹣EC2=2AB2﹣(CD2﹣DE2)=2AB2﹣CD2+2AD2=2(AD2+AB2)﹣CD2.∴BE2+CD2=2(AD2+AB2),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三、解答题(本题共6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每小题5分)17.(5分)计算: tan60°﹣4sin30°cos45°【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4××=3﹣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8.(5分)如图,在由边长为1个单位的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已知点O及△ABC的顶点均为网格线的交点(1)在给定网格中,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三倍,得到请△A'B'C',请画出△A'B'C';(2)B'C'的长度为 3 单位长度,△A′B′C′的面积为9 平方单位.【分析】(1)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坐标进而得出答案;(2)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B'C'的长度==3;∵A′C′=3,∴△A′B′C′的面积为=×3×6=9平方单位,故答案为:3,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与轴对称变换,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9.(5分)如图,△ABC中,点D在AB上,∠ACD=∠ABC.(1)求证:△ACD∽△ABC;(2)若AD=2,AB=6,求AC的长.【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ACD=∠ABC,∠A=∠A,∴ACD∽△ABC;(2)解:∵ACD∽△ABC,∴=,∴AC2=AD•AB=12,解得,AAC=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20.(5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的取值围;(2)若m是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求方程的根.【分析】(1)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m﹣1)2﹣4(m2﹣1)>0,然后解不等式得到m 的围;(2)取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代入方程,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知,△=(2m﹣1)2﹣4(m2﹣1)>0,解得m<;(2)当m=1时,方程为x2+x=0,解得x1=﹣1,x2=0.【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 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2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其顶点在直线y=﹣2x+2上.(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1)把x=2代入y=﹣2x+2即可得到结论;(2)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2)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把x=2代入y=﹣2x+2得,y=﹣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2);(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2,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2.【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2.(5分)工厂对某种新型材料进行加工,首先要将其加温,使这种材料保持在一定温度围方可加工,如图是在这种材料的加工过程中,该材料的温度y(℃)时间x(min)变化的数图象,已知该材料,初始温度为15℃,在温度上升阶段,y与x成一次函数关系,在第5分钟温度达到60℃后停止加温,在温度下降阶段,y与x成反比例关系.(1)写出该材料温度上升和下降阶段,y与x的函数关系式:①上升阶段:当0≤x≤5时,y=9x+15 ;②下降阶段:当x>5时,y=.(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不低于30℃,可以进行产品加工,请问在图中所示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可以进行加工多长时间?【分析】(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y=30代入结合函数增减性得出答案.【解答】解:(1)①上升阶段:当0≤x<5时,为一次函数,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由于一次函数图象过点(0,15),(5,60),所以,解得:,所以y=9x+15,②下降阶段:当x≥5时,为反比例函数,设函数关系式为:y=,由于图象过点(5,60),所以m=300.则y=;故答案为:9x+15;=(2)当0≤x<5时,y=9x+15=30,得x=,因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x>,当x≥5时,y==30,得x=10,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x<10,10﹣=,答:可加工mi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正确得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23.(6分)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B做⊙O的切线BC,点D为⊙O上一点,且CD=CB,连结DO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是⊙O的切线;(2)连接AC,若BE=4,DE=8,求线段AC的长.【分析】(1)证明△COB≌△COD,得到∠ODC=∠OBC=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切割线定理求出D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B,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在△COB和△COD中,,∴△COB≌△COD(SSS),∴∠ODC=∠OBC=90°,∴CD是⊙O的切线;(2)由切割线定理得,BE2=EF•ED,即42=8EF,解得,EF=2,∴FD=DE﹣EF=6,∴AB=DF=6,在Rt△EDC中,DE2+DC2=EC2,即82+BC2=(4+BC)2,解得,BC=6,∴AC==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数y=的图象过点A(6,1).(1)求反比例数的表达式;(2)过点A的直线与反比例数y=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交点交于点P.①若点P为原点,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②若PA=2PB,求点P的坐标.【分析】(1)由点A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m值,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2)①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即可求得;②作AC⊥y轴于C,BD⊥y轴于D,通过证得△APC∽△BPD,得出==2,求得B的横坐标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得坐标,然后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令x =0,即可求得P的坐标.【解答】解:(1)把(6,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1=,∴m=6;(2)①由于直线过原点,该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都是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两图象的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点B、点A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A点的坐标为(6,1),∴B点的坐标为(﹣6,﹣1).②作AC⊥y轴于C,BD⊥y轴于D,∵AC∥BD,∴△APC∽△BPD,∴=,∵AP=2PB,∴AC=2BD,∵AC=6,∴BD=3,∴B的横坐标为﹣3,把x=﹣3代入y=得y=﹣2,∴B(﹣3,﹣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A(6,1),B(﹣3,﹣2)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令x=0,则y=﹣1,∴P的坐标为(0,﹣1).【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本题的关键.25.(6分)如图1,Rt△ABC中,∠ACB=90°,点D为AB边上的动点(点D不与点A,点B重合),过点D作ED⊥CD交直线AC于点E,已知∠A=30°,AB=4cm,在点D由点A 到点B运动的过程中,设AD=xcm,AE=ycm.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x/cm… 1 2 3 …y/cm…0.4 0.8 1.0 1.2 1.0 0 4.0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2)在如图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E=AD时,AD的长度约为 2.4或3.3 cm.【分析】(1)(2)根据题意测量、作图即可;(3)满足AE=AD条件,实际上可以转化为正比例函数y=【解答】解:(1)根据题意,测量得1.2∴故答案为:1.2(2)根据已知数据,作图得:(3)当AE=AD时,y=,在(2)中图象作图,并测量两个函数图象交点得:AD=2.4或3.3故答案为:2.4或3.3【点评】本题以几何动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3)中将线段的数量转化为函数问题,设计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0)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2)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其中x1<x2,直线L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R(x3,y3),若,求x1+x2+x3的取值围.【分析】(1)直接根据对称轴公式x=﹣求解可得;(2)将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得其顶点A坐标(1,3﹣a)及对称轴与x轴交点B坐标(1,0),由△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B=AB可得1=3﹣a,求得a=2,据此可得答案;(3)先根据抛物线对称性知x1+x2=2且y1=y2>1,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点R知y3>1,即>1,据此得x3<6;依据知点R一定位于对称轴x=1上或右侧,即x3≥1,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故答案为:x=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