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他一生主办过6刊一报,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几十本译著。
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
即使在今天,这些传播思想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尽管邹韬奋本人经历了从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的
新闻工作者的转变,但是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
他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他的人民报刊思想始终指导着他的报刊活动实践。
早在他主编《生活》周刊时,他就指出:“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努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
” “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认为办报应“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他创办的报刊,“不以赢利为目的”,“全靠自己的正当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力求自己的发展。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的思想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成为其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转折点。
事变爆发后,《生活》周刊立即作出强烈反应。
由于他的反应从而触动了当时恶势力,被迫流亡,
在随后被迫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是邹韬奋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他带着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即“世界的大势怎样?”以及“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认真考察了所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事业的情况,搜集到大量材料,他不但将材料及时写入通讯,而且在通讯中对这些材料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他一直坚持:我个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同努力救此垂危的民族,是每个分子所应负起的责任。
他坚持决不消极,决不抛弃责任,虽千磨万折,历尽艰辛,还是要尽我的尽力,和全国大众,向着抗敌救亡的大目标,继续迈进。
”
在报刊中他特别重视受众的理念,正是因为邹韬奋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所以在人民报刊思想的基础上阐发出重视受众的理念。
他非常重视受众,时刻注意读者的需要。
其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要重视读者的需求。
邹韬奋认为,新闻工作者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想着读者,大众刊物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
新闻工作者为读者着想,报刊的内容就要精练,文字要短小为了大众的利益,他始终坚持言论上的独立,认为“言论自由,纪载自由,出版自由,是中国国民应有的权利”,其次他坚持竭诚为读者服务。
他接办《生活》以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以后主编的每一个报刊都保持这一栏目,他十分重视这个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邹韬奋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0个春秋了,但是他的精神并没有过时。
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与反动派作顽强的斗争,向人民传播先进
文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他的这种报刊思想对我们的现在媒体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