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教学大纲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
学时:18 学分:1 课程类型:任选考查方式:考查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论语导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任选专题课,是一门传统文化普及课。
本课程提倡阅读经典原文,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孔子的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
此外,本课程力图使学生增强独立人格意识,对中国的传统和未来有理性的思考。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括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介绍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子的生平;通过阅读《论语》原文,使学生全面掌握孔子的思想;进而结合现实,讨论儒学的现代意义。
要求学生熟读《论语》,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认识孔子的思想,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学习儒家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孔子的生平
第一节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二)礼崩乐坏与私学的兴起
(三)鲁国的历史及传统
第二节孔子的生平及《论语》
(一)孔子的先世和生平
(二)《论语》的成书、体例及传播
第二章孔子的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政治论
(一) 先富后教
(二) 礼刑并用
(三) “道之以德”
(四) 举贤人
1
第二节孔子的人生论
(一)仁与礼
(二)义与利
(三)君子人格的养成
第三节孔子的教育论
(一)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 教学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章儒学的演变与现代意义第一节儒学的演变
(一)先秦原始儒学
(二)两汉经学
(三)程、朱理学
(四)陆、王心学
(五)新儒学
第二节儒学的现代意义
(一)民本与民主、人治与法治
(二)士与知识分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论语》原文,全面认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人生论)。
教学难点在于古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归纳。
五、参考书目: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96 (清)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5 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
2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钱穆《孔子传》,三联书店,200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李幼蒸《仁学解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2005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三联书
店,2003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钱逊《先秦儒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古吴轩出版社,2004
郑家栋《现代新儒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六、学时分布: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内容
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第二节课时 2 2 4 6 1 2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