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解读与探究(上)预习提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帝国主义加紧了军事和经济的侵略,国内军阀混战,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剧本《雷雨》通过一个家庭的变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是著名戏剧作家曹禺(1910—1996)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
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
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正在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侍萍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谈判这两场戏。
鲁侍萍来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自己三十年前的恋人周朴园,课文就从他们在周公馆的意外相遇写起。
课文篇幅较长,情节错综复杂,内容丰富深刻,学习时宜采用如下方法:1.要认真体会作品独具匠心的构思。
这场戏写的是“相认”,这是我国传统剧种中很平常的戏目,但是作者写得很有新意,把“相认”中种种不同情况交错在一起,形成曲折激烈的戏剧冲突。
更难能可贵的是,形式上写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是当时整个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的缩影。
赏读课文时,要紧紧抓住作品的这一特征。
2.要细细品尝戏剧语言。
戏剧作品靠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戏剧语言主要是人物台词,要注意人物台词的性格化、动作化,更要注意人物台词的言外意、弦外音,也就是所谓的潜台词。
通过对本文潜台词的品尝,要总结这方面的规律和方法。
课文解读第一部分,“午饭后”至“……”这是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和省略的剧情。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本幕戏省略的情节是:鲁侍萍来到周公馆,从室内的摆设,特别是摆在桌上的自己年青时的相片,发现这里的主人就是三十年前情人周朴园,又从与繁漪的交谈中得知女儿四凤与周家的大少爷相恋,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可怕命运又在女儿身上重演。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第二部分,“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至“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这是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意外相认。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本场戏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向侍萍)”至“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这个片断写鲁侍萍和周朴园在周公馆邂逅相遇。
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因此把她当作下人,不屑一顾。
而鲁侍萍却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自己三十年前的恋人和现在的仇人,因此一边应答周朴园的提问,一边“看着他”。
这“看着他”三字含意无穷,表现了侍萍此时此地特有的复杂感情:她“看着他”,他是不是还能认出她?他是不是还如当年冷酷无情?她“看着他”,这三十年来,他的心到底变得有多黑?]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鲁侍萍说这句话时内心的想法是,你难道认不出我了?这句话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鲁侍萍不愿一见面就立即离开,所以通过这句台词挑逗周朴园继续下谈。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
)你--你贵姓?[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有一种“燕子归来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询问她贵姓。
正是有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子拉近了他与鲁侍萍的距离。
]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
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明知故问,以挑起周朴园对往事的回忆。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周朴园姓鲁。
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至“鲁侍萍哦,好地方”,这个片断是写周朴园与鲁侍萍“套近乎”。
周朴园从口音和交谈中,知道鲁侍萍不仅和自己是同乡,而且还是同在无锡长大的同辈人,于是有了一种“知遇”之感。
因为和鲁侍萍有了这一层共同的感情基础,就自然地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向眼前的这个难得的“知己”透露内心的隐秘。
周朴园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反映周朴园对往昔的眷恋,为下文写他对梅小姐的记念埋下伏笔。
鲁侍萍说:“哦,好地方。
”这是一句双关语,表面上鲁侍萍附和周朴园的说法,实际上是说那是你的好地方,但是对于我,是为了你流尽了血和泪的伤心地。
]第一层次,“周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向侍萍)”至“鲁侍萍哦,好地方”。
写周朴园和鲁侍萍邂逅相遇,由陌生到认出是同乡,进而产生一种亲近之感,为下文写周朴园吐露心中隐私张本。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周朴园问:“你知道吗?”鲁侍萍不是回答说“也许知道”,而是回答说“也许记得”。
这里的潜台词是:你当年犯下的罪行,我岂只知道,而是刻骨铭心地记在心里。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故意挑起周朴园继续往下谈。
]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
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
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不过也许你会知道。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鲁侍萍的这一句反问,蕴含着很多的内容:当年你周朴园对我们母子是生是死不闻不问,那么冷酷残忍,三十年后却又是“问”又是“派人打听”,那么关切动情,莫非这狼心狗肺的东西真的良心发现,改恶从善?]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
[这句台词很有戏味,提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周朴园说“没有人知道”“大家都忘了”,鲁侍萍则一再提醒“也许记得”;现在周朴园说出这三十年前的往事,问“你知道么?”鲁侍萍反而佯装“不敢说。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往下看。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受尽苦难和折磨的鲁侍萍,已经没有了当年热恋的激情,她不想急于和周朴园相认,她现在要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看一看,这个当年的负心汉,他的情究竟是真还是假,这个当年把他赶出家门的怨家仇人,他的心究竟有多黑?于是,下面就来戏了,这一场戏对周朴园来说,是假戏真演,对鲁侍萍来说,是真戏假演。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从表面看,鲁侍萍是在驳回周朴园对梅小姐的赞美,她像在贬低自己,实际上鲁侍萍是在心里说:我是你的侍女,用不着你的抬举;我也并不贤慧,因为你使我害死了自己的亲娘,用不着你来恭维;当年我和你是私通,被你始乱终弃,毋须你来美化。
这段话暗藏机锋,语带嘲讽,揭露了周朴园感情的虚伪,表现了她痛苦和懊悔的内心。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鲁侍萍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①地)哦。
(①涔涔:cén cén,形容汗水不断地流。
)[为了迎娶门当户对的小姐,周朴园遵奉母亲的旨意,和他的家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侍萍赶出了家门,还让她抱走病得奄奄一息的才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儿子。
侍萍被逼走投无路,跳河自杀。
周朴园对于自己在三十年前犯下的罪恶,原以为知道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现在活着的人“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没有人知道他的罪恶,可以瞒天过海了,没想到有人仍然知道得这么详细,这么清楚,能够揭穿他的老底,这事大出他的意外,使得他“汗涔涔地”,紧张惶恐到了极点。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眼前的这个人不仅知道事情的原委,而且还知道梅小姐“她叫侍萍”,周朴园对此感到意外,也感到吃惊,所以禁不住“抬起头来”,问“你姓什么”。
心里想,莫非你是梅家的人?不然,你知道的怎么这么多?]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