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西方 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西 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特点: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 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 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代表: • 美 海明威 《老人与海》 • 爱尔兰 贝克特 《等待戈多》
《安娜· 卡列尼娜》是托 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 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 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 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 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 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 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 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 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 真正的社会大爆炸”。 《安娜·卡列尼娜》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苏联文学:
•高尔基 《母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亚、非、拉美文学:
•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
印度 泰戈尔;中国 鲁迅;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百年 孤独》;尼日利亚 索因卡
19世纪以来西方的三大文学流派
流派
浪漫主 义文学
时间
18C末— 19C30S
背景
对“理性王 国”失望, 寻找精神寄 托 社会矛盾 尖锐
代表
法· 雨果 英· 雪莱 德· 海涅
特点
1.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2.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现实主 义文学
现代主 义文学
19C30S —20C早期
法·巴尔扎克 真实反映社会, 暴露黑 俄·托尔斯泰 暗,批判现实罪恶。
19世纪以来呢?
知识提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二、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三、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 (19世纪晚期—20世纪) 四、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20世纪)
一、浪漫主义文学
爱尔兰: 贝克特《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两个流浪 汉在荒野路边一棵树下等 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 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 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 他,剧中没交代,唯一的 主题便是等待。但戈多最 终也没出现。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 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 的期望。
《等待戈多》
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 尔 克 斯
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 这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 派——“魔幻现实主义”。
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 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差别:
西方:空虚、迷惘、痛苦 苏联: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 西方: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苏联: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 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 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而后者即是以客观真 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 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20世纪早期的现实 主义文学:
• 英 萧伯纳 《苹果车》 • 法 罗曼· 罗兰 《约 翰· 克里斯朵夫》
卢梭
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 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 正义、平等和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 们的意料之外。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 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 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 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 夺战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 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 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 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总之,和启蒙 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 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一、浪漫主义文学
特点:
①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 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 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 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代表:
• 法 雨果 《巴黎圣母院》 • 英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德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 材,描绘了为人类 “盗火”的英雄普罗 米修斯坚强不屈、最 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 得解放的故事。 • 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 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 会的向往。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写的是海涅从巴黎返 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 亲时,沿途的所见所 闻和主观感受。
用冬天的严寒、荒凉、 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 实,同时以坚定的信 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 到来。
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 罪恶。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 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代表: • 法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 英 狄更斯 《大卫· 科波菲尔》 • 俄 普希金 《叶普盖尼· 奥涅金》 • 列夫· 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 丹麦 安徒生;挪威 易卜生 《玩偶之家》; • 美 马克· 吐温 《竞选州长》
萧 伯 纳
罗 曼 罗 兰
·
材料: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 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 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 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 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马克·吐温
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 说家、作家,亦是著名 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 多,却无损其幽默、机 智与名气。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 的林肯有人称他为“美 国文学之父”。代表作 有《汤姆·索亚历险 记》、《竞选州长》。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材料: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曾说,他的 创作,是充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编制恶习,和德性 的清单,搜集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主要事件, 塑造典型性格。 ——别林斯基 :《批判现实主义》
20C以来
两次大战、 经济危机、 精神危机
1.集中表现自我; 美· 海明威 2.采取反传统的形式, 爱· 贝克特 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 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 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 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 喜剧》。其中代表作为 《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马克思、恩 格斯称赞他是“现实主义 大师”。
巴尔扎克
《大卫· 科波菲尔》 作者:英国狄更斯 体裁:自传体小说 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 生活,真实反映了当 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 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 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 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 社会生活的发展。
共同探究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阅读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 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 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 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 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 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 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作品赏析
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 恶和黑暗
雪莱的《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
材料:(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 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 • 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 盾日趋尖锐 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 • 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 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 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 主义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 他们的相互关系”。——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革命(反对专制统治)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材料二: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 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 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 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 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 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 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 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 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 界文明史》讲稿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反映了 政治 的演进、 经济 的 发展和 社会 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 和推动 人类社会 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