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三、教育的复兴 1.主要措施:
时期 主要措施 “文革”结束后 (1)______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 (2)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保障适龄儿童 (3)制定《____________
接受义务教育。 20世纪80年代
栏 目 链 接
希望工程 (4)1989年,启动“__________”,促进贫困地区
时期
(4)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建立半工半读 ________的学校
教育制度。
2.主要成就: 半殖民地半封建 教育为社会主义人民教 (1) 成功改造 _______________ 育。
国民教育体系。 (2)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
(3)培养了大批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 温馨指引: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提出背景是三大改造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 建设时期。“大跃进”时期教育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做法, 出现教育大革命。
栏 目 链 接
1965 年,教育事业在艰难中前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②遭遇挫折:“大跃进”时代,“教育大跃进”
的口号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文革”
十年浩劫,教育事业濒临崩溃边缘。
③迎接挑战:“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确立教育优 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三个面向”, 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事业迎来春天。 (2) 经验教训:①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 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③发展教育事业要从基本国情 出发。
栏 目 链 接
对策: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 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 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②把基 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特别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旧教育全面改造和社 会主义教育的奠基时期。
旨
的持续发展。
栏 目 链 接
结束后
全面发展方针;两种教育制度;恢复高考制度;“三
八大措施 个面向”方针;《义务教育法》;希望工程;211工
程;科教兴国战略 本
课 要
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2.“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 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 . 1949—1966 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
因是什么? 提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 起各类学校,培养人才。
栏 目 链 接
二、动乱中的教育 1.受挫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波及到教 育领域。
应用 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抓住时间信息 “1957—1966年”,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初步形成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B、C、D 项对应的时间分别
是1995年、1977年、1983年。 答案:A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个结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三个层面 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关 键 信 息 四个时期 过渡时期;全面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文革”
栏 目 链 接
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
作用,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栏 目 链 接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 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主要措施:
历史阶段 主要措施
(1)1949年召开第一次____________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
建国初期 建立人民教育。 (2)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把扫
栏 目 链 接
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确定了__________ 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栏 目 链 接
2.成果: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____________ 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温馨指引: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发展离
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科技发展的 前提。
应 用 思 考 2.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有何意义? 提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成为中国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 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栏 目 链 接
课 程 标 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刻含义。
栏 目 链 接
目 标 分 解 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措施和成就。 2.归纳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3.结合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基础教育发展。 (5)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_ 职业教育 并举。
学位 (6)高等教育:增设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_____
制度,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
20世纪90年 代
211工程 (7)高等教育:着手实施 “__________”计划 科教兴国
(8)发展战略:实行“__________”发展战略
2.受挫表现: 扫四旧 (1) 很多师生卷入“________”批走资派活动,教育战线 一片混乱。 (2) 高 等教育严 重破坏: 1966 年 高考制度 ________ 被废止;招收 工农兵学员 “___________”。 2.后果: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温馨指引:高考制度的废止使得公平、公正的选拔 人才机制无法落实。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我国从 1957 年到 1966 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 140 万
人,为 1950 年到 1956 年 7 年间的 4.9 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
是( )
栏 目 链 接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