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人和动物的营养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人和动物的营养

5.三在营养物质代谢间的关系 (1)在同一细胞内,三大物质代谢是同时进行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2)相互转化图解
糖类
大量
脂类



少量
氨转 基换 作作 用用
基 作 用
(非必需)氨基酸
脱 氨
解缩 水合
蛋白质
(3)转化是有条件的: ①只有糖类供应充足时,才可转化成脂类 ②糖可大量转化成脂类,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只能少量转化 ③糖可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 ④蛋白质可转化成糖类和脂肪:大量摄入蛋白质,人体也会发胖
尿素:肾、皮肤(汗腺)
红细胞的数量:诊断是否贫血 如何测定细菌的数目?将已知数量的红细胞与待测样
品等量 混合,再涂片、染色、镜检、计数、计算 红细胞的形态:诊断是否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血糖:糖代谢情况 抗体:免疫状况(如注射疫苗后,定期检查血液中相关抗体的情况,可用来判断疫苗的免 疫效果)
GP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如果肝细胞受损,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 检测血液中的 GPT 含量(正常情况下很低),有利于诊断肝脏疾病。
第二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要点精讲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
水:约占体重 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 形或 O 形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 松症。
(4)相互制约: ①正常情况下,供能主要由糖类氧化完成,只有当糖代谢障碍时,才由脂肪、蛋白质氧化供 能。 ②供能的先后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③糖类和脂肪摄入量增加时,蛋白质分解减少
糖类和脂肪摄入量均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空腹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大量分解供 能,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典型例题
因此应选 B。
【例 2】下图所表示的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分子, 则 A、B、C 分别为:
A、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C、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B、蔗糖、蔗糖酶、果糖 D、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依题义:“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其中两个相同是关键。从图所示的糖分子 可知,这是一个二糖分子,在学生所学过的二糖中,只有麦芽糖是由两个相同的葡萄糖分子 组成的,而蔗糖分子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组成的;乳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 和一分子的半乳糖分子组成的;而淀粉已不是二糖,而是和纤维素、糖元一样的多糖,它是 由很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另外,学生也学过,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任何一个反应,都必须 在在相应的酶催化下才能进行,分解麦芽糖的酶是麦芽糖酶;分解蔗糖的是蔗糖酶;分解淀 粉的是淀粉酶、分解乳糖的是乳糖酶等等。因此,本题唯一的答案是 A,同时从这张图也可 猜到,麦芽糖酶,即图中的 B,是如何催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的。
③小肠的内表面积很淋巴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
快速通过
⑤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将物质立即运走,有利于营养
物质的持续吸收
(2)小肠绒毛能自我更新吗?
,如何更新?(只有两个小肠绒毛之间的凹陷处
的细胞才能够进行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不断补充到小肠绒毛上,同时,小肠绒毛顶端的细胞 不断地衰老、死亡和脱落,这样,小肠绒毛上的细胞总量就能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又实现了
癌,仍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思考:(1)小肠为什么能成为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①与小肠有关的消化腺最多:肠腺、胰腺、肝脏 流入小肠的消化液种类最多:肠
液、胰液、胆汁
小肠中的消化酶的种类最多,这有利于对食物的消
化 ②小肠最长:人的小肠约 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食物在其中停留的时间最
长,这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例 1】人吃下的葡萄糖变成血糖,以及吃进的蛋白质变成血液中的蛋白质,这两个过程分 别是:
A、消化和吸收 B、吸收和同化 C、同化和异化 D、吸收和异化
【答案】B
【解析】人吃下的葡萄糖变成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是葡萄糖分子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主 动运输,进而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浆而成为血糖的过程,这个生理过程是营养 物质的吸收过程。
自我更新)
4.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的变化
氨基酸衍生物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脑垂体分泌的激素
胰岛素
①必需氨基酸种类: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 亮氨酸 ②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
CO2:肺
水:肾、皮肤(汗腺)、肺和消化道
③血液检查的意义
人吃下蛋白质,要经胃、小肠中的蛋白酶、肽酶的催化作用,使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再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浆,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各种组织,在组织细胞的核糖体上这些吸收来 的氨基酸重新合成出这种生物自身的蛋白质,最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加工、包 装、分泌,有的蛋白质进入血浆成为血浆或血液中的蛋白质,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同化作用。
物 质

无机 盐
吸收部位
胃、小肠、 大肠 胃、小肠、 大肠
吸收方式 吸收去向
渗透(自由 血液 扩散) 主动运输 血液
维生 小肠、大肠 素
血液
葡萄 糖 氨基 酸 甘 油、 脂肪 酸
小肠 小肠
小肠
主动运输 血液
主动运输 血液
自由扩散
部分进入血液、 部分进入淋巴
乙 醇
纤维 素

自由扩散 血液
草食动物能将纤维素消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人体不能 消化和吸收纤维素,但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预防结肠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维生素 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 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 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 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3.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定义: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三大有机物消化后产生的消化终产物在内的各
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生理过程。
(2)吸收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3)吸收过程
桔子
维生素 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等
2.消化和吸收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胰——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和肠腺在消化道内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的概念 食物的消化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