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专题:板书内容
一、私学的起源及其类型的历史演变
(一)私学的起源
1、私学概念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私学概念,应是不由政府主持,不纳入国家正规学校制度之内,由私人或私人集团(包括社会集团)来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活动,属于私学的范畴。
2、私学的产生
私学的性质在于“私”,它属于阶级社会的产物。
(1)夏、商、周三代,只存在官学,而无私学。
(2)在春秋时期
①私学的产生原因(2点)
A、生产力提高,铁制农具、牛耕,私田不断增多,出现“士”社会阶层,养士之风的盛行
B、在政治上政权逐渐下移,文化中心的迁移和文化学术的扩散,出现了“学在四夷”的情况。
②儒、墨显学的崛起
A.孔子的儒家私学
孔子儒家私学特点(4点)
特点之一,孔子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扩大了教育对象。
其私学具有显著的平民教育的性质。
特点之二,孔子为儒家私学编写了被后世称为“六经”的教材。
代表了我国春秋以前文化知识的各个领域。
涉及生产技艺和自然知识的内容很少。
特点之三,孔门私学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特点之四,以“仁”为核心的私学教育。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
孔子私学弟子分化出来的不同的私学学派,最有代表性的要算孟子和荀子两派,从不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私学传统。
孟子:人性善,使儒家道德内容更为具体化和系统化,为道德教育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荀子:人性恶,通过礼法抑制人们的欲望和争夺,维持合理的社会秩序。
在教育上,主张外求式的学习积累。
提倡学习儒家经籍,这些主张对汉代实施独尊儒术起了重大的作用,并对汉及汉以后的私学教育影响很大。
B.墨子的墨家私学:科技知识传授上的贡献,
《墨子》一书内容除论及哲学方法外,还包容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墨家私学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初始创立阶段,填补了一个空白。
墨子私学所创造的科技知识和实验的教学内容、方法,开创了古代科技教育的先河,
③在孔、墨私学崛起为显学的时候,还有一些较有影响的各类私家学派的存在,如道家私学,法家私学。
(3)百家争鸣与私学的意义
私学的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又促使私学壮大、分化、特色化。
私学是百家争鸣的私学,百家争鸣是私学的争鸣。
——各派私学的发展、争鸣,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建立。
——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互为依存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官学教育制度和私学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私学的产生、发展,特点:
第一,私学与学派互不可分,一家私学就是一个学派,学派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单位,是传授某种独特的理论、方
法或技艺的单位。
第二,每一家私学均形成了自己私学学派的独特风格的特点。
第三,这一时期的私学都没有固定的场所。
教师到处游学,学生也跟着到处受教。
第四,各派私学招收的学生年龄相异都较大,基本上没有年龄的限制。
第五,教育的多面性与仕宦的现实性开始紧密结合,私学大师刻意以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当权者所用,以达到显于诸学的目的。
但归结起来两个层次:低级层次的童蒙教育和较高层次的专经教育。
二、私学曲折的历史轨迹及其制度化发展的演变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首禁私学
(二)私学的复苏和发展-一汉代私学的崛起
1、从各家私学的兴盛到儒学的私学化
汉初,“除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礼待私学大师。
汉初至文景,儒学、黄、老私学、法家私学、杂家、纵横术、律历等类的私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儒学教育私学化表现:程度较低的蒙学和程度较高的经学教育两个层次的私学。
(1)蒙学阶段的教育
(2)专经阶段的学习
——师法家法与儒家教育私学化:师法、家法
——今古文经学与儒家教育私学化:今文经学:被立为官学的;古文经学:西汉刘歆增置古文博士开始,到东
汉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2、汉代私学教育的特点
首先,汉代私学已有较明显的程度划分
其次,汉代私学已有了较为固定的教学场所
第三,汉代私学的教师形成了专职化的私学教师队伍
第四,汉代私学一个重要的特点,表现在对学生的招收上。
汉代私学招收学生不以贫富、地域、年龄和辈份为限,这使得学生的来源十分广泛(宽松性、自由性)。
出现了独特的“著录”学生(平民化、普及化)。
第五,汉代私学教学中,出现了“高业弟子次相传授”的教学方式。
第六,汉代私学,还承担了非儒家学说的文化知识的传承任务。
(三)社会大动荡时期的私学发展——魏晋南北朝私学的相对兴盛
1、私学坎坷的路径
(1)西晋时期的禁私学:禁星气谶纬之学
(2)北魏时期的禁私学:禁佛事件
2、私学相对兴盛的发展
①三国时期私学概貌:私学为主导
②两晋及南北朝时期私学的炽盛——清谈风气
——玄学
——儒学:主导
——科学技艺
(四)私学发展的制度化——唐宋书院的诞生及其繁荣
1、唐:书院之始
2、宋:书院
书院是制度化、正规化的私学
为什么说书院是私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这是由书院的性质来决定的。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考》中,对书院的性质作了论述,对书院属于私学的性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②书院制度化阶段特征:
第一,教育场所的规模化。
第二,教育设备的制度化。
第三,教育管理的规范化。
——设置了较为规范的管理人员,各施其职
——具体规定书院教学及运转程序的规则、学则等条规
南宋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这是书院史上第一个系统完整的学规,为南宋以后的书院所遵循。
吕祖谦制订了《丽泽书院学约》,规定了退学条例。
第四,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第五,“讲会”制度。
③学术思潮与书院的结合是私学制度化阶段的必然产物
(五)私学的社会化、蒙学化——宋元明清时期私学初级形态的发展特点
私学的社会化、蒙学化特点:
(1)承担私学初级形态任务的学校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大量涌现。
(2)蒙养教材的大量出现及其专门化——教材建设的“百花齐放”局面
道德教育类的《性理字训》、《小儿语》等
历史故事类的《十七史蒙求》、《龙文鞭影》等
典章名物类的《名物蒙求》等
诗词歌诀类的《千家诗》、《神童诗》、《唐诗三百首》等
(3)专门论述蒙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著作
三、中国古代私学在教育史上的作用及其对国外的影响
1、私学承担了古代蒙养教育的任务
2、私学对教育的普及及文化学术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国古代私学对周边国家:朝鲜半岛、越南、日本影响较大,为中外文化教育的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