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
( A) 0
解: A x
(B) 1
2 22 x 8 ={0,1} , B
( C) 2
( D) 3
1 x R | log 2 x | 1} ={ x | x 2或 0 x } ,
2
∴ A (CR B) ={0,1} ,其中的元素个数为 2,选 C。
12. ( 湖南卷 ) 设 M , N 是两个集合,则“ M N
2008 年高考数学 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
1. ( 全国Ⅰ ) 设 a, b R ,集合 1, a b,a
0,b ,b ,则 b a ( ) a
A. 1
B .1
C .2
D. 2
解:设 a,b R ,集合 {1,a b, a} {0, b ,b} ,∵ a≠ 0,∴ a b 0, a b , a
∴b a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由 x2 x 可得 x 1或 x 0 , x 1 可得到 x2 x , 但 x2
x 得不到 x 1 . 故选 A.
解: P 中 f ( x)单调递增,只需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m 0 ,即 m≥0,故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选 B。 4
15.(山东卷) 已知集合 M
A. 1,1
B. 1
1,1 , N
1 x
2x 1 4, x Z ,则 M
N
(
)
2
C. 0
D. 1,0
解:求 N
x 1 2x 1 4, x Z 2
1,0 ,选 B。
命题“对任意的 x R , x3 x2 1 ≤ 0 ”的否定是(
)
A.不存在 x R , x3 x2 1 ≤ 0
B.存在 x R , x3 x2 1 ≤ 0
C.存在 x R , x3 x2 1 0 D.对任意的 x R , x3 x2 1 0
解:注意两点: 1)全称命题变为特称命题; 2)只对结论进行否定。选 C。
解:画出集合 N 所表示的可行域,知满足条件的 N中的点只有
( 0,0)、( 1, 0)、( 1, 1)和( 2,1)四点,选 C
设 p : f ( x) ex ln x 2x2 mx 1 在 (0, ) 内单调递增, q : m ≥ 5 ,
则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
B. a 1 C. a≥ 2
D. a 2
解: CR B { x | x 1 或 x 2} ,因为
=R,所以 a 2,选 C.
中学数学中存在许多关系,比如“相等关系” 、“平行关系”等等.
如果集合 A 中元素之间的一个关系“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自反性:对于任意 a A ,都有 a a ; (2)对称性:对于 a, b A,若 a b ,则有 b a ; (3)传递性:对于 a, b, c A ,若 a b , b c ,则有 a c . 则称“ ~”是集合 A 的一个等价关系.例如: “数的相等”是等价关系,而“直线的平行”不
是等价关系(自反性不成立) .请你再列出三个等价关系: 解:答案不唯一,如“图形的全等” 、“图形的相似” 、
“非零向量的共线” 、“命题的充要条件”等等 .
______.
11. ( 安徽卷 ) 若 A x 2 2 2 x 8 , B x R | log x x 1 ,
则 A (CR B) 的元素个数为
1,∴ a
1,b 1 ,则 b a 2,选 C。
2. ( 全国 II)
3.(北京卷) 已知集合 A x | x a ≤ 1 , B x x2 5x 4≥ 0 .若 A B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集合 A x | x a ≤ 1 ={ x| a-1≤ x≤ a+1} , B
x x2 5x 4≥ 0 ={ x| x≥ 4 或
7.(辽宁卷) 设集合 U {1,2,3,4,5} , A {1,3} , B {2,3,4} ,则 痧U A
A. {1}
解:选 B
B. {5}
C. {2 ,4}
D. {1,2,3,4}
UB ( )
8.(江苏卷) 已知全集 U Z , A { 1,0,1,2}, B { x | x2 x} ,则 A CU B 为(
)
A. { 1,2}
B
. { 1,0}
C
. {0,1}
D . {1,2}
解: B= {0 , 1} , UB是不含 0,1 的整数, A∩ UB= 1,2 ,故选( A) .
9. ( 广东卷 ) 已知函数 f ( x)
1 的定义域为 M, g(x)= ln(1 x) 的定义域为 1x
( A) { x | x 1} ( B) { x | x 1} ( C) { x | 1 x 1} ( D)
由( 1)( 2)可知, m n .
4.(天津卷)
5. ( 上海卷 )
6.(重庆卷) 命题“若 x 2 1 ,则 1 x 1 ”的逆否命题是( )
A.若 x 2 1,则 x 1或 x 1 B. 若 1 x 1 ,则 x2 1
C. 若 x 1或 x
1 ,则
2
x
1 D. 若 x
1或 x
1 ,则
2
x
1
解:其逆否命题是:若 x 1 或 x 1 ,则 x 2 1 。选 D.
”是“ M N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由韦恩图知 M N
M N ; 反之, M N
M N . 选 B。
设集合 M {1,2,3,4,5,6} , S1, S2, ,Sk 都是 M 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
对任意的 Si { ai, bi } , Sj { a j,bj } ( i j , i、 j {1,2,3, , k} ),都有
D. x | 2≤ x 3
解:先解两个不等式得 P x 0 x 2 , Q x 1 x 3 。由 P Q 定义,故选B
14.(江西卷) 若集合 M 0,1,2 ,
N ( x, y) x 2y 1≥ 0且 x 2 y 1≤ 0, x, y M ,
则 N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9
B. 6
C. 4
D. 2
(II )证明:首先,由 A 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 ( ai, aj ) 共有 k 2 个.
因为 0 A ,所以 (ai,ai ) T (i 1,2, ,k) ;
又因为当 a A 时, a A 时, a A ,所以当 (ai,a j ) T 时,
(a j ,ai ) T (i,j 1,2, ,k ) .
x≤ 1 } .又 A B
a14
,∴
,解得 2<a<3,实数 a 的取a1, a2, , ak (k ≥ 2) ,其中 ai Z (i 1,2, ,k) , 由 A 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S (a, b) a A, b A, a b A , T (a, b) a A, b A, a b A . 其中 (a, b) 是有序数对,集合 S 和 T 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 m 和 n . 若对于任意的 a A ,总有 a A ,则称集合 A 具有性质 P . (I )检验集合 0,1,2,3 与 1,2,3 是否具有性质 P , 并对其中具有性质 P 的集合,
从而,集合 T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 1 ( k2 k) k( k 1) ,即 n ≤ k( k 1) .
2
2
2
(III )解: m n ,证明如下:
(1)对于 ( a, b) S ,根据定义, a A , b A ,且 a b A ,从而 (a b, b) T .
如果 (a, b) 与 (c, d ) 是 S 的不同元素,那么 a c 与 b d 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a*( b * a)=b ,则对任意的 a,b ∈ S, 下列等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 A) ( a * b) * a =a
(B) [ a*( b * a)] * ( a*b)=a
( B) b*( b * b)=b
( C)( a*b) * [ b*( a * b)] =b
解:用 b 代替题目给定的运算式中的 a 同时用 a 代替题目给定的运算式中的 b,我们不难
min ai ,bi bi ai
min
aj
b ,
j
( min{ x,y} 表示两个数 x, y 中的较小者) ,
bj aj
则 k 的最大值是(
)
A. 10
B . 11
C . 12
D .13
解:含 2 个元素的子集有 15 个,但 {1 , 2} 、 {2 ,4} 、 {3 ,6} 只能取一个;
{1 , 3} 、 {2 , 6} 只能取一个; {2 , 3} 、 {4 , 6} 只能取一个,
知道 B是正确的,用 b 代替题目给定的运算式中的 a 我们又可以导出选项 C 的结论,
而用代替题目给定的运算式中的 a 我们也能得到 D 是正确的。选 A。
10. ( 福建卷 ) 已知集合 A { x x a},B { x 1 x 2} ,且 A (eR B) R ,
A. a ≤ 1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则满足关系式( x x) A2=A0 的 x(x ∈ S) 的个数为
A.4
B.3
C.2
D.1
解: 由定义 A1 A 1= A 2, A2 A 2= A 0, x =A 1 能满足关系式,
同理 x=A3 满足关系式,选 C
17.(四川卷)
18.(浙江卷) “ x 1 ”是“ x2 x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