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三种情绪类型ppt

心理学三种情绪类型ppt


4. 情绪的外部表现:躯体神经系统
• 躯体神经系统: 支配躯干、四肢以 及面部肌肉的活动 ,即身体行为活动 的控制。
面部表情的编码与测量
艾克曼:受 达尔文《人 与动物的情 绪表达》的 影响,受美 国国防部资 助,走访多 个部落,得 出表情具有 文化一致性 的结论,并 开发面部表 情编码系统。
艾克曼的七种基本面部表情
2. 施洛伯格的三维理论
(1)愉快度:愉快—不愉快 (2)意向度:注意—拒绝 (3)激活水平 由此排列成倒立椭圆锥体(p400)。
3. 普拉切克的三维结构 (1)强度 (2)相似性 (3)两极性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心境
道德感
激情理智感应激源自情绪分类美感情感分类
四、情绪的分类
1. 我国古代的分类:“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喜怒 哀惧爱恶;近代:喜怒哀惧。
反应 不当
再评价 (情绪及行为反
应适切性)
三、情绪的功能作用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1. 情绪具有动机作用,并且比内驱力更有力和更灵 活。
2. 情绪的动机作用还在于情绪与感知觉的结合,以 及情绪与认知评价的结合。
3. 进化中环境适应的分化导致情绪的分化,同时也 导致大脑皮层及表情动作的分化。
第五节 情绪调节与情绪健康
恐惧与愤怒:动物原始情绪
1. 情绪发生:低级脑中枢
• 丘脑:情绪的产生部位之一。 • 下丘脑:情绪的重要发生部位,具有快乐中
枢和痛苦中枢。 • 网状结构:情绪激活与觉醒。
2. 情绪的自主调控:自主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主要为内脏器官 和外部腺体以及 内分泌腺体。负 责情绪的自主调 控。
• 呼吸 • 心跳 • 血压 • 皮肤电 • 音调
3. 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伸手不打笑脸人)
4. 人际沟通的符号作用
(察言观色、人类与动物或婴儿的交流。)
第二节 表情与情绪的类型
一、表情
1. 情绪和情感表达的外部行为表现。 2. 表情有三种类型: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 声调表情。 3. 面部表情的特点:生物进化的先天模式、 天生的、跨文化一致性。
眼部表情
生理—心理—行为三个层次。(情绪是唯一一种 统合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层次的心理现象)
第四节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
情绪的产生机制
• 詹姆斯—兰格理论 • 坎农的丘脑学说 •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 不协调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情绪的影响源及调节
• 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 •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情绪健康的标准
– 情绪适应的稳定性 – 情绪适应的强度 – 情绪适应的持续性
二、情绪特点与情绪健康
– 情绪受产生于低级脑中枢,因而具有不可控性 (非理性);并且情绪伴随外显行为表现,因 此,不可控的情绪会导致不良行为。
– 情绪伴随生理唤醒,因此可以直接导致生理疾 病。这种生理唤醒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压抑的 情绪能导致疾病。
本章重点
•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 情绪的分类 • 情绪的产生机制 • 情绪的影响机制
3.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要点:人们不仅对情境刺激做出情绪反应,而且也 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调节依赖于对情境的有害 性的评价,分为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三种评 价层次。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环境 刺激
初级评价 (利害关系)
情绪 体验
次级评价 (事件控制感)
行为 反应1
行为 反应2
行为 反应3



生理

唤醒
情绪和情感有何区别和联系
相同: 都属于感情活动
不同:
1. 情绪侧重感情活动的过程,情感侧重感情活动的 内容和体验。(心理学多使用情绪概念)
2. 情绪直接与生理唤醒相联系,情感与态度和价值 观相联系。因此,情绪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 ,情感则比较内隐。
3. 情绪具有情境性,因而短暂而不稳定;情感具有 关系性,因而持久和稳定。
2. 抑郁
以情绪低落和兴趣、动力缺乏为主要特征。
3. 焦虑
焦虑是对某种不确定的或预期的危险或危险的恐惧, 包含有紧张、焦急、担忧和恐惧等负性情绪成分。
四、情绪的调节
1. 让紧张得到放松:放松疗法 2. 让压抑得到宣泄:宣泄疗法 3. 改变认知:认知疗法 4. 改变行为:行为反馈法
(躯体行为可以改变生理唤醒并给大脑皮质提供 反馈)
另一些研究表明,许多情绪都使人的心率加快:发怒时 ,被测试者脖子以下发热,感觉热血沸腾;恐惧时, 被测试者骨子里发冷、浑身发凉等。
3. 情绪的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神 经系统之外调节生理 功能运行的控制系统 之一,由分泌激素的 无导管腺体(内分泌 腺)组成。
肾上腺
两条神经通路: 1. 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皮质 系统 2. 下丘脑—交感 神经—肾上腺髓 质系统
序。
兴奋
压抑
二、情绪的影响和调节机制
1.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 认知评定影响情绪
2. 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
– 经典实验:为何要设置控制组?为何要设置不 同的实验组?为何要设置不同情境?
– 结论:生理唤醒、认知、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情 绪,其中认知和生理唤醒是两个必要条件,故 也称“双因素理论”。
4. 情绪过程比较原始和低级,可用于动物和婴儿, 情感则比较高级。
情绪和情感的成分区别
• 生理唤醒——情绪性成分 • 主观体验——情感性成分 • 外部行为——情绪性成分
二、情绪的功能
1. 生存适应的心理工具。
(在原始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恐惧和愤怒将会遇到哪些问题?)
2. 激发心理和行为动机
(激将法;情绪的放大作用,激情杀人。)
《Lie to me》
5.情绪的意识调控:大脑皮层
• 左脑以正性情绪为优势,右脑以负性情绪 为优势。
情绪基本知识小结
情绪产生自哪里?
——丘脑和下丘脑
情绪产生时有何体验或表现?
——生理唤醒和外显行为
情绪由哪些方面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激素(内分泌系统)、大脑皮 层、躯体神经系统。
情绪涉及人的哪些层次?
2. 伊扎德的分类: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1)基本情绪:先天形成的,具有独立的生理神经机 制、内部体验、外显表情及适应功能。
(2)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与内驱力、认知的结合。
3. 克雷奇的分类:原始情绪(喜怒哀惧)、与感觉刺激 有关的情绪(疼痛、厌恶等,侧重体验性)、与自我 评价有关的情绪(骄傲、内疚、悔恨等,侧重态度) 、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恨,侧重关系。)
恐惧与愤怒:动物原始情绪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黑夜代表死亡、寒冷、饥饿以及可 能的野兽侵袭。在生存过程中,我们对于黑夜、猛兽、深渊、洪水 等事物的恐惧,有效地避免了自己遭受危险、繁衍生息。恐惧感让 我们力量倍增,让我们迅速进入应激状态从而逃避危机。适当的恐 惧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者引起主观体验,后者引起生理变化,二者共 同产生情绪。 评价:比詹姆斯—兰格的产生地位从外周转到中枢 ,但是只是低级中枢。二者都遵循“感知觉—外 周/丘脑—生理变化与主观体验”的产生机制,也 都缺少了高级中枢的认知评价作用。
一、情绪的产生机制
3.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 刺激通过感官在大脑皮层形成感知觉信息 – 大脑皮层对刺激信息进行意义认知和评估 – 认知评价本身以及对外周变化的认知共同转化
情绪与行为
情绪是一种能量
三、几种不良情绪适应
1. 应激(stree)
概念:个体面对生活压力事件时生理、心理和 行为上的紧张性反应。往往源于突发精神压力事 件,个体身体、心理、行为被动做出反应,且为 高度紧张的反应,个别情况下超出个体所能承受 能力。
影响:影响人的身体器官、免疫系统、消化系 统、心理反应等。
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快乐
满意
四种基本情绪
愉快
欢乐
狂喜
悲哀
遗憾
失望
难过
悲伤
极度 悲伤
愤怒






忿
激 愤
狂 怒
恐惧
害怕
惊慌
惊恐
第三节 情绪的生理基础
一、情绪神经生理机制的多水平性
1. 情绪的生存适应性:低级中枢神经系统,脑 进化的低级组织,如丘脑、脑干网状系统,反 映情绪的原始性。 2. 情绪的自主调控:自主神经系统。 3. 情绪的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 4. 情绪的外显表情:躯体神经系统。 5. 情绪的意识调控: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大脑 皮层)。
真笑与假笑
广州亚运会上的礼仪小姐在休息
二、情绪的维度和极性(如何评价情绪)
1. 冯特的三维理论
(1)愉快度:愉快—不愉快 (2)激动度:激动—平静 (3)紧张度:紧张—松弛 【伊扎德增加了确信度,形成四维说。】
请用冯特的理论描述当事人的情绪
请用伊扎德的理论描述药家鑫的情绪
激 情 杀 人 ?
应激事件
个人生活事件:离开父母、亲人离世等。 突发紧急事件:遭劫、性骚扰,交通危险事
故、校园凶杀事件等。 社会公共事件:群体事件、传染病、恐怖袭
击等。 自然灾难:地震、台风等。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 PTSD: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 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 碍,主要表现为病理性重现、恶梦惊醒、持 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以及对创伤经历的 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
情绪的生理测量
测谎仪的原理
视频《测谎仪》
情绪的生理唤醒
• 20世纪80年代,艾克曼等研究人员让被测试者用面部 肌肉来表达愉快、发怒、惊奇、恐惧、悲伤或厌恶等 情绪,同时给他们一面镜子以辅助他们确定自己面部 表情的模式,要求他们把每一种表情保持10秒钟,并 对他们的生理反应情况进行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