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纲要求考点考试内容与要求高频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③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b)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①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①文化发展的实质(a);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③文化创新的作用(b)2.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b);②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a)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作用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问题导思知识梳理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什么?(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①个性和特征(2)文化又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②共性和③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何在?(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④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⑤重要动力(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⑥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⑦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1)态度:既要认同⑧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⑨一律平等的原则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是什么?(1)重要途径:⑩商业贸易、人口迁徙、⑪教育、其他途径(2)主要手段: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⑫大众传媒5.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⑬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⑭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误认为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错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把文化传播的途径等同于传播的手段。
纠错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的媒介,如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等。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例1(2016·浙江4月选考)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电视剧《琅琊榜》虽讲述中国故事,但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热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当选;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表述错误;通过电视台、电视剧网站,亿万外国观众能欣赏到中国电视剧,说明大众传媒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当选。
故本题选B。
[方法点拨] 组合型是选择题常考的一种题型。
可以采用排谬误法或排异法来解答。
排谬误法即找出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排异法即找出题肢中说法正确的,但与题干主旨无关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变式训练1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又是世界的,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其他民族人民不会全部认同中华文化,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例2(2015·浙江10月选考)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 )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①表述错误,排除;通过全民阅读,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当选;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中的强大功能,③当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观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2 网络时代阅读方式也在改变,人们既可以利用网络获取阅读内容,读完也可以把感想发表到微博或微信,在更广的范围进行思想交流。
这说明网络传媒( )A.已逐步取代传统传媒形式B.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C.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D.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 C解析网络传媒并没有取代传统传媒,A选项观点错误,排除;B、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事例表明网络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命题感悟]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大众传媒、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是常考点,主要以组合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提示T。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提示F。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
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要求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
提示T。
二、选择题4.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又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
这(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B.实现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C.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D.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答案 C解析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又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C符合题意;文化传播的手段并没有改变,A错误;B、D扩大了平台的搭建作用。
5.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
这体现了( )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具有共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答案 B解析中国故事引起外国读者共鸣,体现了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
其余选项与题意无关。
6.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②③ B.①②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①错误,当前乡土栖居方式并不是多数人的选择;我们保护好古村落是因为古村落是传统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选A;④错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继承。
7.(2016·金华调研)文化“走出去”要找准双方的契合点,既要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民众的欣赏习惯。
这说明在文化交流中( )A.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C.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要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答案 A解析“找准双方的契合点”,说明中外文化具有共性,“既要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民众的欣赏习惯”,说明中外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故A 当选;B、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8.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
这说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D.战争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答案 B解析“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商业贸易、文化活动和战争,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6·安吉期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的同时也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B.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沟通与共享C.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传媒的现代化决定了文化传播与发展答案 B解析材料中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微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及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项夸大了传媒现代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