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预测模拟测验管理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 6 0 8 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 0小题,每小题1分,共2 0分)1、管理思想史的学科性质是()A.社会性学科B.历史性学科C.综合性学科D.自然学科答案:B解析:绪论-1管理思想史是关于系统的管理思想或理论的历史性学科。
2、()曾经根据自己亲自经营和管理庄园的实践经验写成《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书。
A. 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格拉底D.色诺芬答案:D解析:1-10.色诺芬曾经根据自己亲自经营和管理庄园的实践经验写成《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书。
3、()以《神学大全》最为著名,因此阿奎那在中世纪被奉为“神学之父”。
A.莫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托马斯·阿奎那答案:D解析:2-24.托马斯·阿奎那以《神学大全》最为著名,因此阿奎那在中世纪被奉为“神学之父”。
4、()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A.亚当·斯密B. 詹姆斯·斯图亚特C. 让·巴蒂斯特·萨伊D. 孟德斯鸠答案:A解析::3-5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5、资本主义的建立,首先解决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问题,为资产阶级生产力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主要反映在________的爆发。
A.工业革命B.科技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工人运动答案:A解析:3-40.简述资本主义建立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建立,首先解决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问题,为资产阶级生产力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主要反映在工业革命的爆发。
其次,解决了由封建专制向制度的过渡。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马斯洛答案:B解析:3-92.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7、()在75岁时才发表他的划时代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管理工程之父”。
A.泰罗B.亨利·法约尔C.韦伯D.赫兹伯格答案:B解析:6-121.亨利·法约尔在75岁时才发表他的划时代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管理工程之父”。
8、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认为按照控制幅度原则,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
A. 5或6人B.7或8人C.9或10人D.6或7人答案:A解析:6-138.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认为按照控制幅度原则,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5或6人。
9、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把“理性一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同他自己提出的()排列为四种假设,用来表示对人的特性的各种假设。
A.复杂人假设B. 自我实现人假设C. 理性一经济人假设D. 社会人假设。
答案:A解析:9-198.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把前人已经提出过的“理性一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同他自己提出的“复杂人假设”排列为四种假设,用来表示对人的特性的各种假设。
10、()发展出一种独创的并富有成果的关于人的行为的“场论”,这是他的团体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A.卡特·卢因B.威廉·大C.亨利D.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答案:A解析:9-202.卡特·卢因发展出一种独创的并富有成果的关于人的行为的“场论”,这是他的团体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行为函数是行为=F(个性×环境)。
11、在西方()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A.威廉·大B.亨利C.坦南鲍姆和施密特D.卢因答案:D解析:9-202.卡特·卢因发展出一种独创的并富有成果的关于人的行为的“场论”,这是他的团体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卢因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其行为函数是行为=F(个性×环境)。
1944 年他首先用“团体动力学”的要领来进行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12、()提出将日本的组织叫做Z组织。
A.威廉·大B.亨利C.坦南鲍姆和施密特D. 俄亥俄州立大学企业研究局答案:A解析:9-207.亨利提出领导者品质理论。
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连续统一体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企业研究局在1945 年提出一种二维领导方式的模式。
威廉·大将日本的组织叫做 Z型组织,其特点是:①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使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②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的制度;③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的人才;④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⑤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⑥人们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对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的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13、耗散结构理论是普利高津提出的。
它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的()A.机理、原因和结果B.条件、过程和结果C.机理、条件和规律D.原因、过程和结果答案:C解析:5-224.耗散结构理论是普利高津提出的。
它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机理、条件和规律。
普利高津将这种要耗散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其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将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行产生的组织性叫做自组织现象。
14、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决定的。
A.计划、本质和结果B.本质、特性和过程C.领导、特性和结果D.计划、过程和结果答案:B解析:11-237.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
(2)社会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社会系统理论不是把作业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5、社会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对________(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A.组织的结构B.组织的本质C.组织的计划D.组织的过程答案:B解析:11-237.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
(2)社会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社会系统理论不是把作业16、数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是()A.归纳法B.模型法C.演绎法D.分析法答案:B解析:11-265.数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是模型法,它们有的是描述性的,例如盈亏平衡模型、排队论;有的是规性的,例如决策理论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
17、属于描述性的模型有()A.决策理论模型B.库存模型C.线性规划模型D.盈亏平衡模型答案:D解析:11-265.数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是模型法,它们有的是描述性的,例如盈亏平衡模型、排队论;有的是规性的,例如决策理论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
18、弗莱德·卢桑斯和钱德勒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A.系统管理学派B.数量科学管理学派C.权变学派D.决策理论学派答案:C解析:11-268.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莱德·卢桑斯和钱德勒。
1962 年美国学者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种组织方案的论点。
19、1962 年美国学者()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种组织方案的论点。
A.弗莱德·卢桑斯B.钱德勒C.伯恩斯D.劳伦斯答案:B解析:11-268.弗莱德·卢桑斯、伯恩斯、劳伦斯、钱德勒都是权变学派代表人物。
1962 年美国学者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种组织方案的论点。
20、小罗伯特·沃特曼和_________合著了《追求卓越》。
A.莫尔斯B.彼得·圣吉C.托马斯·彼得斯D.欧斯特·戴尔答案:C解析:(p296)托马斯·彼得斯是美国最负有盛名的管理学大师,他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追求卓越》以及后来和南希·奥斯汀合著《志在成功》。
他的《振兴于混乱之上——管理革命的手册》同样掀起巨大的轰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 0分)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是()A.当时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
B.对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
C.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D.当时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家的压榨剥削。
E.科学管理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答案:ABC解析:5-98.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包含着如下的的科学假设作为前提。
(1)当时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
(2)对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
(3)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2、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包括()A、生理上的需要。
B、安全上的需要。
C、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D、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ABCDE解析:4-17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住房、性欲等。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这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如防止工商事故、被解雇、生病等。
第三级、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包括同家属、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关系。
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名誉等的需要。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一个人需要做他最适宜的工作,发挥最大的在潜力,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
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起推动作用,但是当层次较低级的需要受到威胁时,也会采取一种相反的方向发展。
需要是动态的、发展的,同年龄和经济地位的发展变化有关。
3、赫茨伯格还提出“永恒三角”的理论,三角包括()A.管理系统(组织)B.工业工程(工作)C.组织理论(工作流程)D.行为科学(职工态度)E.组织系统答案:BCD 解析:9-187.赫茨伯格还提出“永恒三角”的理论,三角包括:工业工程(工作)、组织理论(工作流程)、行为科学(职工态度)4、法约尔认为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有的特点包括()A.统一性B.连续性C.灵活性D.精确性E.组织性答案:ABCD解析:6-124. 法约尔认为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有的特点包括:①统一性,每项计划不仅有总体计划还有具体的计划;②连续性,不仅有长期计划还有短期计划;③灵活性,能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④精确性,应该使计划尽量客观,不带主观的臆测;5、古希腊最出色的思想家有()A.格拉底B.色诺芬、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埃默森答案:ABCD解析:1-9.古希腊的改革家、思想家最先产生在工商业最发达、自由民的部斗争最激烈,而且又是最易接触其他先进文化影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