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装备设计--名词

过程装备设计--名词

1.回转壳体:一平面曲线绕同一平面的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壳体为回转壳体。

2.无力矩理论:因为容器的壁薄,所以可以不考虑弯矩的影响,近似的求得薄壳的应力,这种计算应力的理论为无力矩理论。

3.不连续效应(应力):由于总体结构不连续,组合壳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出现衰减很快的应力增大现象,称为“不连续效应”或“边缘效应”。

由此引起的局部应力称为“不连续应力”或“边缘应力”。

4.边缘应力:由于容器的结构不连续等因素造成其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附加应力
5.热应力: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在弹性体内所引起的应力
6.主应力:在单元体的三对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只作用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这样的平面为主平面。

在主平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7.自增强:通过超工作压力处理,由筒壁自身外层材料的弹性收缩引起残余应力。

8.临界压力:壳体失稳时所承受的相应压力,是容器抗失稳能力的反映。

用Pcr表示。

9.公称压力:将压力容器所受到的压力分成若干个等级,这个规定的标准等级就是公称压力。

10.计算压力: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壁厚的压力为计算压力。

11.设计压力:设定在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其值不低于工作压力。

12.临界长度:对于给定D和t的圆筒有一定特征长度作为区分长短圆筒的界限
13.长圆筒:L/Do和Do/t较大时,其中间部分将不受两端约束或刚性构件的支承作用,壳体刚性较差,失稳时呈现两个波纹,n=2。

14.短圆筒:L/Do和Do/t较小时,壳体两端的约束或刚性构件对圆柱壳的支持作用较为明显,壳体刚性较大,失稳时呈现两个以上波纹,n>2。

15.刚性圆筒:L/Do和Do/t很小时,壳体的刚性很大,此时圆柱壳体的失效形式已经不是失稳,而是压缩强度破坏。

16.蠕变:金属在长时间的高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7.压力容器失效:压力容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时间内,因尺寸、形状或材料性能发生改变而完全失去或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包括功能和寿命等)的现象。

最终表现形式:泄漏;过度变形;断裂。

压力容器失效大致可分为强度失效、刚度失效、失稳失效和泄漏失效等四大类18.①韧性断裂:是压力容器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达到或接近所用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的断裂
②脆性断裂:是指变形量很小、且在壳壁中的应力值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发生的断裂。

这种断裂是在较低应力状态下发生,故又称为低应力脆断
③疲劳断裂:压力容器在服役中,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失效的过程
④蠕变断裂:压力容器在高温下长期受载,随时间的增加材料不断发生蠕变变形,造成厚度明显减薄与鼓胀变形,最终导致压力容器断裂的现象
⑤腐蚀断裂:因均匀腐蚀导致的厚度减薄,或局部腐蚀造成的凹坑,所引起的断裂一般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具有韧性断裂特征;因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等引起的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具有脆性断裂特征
19.等面积补强法:在有效的补强范围内,开孔接管处的有效补强金属面积应大于或等于开孔时减小的金属面积。

20.腐蚀裕量:防止容器受压元件由于均匀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
21.焊接接头系数: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的比值,反应容器强度受削弱的程度
22.装量系数:设计储罐存储容积和储罐的全容积之比
23.扁塌:由于支座处截面受剪力作用而产生周向弯距,在周向弯距的作用下,导致支座处圆筒的上半部发生变形。

24.管程:流体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流体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25.管束分程:为提高流体传热系数防止流速随管数增加而下降,将管束分为若干层数。

26.传热强化:传热强化是一种改善传热性能的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和提高热传递的速率,达到用最经济的设备来传递一定的热量。

27.地震载荷:作用在容器上的地震力,它产生于支承容器的地面突然振动和容器对振动的反应。

28.风载荷:作用在容器及其附件迎风面上的有效风压来计算的载荷。

它是由高度湍流的空气扫过地表时形成的非稳定流动引起的。

29.基本风压值:以一般空旷平坦的地面、离地面10米高处,统计得到的30年一遇10分钟平最大风速为标准计算而得的值叫基本风压值。

30.计算厚度:有公式计算而得的厚度;
31.设计厚度:计算厚度加上腐蚀裕量的值
32.名义厚度:计算厚度加上壁厚附加量再向上圆整至标准值;
33.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壁厚附加量。

34.强制式密封:完全依靠螺栓力压紧垫片使之密封为强制式密封。

35.强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至发生过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