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结核ppt课件

脊柱结核ppt课件

的根本治疗方案,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 外科干预治疗仅是某一阶段的辅助疗法。 用药原则: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 量
18
总的治疗原则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 局部制动 药物化疗及外科治疗。
19
标准化疗方案
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 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 3HRSE(Z)/6—15HRE 一般疗程18个月
寒性脓肿影像:颈椎前间隙增宽 >15mm, 即使骨性影像未见异常,也要高度怀疑。
11
脓肿的X光线表现
颈椎:椎前可显示有表面光滑的局限隆突阴影, 或较大的前突弧形阴影
胸椎:中段椎旁可呈梭形肿胀,而在胸椎上下 端多为三角形阴影
腰椎:椎旁由于有腰大肌附着,脓肿多沿腰大 肌引流,X线呈现一侧或双侧腰大肌阴影局限性 隆突或普遍加宽,甚至外缘模糊或消失
14
发病年龄增大趋势,骨质破坏严重,脓肿 形成较少或范围小,不典型,鉴别诊断困 难(化脓性脊柱炎、转移瘤等),有时只 能依靠穿刺活检病理检查(X光或CT引导 下)确诊。
15
鉴别诊断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经血源感染和局部感染蔓
延 起病急、持续高热、患部剧痛、椎旁肌肉痉挛、活动受
对有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或不稳、化疗效 果不佳、病情进展的患者应积极手术
合并完全截瘫或局部脓肿即将破溃时应尽早手 术,也可先行脓肿闭式引流以减轻结核中毒症 状,至病变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肺及其他骨外结核处于静止或相对稳定
22
手术方案制定需考虑的问题
结核骨性破坏的节段。 是否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不稳。 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 细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 手术技巧与手术器械。
血沉检查
无特异性,不能用于诊断,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有重要 意义
9
影像学检查
X光片 CT检查 MRI
单纯依靠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是片面和不 准确的。
10
X线
脊柱结核早期呈现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 骨质破坏,进而椎体塌陷楔形改变,脊柱 生理弧度改变成角畸形。椎间隙变窄是较 为典型的征象。中心型椎体结核则不。
积极态度的仍为,一旦出现截瘫应进行手术治 疗。
23
病灶的局部处理
充分引流出脓液,特别要注意间隔脓肿、相邻 脓肿的引流。
刮与切相结合,把坏死的椎问盘、终板和骨组 织切除,脓肿壁以及部分洞穴内的坏死组织反 复用刮匙刮除,直至创面点状出血。
擦拭,对于特别大的冷脓肿壁,可用干纱布反 复擦拭,这对去除脓苔、部分坏死组织特别有 效。
骶椎:常呈骶前软组织阴影增大。
12
CT
更为准确、全面 利于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入
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对骨性影像比MRI更清楚 CT引导下脊柱穿刺活检
13
MRI
早期 敏感 分辨力高 更好的区别肉芽肿及脓肿 了解脓液范围、是否分隔、与毗邻结构的
关系。 脊髓受压变性程度
加压冲洗创面。常规应用3%双氧水、含抗生 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创面,以降低局部 的细菌量。
24
关于内固定
研究表明在活动性结核病灶内植骨或应用 内固定物是安全可行的
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一大进展 质的飞 跃
使脊柱达到即刻稳定,维持或提高脊柱后、 侧凸畸形的矫正率,防止植骨块骨折、滑 脱、塌陷及吸收,促进病灶愈合
椎间隙 软组织影
曲度 流注脓肿
附件
转移瘤
结核
一个椎体或附件
骨质破坏、密度增高或 均
大多正常
少见影、边缘锐利、多 弧形
多无明显异常 少见
大多侵及附件
两个以上单个少见 骨质密度常降低或混杂
变窄或消失 较大的梭形影等、边缘
常光滑 多见畸形
多见 极少
17
治疗
重手术轻药物治疗× 全身性疾病,全身抗结核治疗是脊柱结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手术
彻底的病灶清除、充分的脊髓减压及良好 的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是手术目的
有适应症并不一定能立即实施手术治疗。
21
手术时机选择
在结核早期,手术易造成大量出血或病灶的扩 散.影响植骨融合,术前经营养支持和抗结核 四联化疗2~3周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体温 ≤37.5 、血红蛋白>100g/L、ESR<60mm/h时 尚可进行手术
脊柱结核
1
今后10年,将有3亿人感染结核 HIV和结核双重感染 重视和警惕
2
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是结核分歧杆菌全身感染的局部 表现(革兰阳性、需氧菌)
占所有结核病人的3-5%,占骨关节结核 的约50%。好发儿童及青少年,30岁以下 病人占总数的80%以上
发病缓慢、疼痛、寒性脓肿形成及脊柱畸 形为特征
限等严重中毒症状,脓肿亦可形成窦道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快,血及脓培养可阳性,
累及椎管者,脑脊液蛋白定量及白细胞计数增高 X光早期椎体骨质疏松,边缘模糊,椎间隙狭窄,椎旁
软组织肿胀。晚期骨质增生硬化,形成骨桥及椎体融合 很少引起楔形变和后凸畸形
16
脊柱转移瘤和结核X线初步鉴别
患病椎体数 骨质密度
3
多发生在身体负重较大的腰椎,后依次 为下段胸椎、胸腰椎、上段胸椎、颈椎 和腰骶椎。“跳跃型脊柱结核”
延误诊治超过1年的脊柱结核高达32.2% 近年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椎间盘型结核、
单椎体中心型结核、附件结核或非连续 性结核)有增多趋势
4
临床表现
病史 发病缓慢,隐匿而渐进,幼儿有“夜啼” 我国结核病致病菌种主要为人型、少数为
牛型,牧区患者值得关注 接触史?
5
症状
全身症状:慢性消耗性病容(倦怠、乏力、 食欲不振、苍白、贫血、消瘦…..)
局部症状:多为持续性腰背部钝痛,卧床 休息后减轻。主诉疼痛部位和病变节段不 一致
代偿性疼痛。易遗漏。
6
体征
姿势异常:静态、动态。托颈、叉腰等 运动受限:“腰背僵”-最早阳性体征之
一,但无特异性;肌肉紧张、保护性。 检查要规范 拾物实验 压痛、叩击痛、肿胀、畸形 寒性脓肿(阴疽)
7
脓肿流注规律
颈椎:C4上咽后壁脓肿,C4下食管后脓 肿,向锁骨上窝流注。
颈胸段:类似纵隔肿瘤。 ………………………
8
诊断
结核菌素实验(PPD):
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产生一种获得性免疫,而不论机体 有无出现病理改变。皮内注射后48至72小时,测量注射 部位的硬结区平均直径为准。皮肤红晕区多系非特异性 反应,不作为判断标准。<5cm,>=5cm,>=20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