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障碍ppt课件

人格障碍ppt课件


三、环境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 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 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 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 教养或父母的溺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 因。恶劣的社会风尚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 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 有一定关系。
• 有关寄养子的研究发现,有遗传背景的 寄养子成年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 较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 • 有人研究发现罪犯中染色体畸形呈XYY 核型者的比例超过普通人群,这种染色 体畸形与异常攻击行为及反社会型人格 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系。
二、脑发育因素:研究发现情绪不稳 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 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 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 威廉姆斯发现常有攻击行为的男人中, 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 或边缘系统。
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 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 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 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 尚非病态。
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 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 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 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 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偏离尚不影 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 碍。
病因病理病机制: 迄今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素质 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遗传因素:家系调查资料提 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 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 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 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 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 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多项 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 • 有人统计1929-1977年间12篇双生子 犯罪问题的研究,在共339例同卵双生 子中,共犯罪率为55%;426例双卵双 生子共犯罪率为17%,。提示生物遗传 因素在犯罪(其中一部分系人格障碍患 者)违法行为中的作用。内倾或外倾性 格可能与遗传有关,同卵双生儿的一致 率较高。
人格障碍与神经症的关系 1、神经症的人完全可以找到病态人 格特征,病态人格也可发现神经症的特 征。 2、神经症的症状和病态人格的行为 都可认为一种反应,一方面取决于素质 的倾向,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中压力。
3、神经症症状是不正常人格的人对 应激所发生的反应,即在寻常情况下表 现的人格不正常,而在遭遇应激时表现 为神经症症状 4、目前认为,患者关系虽然密切, 人格障碍有助于神经症的发生,神经症 也有助于人格障碍形成,二者同病率高, 但本质上不是同一疾病。
人格障碍
概述
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的差异很重要,因为它可能是 精神障碍的易患素质,也可说明某一精 神障碍的少见特征。它们是病理的塑型 因素—即他们说明疾病不同寻常的特征, 并可影响患者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态度。
定义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 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 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 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 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人格障碍与一般犯罪
人格障碍
犯罪目的 冲动性
一般犯罪
获利性
犯罪动机
作案手法 后果
模糊
简单粗暴 害己为甚
明显
隐蔽狡诈 害人为著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的区别
起病时间 和病期 人格 病因不明, 无或不 障碍 早年开始, 明显 属原发性 人格 病因明显, 有且明显 改变 患器质性疾 病后出现, 属继发性 起病原因 和形式 病程 特点
3、异常行为模式是泛化的,与个人及 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4、上述表现均于童年或青春期出现, 延续至成年; 5、这一障碍会给个人带来相当大的苦 恼,但仅在病程后期才明显; 6、这一障碍通常会伴有职业及社交的 严重问题,但并非绝对如此。
人格障碍的分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包括:冲动型和边 缘型) 5.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8.依赖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与违法
• 人格障碍对社会的危害: – 其行为多不受法律约束,经常发生违 法行为,如偷窃、殴斗、酗酒、不正 当两性关系、长期说谎,侵犯他人权 利等。 • 涉及法律问题的人格障碍有: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偏执型人格障 碍者,癔症性人格障碍者。 – 边缘性人格障碍也常发生违纪行为; – 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则很少发生违纪 行为。

概括地说 • 定义: –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显著地 偏离正常; • 主要表现: – 情感、本能欲望和意志活动障碍,而思维 和智力活动无异常。 • 病程: – 一般在少年早期阶段发生,并延续与成年 大部分阶段,一般到45岁以后趋向缓和。 • 病因: – 人格障碍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 作用有关。
患病率:
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 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 率高;兰格和迈克尔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 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雷登则认为 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 总发生率大三倍 。
1、发达国家总患病率2%—10% 2、英国13%美国11%挪威9.4%瑞 典2.7%德国2.8% 3、中国 1999年12地区调查2.5%
• 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缺乏明确的洞察力; • 是功能性障碍,显著削弱其社会交往及职业功 能,也可以引起自我烦恼,没有明显的病期及 病程。
• 人格障碍的一般性诊断要点如下
• 符合下述标准:
1、明显不协调的态度和行为,通常 涉及到几方面的功能,如情感,唤起, 冲动控制,知觉与思维方式及与他人交 往的方式。 2、这一异常行为模式是持久的,固 定的,并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发作期;
一贯 如此
症状特点
以情感意志行为 障碍为主,思维 保持基本正常
逐渐 加重
思维、情感、意 志行为和职能均 有障碍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
• 发生在15岁以前,并延续至成年,晚年趋向于 缓和。 • 人格障碍和极端偏离正常一旦形成,往往难以 纠正;
• 涉及社会多方面问题,这种社会功能障碍主要 表现为害人害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