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

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

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作者:王利岗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9期现金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仅仅依靠传统的筹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应收账款证券化为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由于应收账款占企业资产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被占用的资金能够迅速回笼,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相关知识(一)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原始债务人、原始权益人、特殊目的机构、托管人、服务商、中介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投资银行和投资者。

1.原始债务人。

原始债务人是指对原始权益人有义务的主体,该义务的实现会导致原始债务人经济利益的流出。

2.原始权益人(发起人)。

原始权益人根据企业流动性和融资的需要,将适合证券化的应收账款打包成资产池,然后将其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移给SPV,原始权益人通过“真实出售”把该组资产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剥离。

3.特殊目的机构(SPV)。

是一个以应收账款证券化为目的的、独立的实体,注册后的SPV的活动必须受法律限制,其资金全部来源于发行证券的收入。

因其不易破产性和购买资产的“破产隔离”措施使SPV被称为没有破产风险的实体。

4.托管人。

托管人一般由发起人指定,其职能是可以灵活约定的。

托管人可以代表信托受益人的利益而持有信托财产、可以将管理信托财产的部分职能委托给服务商进行、可以定期向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可以受托将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可以受托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本息等。

5.服务商。

服务商是证券化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其工作将直接影响到资产池的现金流,并进而影响整个证券化交易。

6.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一般包括信用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财务顾问、交易结构管理人等。

7.信用增级机构。

信用增级机构指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各方之外的外部第三方信用提供者。

一般是在内部信用增级无法达到所需的发行评级时,需要外部信用增级机构提供信用支持。

8.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指协助发行人包装资产支持证券,以私募或公募方式出售其包销或代销的资产支持证券的金融机构。

9.投资者。

投资者是指购买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交易者。

由于应收账款证券化结构的复杂性,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一般为机构投资者。

(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运作流程一般来说,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为,如图(1)所示。

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应收账款证券化目标,选择适合的资产,组成资产池。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起人一般是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首先分析自身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要求,根据资产情况选择适合的资产进行组合,并依照目标确定的资产数额,将这些资产汇集成一个资产池。

2.将资产池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移给SPV。

通过“真实出售”环节,实现了证券化资产与原始权益人之间的破产隔离,原始权益人的其他债权人在其破产时对证券化资产没有追索权,同时,由于资产产权的完全转移,原始权益人应将这些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剔除,使应收账款证券化成为一种表外融资方式。

3.信用增级。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善发行条件,SPV必须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以减少证券发行的整体风险。

4.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包括初评和终评,初评发生在信用增级之前,其目的是确定对信用增级的需求,终评发生在信用增级之后,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证券的信用等级是投资者选择证券的依据。

评级考虑的因素不包括由利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而主要考虑资产的信用等级。

5.安排证券销售,向发起人支付发行收入。

投资银行负责向投资者销售资产支持证券,销售方式可采用包销或代销。

SPV从投资银行处获取发行收入,再按合同中的购买价格把发行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发起人。

6.实施资产管理,完善交易结构。

SPV应与发起人一起确定服务商,并达成协议。

服务商负责对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进行管理,并将收到的本金和利息存入收款专户。

服务商按约定建立积累金,准备用于SPV对投资者还本付息。

待证券到期时,还要向SPV聘用的各类中介机构支付服务费,若还有剩余,按协议规定在发起人和SPV之间进行分配。

二、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面临的问题(一)制度方面的约束1.法律制度约束。

(1)“真实出售”的法律问题。

真实出售是影响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的一个主要因素。

美国、英国等许多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较发达的国家已在法律上形成一套关于确定资产转让是否属于“真实出售”的标准,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仍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2)特设机构的设立。

SPV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法律实体,一般是一个“空壳公司”,没有或者很少有固定的场地、人员等,其业务一般仅限于证券化业务,存续期也非常有限,显然与《公司法》的某些规定不符。

2.会计制度约束。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应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来说明对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如何在会计上确认、计量和披露。

另外,在证券化过程中,关于证券化资产的定价、资产证券发行的会计处理等都存在争议,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使主管部门很难对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实行有效的监控。

(二)中介机构的约束一项较为复杂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往往要涉及到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其中包括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资银行等。

1.信用评级机构。

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其存在着以下缺陷:(l)许多信用评级机构由金融机构筹建或管理,其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受行政影响大,缺乏权威性、独立性;(2)评级市场地方分割严重;(3)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不够科学,评级程序不够规范,也缺乏对评级对象的跟踪监测。

(4)缺乏被市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从而影响市场和投资者对信用评级价值的接受度。

2.担保机构。

我国担保业刚刚起步,没有像美国资本市场担保公司有丰富国际资本市场操作经验。

主要问题是:(1)规模小,业务单一,(2)信用基础薄弱,担保业务缺少法律保障,且信用咨询体系不健全,了解企业的信息难,担保机构风险极大。

(3)金融机构支持不够。

3.资产评估业。

资产评估业的主要问题是:(1)资产评估管理尺度不一、政出多门。

(2)资产评估机构过多过乱,导致行业内不正当竞争加剧。

(3)评估业务重复收费,加大了企业正常经营成本等。

因此,如果不对其加以规范,应收账款证券化在中国将会举步维艰。

4.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虽成立较早,同国际投资银行等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l)业务单一,主要从事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其他业务参与极少。

(2)自身资本金不足,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实力。

(3)政策法规不成熟,证券商无法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获得必要资金。

(三)风险约束1.资产质量风险。

基础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

投资者购买资产支撑证券之前,必须考虑证券的信用风险,即资产质量风险。

2.结构风险。

投资者购买资产支撑证券只是间接地投资于支撑证券的资产,真正投资的是对资产现金流重组的结构。

如果证券化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即使资产继续产生现金流,这一过程仍有可能失败,即出现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结构风险。

结构化失败的后果远比资产质量风险的后果严重得多。

3.早偿风险。

早偿是应收账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风险,早偿的原因主要是转手、再投资等。

再投资风险根源于利率风险。

当利率长期下降时,债务人或借款人会提前偿付其以前所形成或借贷的较高利率的债务,因为此时获得的资金成本较低。

三、我国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思路及对策(一)放宽限制、加快立法,构筑与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相适应的制度体系1.参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尽快起草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经营范围、业务品种、市场行为准则等。

2.完善和应收账款证券化相关的税收制度。

(1)应规定特殊目的载体不须缴纳实体水平的所得税,以避免双重税收。

(2)减轻资产转移过程中的税收负担。

(3)对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以刺激投资者对此类证券的需求。

3.参照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同证券化相关的会计标准,规范资产销售的会计处理,并对“真实销售”作出明确的限定,以推动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并使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步和国际接轨。

4.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可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等机构联合成立一个综合监管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有关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政策、法规等管理制度,并负责指导、监督其实施。

(二)选择条件成熟的经济区域开展试点然后推广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国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时应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市场发展较好、基础工作较为完善的地区进行试点,寻求成功经验,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

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深圳、上海两地最具优势,主要依据在于:1.这两个地区有完善的金融体系。

上海是全国综合性金融中心,从金融活动水平和业务范围看,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资金集散地,而且日益成为信贷业务、短期票据业务、长期证券交易、保险、信托业务中心。

深圳金融业发达,特别是毗邻香港,可以很好地借鉴香港同业的经验。

2.这两个地区有良好的金融制度和监管机构,长期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初步形成并日趋成熟与规范化,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拥有大量的金融、房地产人才和旺盛的投资意识,并拥有大量成熟的投资者。

(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特点设立特设载体1.成立专门从事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的国有独资SPV。

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财政部用专项资金成立以应收账款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专门性SPV。

2.信托投资公司充当SPV。

SPV的主要任务是从银行购买价廉物美的贷款组合并设计符合市场需要的、定价合理的资产支持证券,这要求SPV要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熟悉证券市场,并具有半官方身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金融机构应首推信托投资公司。

3.赋予某些政策性银行新的职能,充当SPV。

由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设立单独的部门或者成立全资子公司充当SPV,进行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的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试点。

4.对成立不久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一定的业务结构调整,改组设立SPV。

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人民银行就明确其可以从事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业务,另外它与一般的SPV不同,它有自己的注册资本,有自己的组织体系,不是“空壳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允当SPV,避免了一般意义上的SPV与我国《公司法》的矛盾。

四、小结总之,实行应收账款证券化,不仅可以使企业迅速回笼资金,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云冈矿财务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