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海南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玻璃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2.下列做法对保护建湖县城环境无益的是()A.城内的化工厂迁移到城外的工业园区内B.大力提倡家长使用私家车接送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C.研究开发“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D.生活区内的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处理3.生活中有关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河水 B.自来水C.蒸馏水D.饮用纯净水4.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取用B.读取液体体积C.给液体加热D.液体滴加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氧气+汞D.铝+氧气氧化铝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为三层7.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8.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9.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氧气B.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D.从我们生活的县城来看,城区内空气的主污染物是建筑粉尘和汽车尾10.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6步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⑥ B.③⑤④②①⑥ C.⑤③④②⑥① D.③⑤②④⑥①11.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0~5051~10010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ⅣⅤ2008年8月8日,建湖城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82~9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建湖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Ⅰ级优 B.Ⅱ级良C.Ⅲ级轻度污染D.Ⅴ级重度污染1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13.从安全、节能、环保和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双氧水水+氧气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C.水氧气+氢气D.氧化汞汞+氧气14.可以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15.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除16小题外,每条横线2分,计40分)16.现有如下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C D(2)用上述仪器的编号填写①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是②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的是③用来溶解物质的容器是④夹持试管用.17.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小明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他应选作为发生装置.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②小明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水槽中的水呈现紫红色,你认为他操作中的失误是.18.通过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按要求填空.为测定空气的成分按如图进行实验:(1)燃烧匙中的红磷量应,引燃后燃烧匙应;(2)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达到集气瓶体积的.(3)此实验说明集气瓶中有,大约占体积,剩余气体主要是气.(4)能否用硫代替做此实验(能或不能),理由是:.(5)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海南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玻璃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对玻璃片呼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做法对保护建湖县城环境无益的是()A.城内的化工厂迁移到城外的工业园区内B.大力提倡家长使用私家车接送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C.研究开发“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D.生活区内的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处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生活知识积累进行分析,只要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做法都对古城环境有益.【解答】解:A、城内的化工厂迁移到城外的工业园区内,同样会造成污染,不利用环境保护,错误.B、使用私家车接送学生,会加大汽车尾气的排放,加重环境污染,错误.C、提倡绿色化学工艺,实现零排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杜绝污染,正确.D、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能源,正确.故选:AB.【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与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3.生活中有关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河水 B.自来水C.蒸馏水D.饮用纯净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饮用纯净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取用B.读取液体体积C.给液体加热D.液体滴加【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B、量取液体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A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图中试管内的液体太多,故C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量筒和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掌握取用液体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氧气+汞D.铝+氧气氧化铝【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C、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反应的我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为三层【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为三层;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7.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由资料提示,该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也可用③排水法收集故选C.【点评】熟悉收集气体的方法和适用范围.并且知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是最理想的收集方法.8.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了使集气瓶底炸裂,因此试验之前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进行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认真去做,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9.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氧气B.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D.从我们生活的县城来看,城区内空气的主污染物是建筑粉尘和汽车尾【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中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氧气,正确;B、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正确;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定条件下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错误;D、从我们生活的县城来看,城区内空气的主污染物是建筑粉尘和汽车尾气,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即可解答.10.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6步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⑥ B.③⑤④②①⑥ C.⑤③④②⑥① D.③⑤②④⑥①【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判断.【解答】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则正确顺序为:⑤③④②⑥①故选:C.【点评】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步骤不能颠倒.11.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0~5051~10010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ⅣⅤ2008年8月8日,建湖城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82~9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建湖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Ⅰ级优 B.Ⅱ级良C.Ⅲ级轻度污染D.Ⅴ级重度污染【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建湖城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建湖城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82~93,介于51~100之间,根据图表中信息,建湖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Ⅱ级和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处;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解答】解: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故B说法正确;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的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与化学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13.从安全、节能、环保和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双氧水水+氧气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C.水氧气+氢气D.氧化汞汞+氧气【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的是很多的,一是看反应条件,如通电、加热操作比较麻烦.也不节能;二是看反应物用量要经济.【解答】解:A、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生成水,无污染,故选项正确;B、氯酸钾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不简便,不安全,故选项错误;C、通电使水分解,要消耗电能,不节能,且生成两种气体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故选项错误;D、氧化汞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不简便,不安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属于实验方案的选取,关键是要从操作是否简单、安全,生成物是否会有污染、反应物是否经济等多角度去综合考虑.14.可以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B、滴入石蕊后,只有二氧化碳能够鉴别出,其余的无法区别.方案不可行;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D、分别加入蒸馏水,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15.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1、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2、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解答】解: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时,会导致装置内氧气不能全部消耗,因此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正确.②实验装置若漏气,会使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正确;③实验前若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大于五分之一,正确;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选择法,即分析每一选项导致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除16小题外,每条横线2分,计40分)16.现有如下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 量筒 B 燃烧匙 C 烧杯 D 试管夹(2)用上述仪器的编号填写①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是 E ②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的是 A③用来溶解物质的容器是 C ④夹持试管用 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仪器A是量筒;仪器B是燃烧匙;仪器C是试烧杯;仪器D是试管夹.(2)①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是胶头滴管;②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的是量筒;③用来溶解物质的容器是烧杯;④夹持试管用试管夹.故答案为:(1)量筒;燃烧匙;烧杯;试管夹;(2)①E;②A;③C;④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3)小明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他应选 A 作为发生装置.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收集装置是 E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②小明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水槽中的水呈现紫红色,你认为他操作中的失误是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文字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