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4)、学会本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网络下载、参阅电子图书、查阅书籍报刊杂志、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归纳。
(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排队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操作简便、快捷、灵活、易于使用者掌握。
10
综合
评价
总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者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四年级
研究学科
数学
联系
电子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应用到。如我们外出旅行需考虑选择怎样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所需费用最少以及排队等时间‘优化’问题。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渗透着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过理论学习这些容后,想到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从多种策略中选择最优方案;因此设计了“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尝试从最优化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
8
6
4
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平等、尊重,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轻松、和谐。
10
8
6
4
教师素质
1.教学语言准确、生活、精炼。
2.示、操作规,媒体运用熟练。
3.板书设计简洁。
4.情感交流真切,彰显人格魅力。
10
8
6
4
学生
学习
情绪状态
1.全员准备充分,学习活动中的目标明确;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既紧又轻松。
1.整体积极主动,投身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共享等过程之中,参与面大,参与时间长。
2.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在教师或其他学生讲解或演示时能注视倾听、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15
12
9
6
目标达成
1.基础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正确率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评价项目
评价容
权重
分数
评价等级和结果
A
B
C
D
得分
教师
教学
教学设计
1.目标预设全面、明确、合理,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2.教学容依据学生实际,整合教材。
3.问题设计恰当,数量适度,层次突出,易难递进。
4.练习设计分层、多样、适量。
50分
10
8
6
4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体现数学特征、适合学生认知特点,新颖、有趣、实用,导入自然。
2.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能自我调控好学习情绪,能随着教学进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如由争论转入聆听,由激动转向静思)。
50分
10
8
6
4
学习方式
1.能用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全过程,独立自主与交流共享调配合理。
2.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
10
8
6
4
参与状态
2.形成基本学习方法,经历积极情感体验。
3.养成符合数学学习特点和要求的学习习惯。
15
12
9
6
课件制作
技术性
实用性
艺术性
1.媒体多样,设置适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
2.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表达,组织结构与呈现方法适合教学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媒体资源与师生交互功能。
3.画面简洁美观,声音播放协调适宜,视、听觉配合和谐,有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2)、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维导向图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3、课题介绍
在学生学习《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的知识后,设计了“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其基本目标是:(1)巩固所学知识;(2)养成科学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3)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兴趣。(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1、参与课题学生是四(5)班全体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的强烈欲望;
2、学生刚学过本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知识;
3、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之前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目标与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2.课堂结构安排科学,层次清晰,体现容特点和数学学习规律。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凸现主体建构,实施分层教学,做到精讲精练,指导学法,重视全体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数学语言表达。
4.恰当使用教具、学具,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5.用多样、恰当、具体、激励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参与。
10
8
6
4
教学生成
以学定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预设与非预设性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机智灵活,扬个性,发展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