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证券市场初探.doc

韩国证券市场初探.doc

韩国证券市场初探一、韩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历程自1956年大韩股票交易所成立以来,韩国政府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采取了种种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韩国证券市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初创阶段、建制规范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一)初创阶段(1956-1967)韩国证券市场是从债券市场发展起来的,1948年,韩国政府为了给农村改革提供资金,发行了“土地补偿债券”;紧接着1950年韩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出现了四家证券公司进行地价证券交易;政府为弥补预算赤字,发行了“昆库科政府债券”;与此同时,政府还将其持有的约两千家公司的部分股权向公众出售。

1953年,众多证券业者互相达成了协议,成立了大韩证券协会,即韩国证券商协会的前身。

1956年,在韩国政府的资助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大韩股票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同年3月3日,交易所开始交易活动。

成立之初的证券市场仍然以国债、公债交易为中心,大韩股票交易所第一次开盘时仅有12家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额占全部证券交易额不到20%。

1962年韩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开始,国家的工业建设需要筹措大量的投资资金,韩国政府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政策改善国家金融体系、扶植证券市场。

这一年,政府颁布了《证券交易法》,建立了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和资产再评价制度,并相继成立高丽证券会社、东洋证券会社、大信证券会社等众多的证券机构,大韩交易所被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

同年,政府又颁布了《商法》,引进了授权资本制。

股票市场因此迅速繁荣起来,股票交易额由1961年的不到10亿韩元猛增至1962年的984亿韩元,股票占全部证券交易额的比重由20%急速扩大到99%。

但没过多久,大韩股票交易所成员在清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投机和欺诈行为,导致股价在1963年初出现暴跌,大韩股票交易所在1963年3月被迫关闭。

1963年4月,韩国政府修订了《证券交易法》,对证券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将大韩股票交易所改为政府所有的非盈利性公司,更名为韩国证券交易所,其董事长及总裁由韩国总统任命,于5月份重新开业,但随后几年中一直处于消沉局面,发展缓慢。

(二)建制规范阶段(1968-1980)1967年,韩国开始了第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但直到此时,韩国的证券市场只有流通市场(以交易政府债券为主)而没有发行市场,企业并不能有效地筹集到资金。

韩国政府再一次采取措施培育证券市场,使其成为公司融资的重要源泉。

1968年12月16日,韩国投资公社成立,《证券投资信托法》颁布后,投资公社在市场开始积极运作,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动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1974年,随着账户清算系统投入运行,大韩股票交易所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大韩证券清算公司,作为大韩股票交易所的清算代理人和为证券的集中保管者提供服务。

1977年9月,为实现证券业务的电脑统计,成立了韩国证券计算机公司。

1977年2月19日,韩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和韩国证券监督院正式成立,它们作为证券业务的政策决议和监督指导机构,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

1979年,大韩股票交易所由明洞迁至汝矣岛,时至今日,汝矣岛已成为了韩国的政治、金融和媒体中心;同年,交易所加入了证券交易所国际联盟,加强了与世界各地证券交易所的联系。

1968年以来韩国政府不断下调存款利率,使得更多的资金涌向股市,从而极大地活跃了韩国的证券市场。

在1971年至1978年间,交易所上市公司数目增加了六倍,综合股票指数上升了近五倍;而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场价值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从3%增加到了12.1%;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韩国股市规模与年交易额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6.3%和48.8%。

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受到韩国总统遇刺、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国内农业欠收、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人们对高额外债感到担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韩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倒退。

(三)高速发展阶段(1981-1997)韩国政府财政部于1981年1月14日宣布开放证券市场的长期计划,开始了其国际化之路。

1985年韩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有限度地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买卖韩国股票;1988年进一步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互惠的基础上自由地对韩国证券进行投资,并且准许国内基金经财政部同意后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筹资。

1982年4月,韩国政府对《证券交易法》再次进行了修订,重点是寻求股市稳定发展的本质;扩充其为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提高证券市场的可信程度。

1985年6月,韩国政府制定了“资本市场发育方案”,鼓励保险公司扩大对证券业的投资以及成立养老基金。

从1985年上半年开始,韩国证券市场真正开始腾飞,这是由国内外一系列有利因素引起的。

首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的经济步入了成熟期,1986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国民收入也稳定增加,同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顺差也极大地增强了国民投资的信心。

其次,1986年以后,韩国进入低油价、低国际利率、低汇率的所谓“三低”时期,同时西方国家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环境的显著改善为韩国证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86年之后,韩国政府又陆续制定并实施了“稳定证券市场供求方案”“促进企业公开及有偿增资方案”“依靠资本市场扩大资金筹措的方案”。

这些方案的实施促进了证券市场灵活地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企业的发展筹措了大量的资金。

韩国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在1985年至1989年间增加了五倍,同期上市的股票市场价值总额增加了大约十四倍,上市公司数扩大了一倍,年度交易额增加了大约二十一倍。

1988年12月韩国政府又宣布了一个四年的中期国际化计划。

至1992年末,韩国证券上市公司有688个,股票市场规模约九百亿美元,上市公司数居世界第13位,居亚洲第2位(仅次于日本);债券上市品种为8350个,总市值达到808亿美元。

但韩国股市在1990年也遭遇了一次大跌,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虽然股票价格指数在1989年4月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然而一系列不利因素,如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使韩国出口乏力、劳工争议、通货膨胀以及新股票的过度发行等等,给过热的市场泼下了一盆冷水,股市开始大跌,市场低迷不振,甚至不少上市公司发生破产,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

1991年7月,韩国公布了新外汇管制法案,开始实行外汇对外开放的新政策,打破了韩国三十多年来的外汇管制。

1992年1月3日韩国股市正式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了直接投资。

1998年5月,政府取消了对外国投资者证券投资和证券经营机构的所有限制,进入了充分自由竞争发展的时代。

(四)成熟阶段(1998年至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证券交易所不断发展新产品,丰富交易品种,成功推出了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股票期权、共同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回购、权证等一系列新的市场工具。

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韩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品种丰富、技术制度先进、国际化程度高的成熟型证券市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韩国政府果断推行了金融及其他部门的改革,采取紧缩金融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机制,极力维持健康的股票市场以促进投资,提高投资者信心。

具体措施有:积极鼓励机构法人(如共同基金)的参与及资产证券化;撤除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少数特殊产业除外);加强电子交易的安全;强化对证券业者的规范管理;设立了顾客保护中心;改进公司并购程序;建立全场暂停交易机制和电子披露系统等。

韩国证券市场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就重新恢复了活力,1999年韩国证券指数就强力反弹至1028.1点。

此后韩国股票综合指数又经历了两次大涨(2005年、2007年)和两次大跌(2000年、2008年)。

2000年IT泡沫破灭,全球经济开始陷入萧条,全球股市大跌,韩国股票市值也缩水一半。

此后,韩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温和的发展阶段。

2005年8月31日,韩国政府发表了房地产综合对策方案,促使国内的流动资金大举流入证券市场,加上韩国经济形势明显向好、各大企业利润大幅增加、长期陷入低谷的内需市场逐步活跃、六方会谈的顺利进行等因素,韩国证券交易综合指数较2007年底大涨了54%。

2007年在全球性低利率及经济利好的带动下,全球股市均在同步刷新历史新高,韩国实体经济恢复趋势显著,加上房地产投机有效得到抑制,人们对股市的关注增大,大量散户疯狂涌入股市,导致了韩国股票市场的爆发。

而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紧接着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美国股市暴跌,韩国股市也开始下跌,KOSPI指数由9月的1448.06点下降到10月的1113.06点。

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从2009年3月份起股票市场已经开始回暖。

二、韩国证券市场结构及其特点(一)韩国证券市场结构韩国证券市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韩国证券交易所(KSE)、KOSDAQ市场、ECN、OTCBB(三板市场)。

前两者为公司主要的上市场所。

2005年1月,韩国对证券市场进行整合,合并了原韩国证券交易所(KSE)、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S)及韩国创业板市场(KOSDAQ),正式更名为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但各个交易所仍然履行原来各自的功能职责。

经过整合,大大提升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减少了市场摩擦,完善了市场功能,方便了韩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其交易品种涵盖股票、债券、股指期货、单个股票期权、各种基金及投资信托、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黄金期货等,市场规模显著扩大。

2003年,韩国证券市场的证券化率达到了112.4%。

根据世界主要交易所联盟200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KRX市价总值为3985.6亿美元,排名第15位;成交金额4887.2亿美元,排名第12位;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KRX市价总值略低,但成交金额高出香港证券市场;换手率以交易金额计算居第3位。

根据万事达国际组织2007年最新排名,韩国首尔已进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

2008年末KRX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793家。

1.韩国证券交易所(KSE)韩国证券交易所是由1956年成立的大韩股票交易所发展而来,1962年4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次年5月又进一步改组为政府所有的非营利公司,直到1988年成为会员组织。

KSE不仅包括上市的股票、债券,还包括除REITs、共同基金、ETF、收益证券、ELW等期权交易以外的几乎所有的商品交易。

在KSE上市的企业数量占KRX全体上市企业数的40%,市价总额约占韩国所有证券市场的90%。

韩国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KOSPI),是反映KSE市场上股票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是根据在KSE上市的所有股票来核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