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常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常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国家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二、国家性质(也叫国体)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三、人民民主专政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新型民主、新型专政):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的表现: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4、注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人权中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5、专政的适用范围——极少数敌人6、民主和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8、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第二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二、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方面?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注意: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三、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哪些方面?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些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平等的适用法律指的是司法守法平等,立法不平等)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②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政治生活有序参与一、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四、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节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1、从选民角度看,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从被选举人(候选人)角度看,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缺点(优缺点互补)直接选举的优点:每个选民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直接选举的局限性: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间接选举的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便于集中,形成决策间接选举的局限性:每个选民不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缺点(优缺点互补)等额选举的优点: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等额选举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差额选举的优点:选民有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之间有竞争等额选举的缺点:如果不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四、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2、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五、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六、注意:县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以上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

七、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要性: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八、公民怎样行使选举权?1、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积极参加选举,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3、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理性思考,审慎投票。

第二节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决策者的角度:1、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科学性;公民的角度: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节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二、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1、选举(强调直接选举)2、决策(决策的形式:村民会议;决策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3、管理(管理的形式: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4、监督(监督的形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四、居委会的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五、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2、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3、可以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民主监督的渠道:1、信访举报制度(方式:写信、打电话、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方式:人大代表议案、质询)3、舆论监督制度(方式: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4、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二、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2、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三、公民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一方面,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怎样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二、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文化职能4、公共服务职能三、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四、公民如何对待政府?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助政府、监督政府。

第二节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二、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要求: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不损害人民利益)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提高行政效率,使工作经得起检验)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求: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四、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方式和途径: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推行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节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二、依法行政的地位: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三、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四、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3、有利于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五、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1、加强立法工作;2、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六、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七、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决策是首要环节。

八、注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怎样看待权力?权力是把双刃剑。

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二、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三、怎样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说,民主的做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法制的做法: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罢免等制度)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和外部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四、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1、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3、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4、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