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古诗二首》(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

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

“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

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

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

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过、背过的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池上》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并会背诵;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激趣: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能说一说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2.过渡:是啊!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

快看!(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3.导入: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我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荷花,想吟诗一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活动2 学习生字“首”,了解作者1.识记生字“首”。

课件出示 认识“首”字。

甲 金 篆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首,象形字。

本义指头,脑袋瓜。

如:昂首挺胸、俯首帖耳。

本课的“首”是量词。

如:一首歌、古诗二首。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

(3)“首”可以用作量词。

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课件出示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___一首______________2.揭题: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形象,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上。

3.简介作者白居易。

课件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

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指导学生关注本单元是围绕“夏天”这个主题展开的,便于建立课文之间的联系。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首”时,引导学生通过字源和扩词来加深记忆。

板块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活动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1.教师配乐范读。

听准字音,听清停顿。

2.学生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

教师相机强调:“踪、采”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

4.出示词语和诗句,请小老师领读。

课件出示读一读。

一首shǒu踪zōnɡ迹jì浮fú萍pínɡ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巩固生字,归类识记。

课件出示认一认,送字宝宝回家。

首踪迹浮萍活动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课件出示(1)同学们,读读古诗,说说你们知道了哪些内容。

一个小孩在撑着船。

↓↓小娃撑小艇(2)小艇里面有什么?有莲蓬。

(3)猜一猜:小孩刚才去干什么了?(用诗句回答)偷采白莲回。

1.划分节奏读诗。

(1)引读: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

我们不仅要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

我们来听一听朗读录音,你能为这首诗划分一下节奏吗?(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3)指名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导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教师范读)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感了。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把诗句读得更有趣些呢?3.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师示范拍手读、合作读、开火车读。

4.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摇头晃脑地读诗的样子非常有趣。

5.引导学生初读诗文,质疑:荷花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 设计意图根据生字特点,采用语境识字和归类识字,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识字效率;通过指导和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

板块三随文识字,品味诗趣活动1图文对照,读懂诗句1.过渡: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塘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解释一下“小艇”和“偷采”。

小艇:小船。

偷采:偷偷地去采摘。

(2)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摘池上的白莲。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解释一下“不解、藏、踪迹”的意思。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藏:隐藏。

踪迹: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诗句大意: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3.(课件出示插图中小娃撑小艇的图片)你能用哪句诗来形容画面中的内容呢?(小娃撑小艇。

)联系插图,你能猜到小艇是什么意思吗?(小船。

)4.请你照着图片,也模仿小娃的样子做做“撑小艇”的动作吧。

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诗句。

5.感受荷塘的美。

(1)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子的?白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2)出示“莲蓬”的图片,简介: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

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莲子就慢慢成熟了,它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可爱的小娃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4)相机学习“采”。

①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

本义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②做一做采白莲的动作。

6.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

(1)小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去采白莲,他当时在想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呢?(预设: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小结: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活动2诗画对应,读通诗句1.导学: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谈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最传神的诗句“不解藏踪迹”体会小娃的顽皮、纯真。

)3.学生汇报,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小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①出示浮萍被冲开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小娃的“踪迹”。

②依次出示图片:小鸡的脚印、小鸭的脚印、小马的脚印、小狗的脚印。

请你猜一猜这些分别是谁的踪迹。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学习“浮、萍”。

①出示浮萍的图片,教师介绍:“浮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所以“萍”的草字头要盖住三点水。

②做动作,借助反义词“浮——沉”来识记“浮”。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怎么样了?(做手势)(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

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啊!(6)齐读后两句诗,读出小娃偷采白莲却不知道隐藏踪迹的顽皮与可爱。

活动3诵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顽皮天真的小娃娃,还藏着一个人呢!他是谁?2.你们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偷笑。

)3.来采访一下:请问白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乐呢?4.指导朗读。

配乐朗读,读出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荷塘之美,同时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图文对照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重要途径。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古诗中的景物,运用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等方式了解古诗大意,品味诗趣。

板块四背诵全诗,改编故事活动1背诵全诗1.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请同学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2.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师生合作背,齐背。

活动2改编故事1.引导想象: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2.小组里编一编这个故事,推荐“故事大王”在全班讲一讲。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构筑相应的画面,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采:平舌音,共8画,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横位于横中线上,撇、捺舒展。

3.指导学生书写“首”。

(1)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归纳:“首”,翘舌音,共9画,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

(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4.展示书写成果。

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通过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写好汉字。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惜细流、爱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小池》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池》,并会背诵;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