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一、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7九下·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________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心理却有了一股嫉dù________。
我们便争执________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hú________甜酒出来,给我们美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呢!”(贾平凹《月迹》)二、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 (2019九下·昆山模拟)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参差荇莱,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2)遥看是君家,________。
(《十五从军征》)(3)问君何能尔?________。
(陶渊明《________》)(4) 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___。
(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7)子在川上日:“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三则》)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2016·惠城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作者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
B .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D . 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美丽的邂逅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
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
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
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
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
”“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
”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
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
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
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
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
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
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
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
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
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作者:朱东锷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2)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线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3)读第⑥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
(4)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5. (21分) (2017七上·无锡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闪光的戒指①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
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②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
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③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
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
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④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
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
是鸡叼了?是狗衔了?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⑤母亲是一步三挪回到家里的,母亲回到家里就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⑥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
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⑦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
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
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
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
母亲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母亲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⑧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
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
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⑨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
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⑩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
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⑪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⑫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
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
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捋下戒指。
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⑬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商量?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我想把棺木卖掉。
⑭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⑮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⑯母亲还兑现诺言,给她的儿妻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1)阅读全文,简述题目“闪光的戒指”的含义。
(2)仔细阅读选文,请将文章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借戒指→________→________→现戒指(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句子中划线字的妙用。
①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②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4)综观全文,说说母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