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然地理试题.高三年级自然地理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落差为147米,回答下列1-2题。
页 20 共页 2 第高三地理.1.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C. ③A. ① B. ② D. ④2.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C. 2165米米 B. 1989米A. 1676 米D. 2438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据此完题。
成3~4.该地的地理坐标是3 B. 30°E,180°E,70°N A. 73°26′N,180°D. C. 30°E,70°N 73°26′N.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建筑物的遮挡,该日沧州一4 天中建筑物窗户受阳光照射的情况正确的是南、北向窗户有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没有A. 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有阳光照射,南、北向窗户没有B. 阳光照射东、西、南、北向窗户均可受到阳光照射C.页 20 共页 3 第高三地理.D. 只有东、西、南三面的窗户可受到阳光照射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④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第5~7题。
5.上图各岩石中,可能是花岗岩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6.关于各类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一般具有层理构造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7.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B.重熔再生 C.冷却凝固D.变质作用下图为某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获得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页 20 共页 4 第高三地理.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图示地①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区构造地形是背斜山④丙地岩③乙地岩石形成物质来源于地幔石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C.②④A.①② B.①③ D.③④.该兴趣小组推测9②夜晚时,①乙地能找到古生物化石风从丙地吹向乙地④乙丙相③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1 000对高度可能大于米.①③C.②④A.①② B D.③④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下 10-11题。
列.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B. ②地 A. 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的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D. ④处C. ③处为向斜为背斜.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11 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页 20 共页 5 第高三地理.A. ①河道东岸以流水侵蚀为主B.③河道西岸以流水侵蚀为主 C. 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 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2-14题。
12.欲使直径为0.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A. 0.1cm/sB. 0.5cm/sC.0.7cm/s D. 30cm/s13.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 侵蚀、搬运B. 侵蚀、堆积C. 搬运、页 20 共页 6 第高三地理.堆积 D. 搬运、侵蚀14.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A. 甲B. 乙C. 丙丁D.图中箭头表示能量15.图3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传递过程。
图中A.能量传递的顺序为①→②→③→④B.⑥是促使大气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C.一天中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候③最强D.晴朗的秋夜多霜是因为④⑤均减弱 16.若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则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白天,a可示意陆风 D.b可示意成都多夜雨17.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页 20 共页 7 第高三地理.该图 B. A. 此风在北半球表示高空风向图图中 D. b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 图中的地风速较大两地中,AA、B四地气温距平°50N40°N—下表是亚欧大陆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值和降水距平值(18-19题。
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
读表回答下列(mm))降气地点2417.3-2.210.1117.7-30.7-12.44.744.30.8-28.32.3③-41.3-24.7-4.36.7,正确的是.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18且季节分配降水丰富,A.①地主要受暖流影响, 均匀气候大陆性强,②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B. 气温年较差大,远离海洋,C.③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导致①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的分布面积大.19 于北美大陆的主要因素是 B.海陆位置A.海陆分布、地形海陆热力性D.C.地形、洋流质差异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
读图,20-21题。
完成下列页 20 共页 8 第高三地理.20.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达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D.④ 21.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连续多日阴雨天气 C.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日阴雨天气 D.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页 20 共页 9 第高三地理.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
读图,完成下列22-23题。
22.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 B.c>a C.c>b D.b>a23.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B.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C.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 D.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下图为澳大利亚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列24-25题。
页 20 共页 10 第高三地理.为锋线,则24.若虚线L 甲地盛行东南风 A. B. L线可能为冷锋月份D. L线北侧为雨区C. 图所示为7 25.图示季节,乙地气候特征是雨多 B. 高温干燥热 A. 炎 C. 温和多雨D. 温和少雨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8年1月左下图为“2016直变化示意图”,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26-27题。
26.该日,甲地最可能 C. B. 受台风系统影响A. 受气旋控制 D. 受亚洲高压控制受冷锋影响.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27③②较强 C. B. A. ①较弱 D. ④较强较强28-29下图示意某发达国家地区简图。
回答下列题。
页 20 共页 11 第高三地理.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E、F28.图中M、N、N ..F C.AE BM .D .图示地区最适宜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9大牧场 C. B. 乳畜业A. 商品谷物农业 D. 水稻种植业放牧业 30-31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30.若图中甲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北美洲 B. 欧洲C. 大洋洲A. 南美洲D. .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点所在区域31夏季气温B. A. 春季升温快,水热条件好高,降水量丰富冬季寒潮秋季正值春小麦收获季节D. C. 使农业减产严重由于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
下图为题。
~33中纬度某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3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32 正确的是页 20 共页 12 第高三地理.A.甲乙位于北半球阳坡B.甲乙位于南半球阴坡C.丙丁位于北半球阳坡D.丙丁位于南半球阳坡 33.图中戊点的地形可能是 A. 天坑 B. 鞍部 C. 山顶 D. 陡崖下图为某地1、7月等温线分布图(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34—36题。
月的温差可能为1、7.图中①地34C. 12℃℃A. 8 B. 20℃ D.16 ℃页 20 共页 13 第高三地理.35.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洋流 B.海陆热力性质 C.冬季风的影 D.地形 36.图中R河的汛期可能出现在 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次年2月下图为近地面与30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37-38题。
37.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8.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和a、c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C.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km 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下图为某地相关气象资料示意图。
读图回答39-40题。
页 20 共页 14 第高三地理.39.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冷锋 B.北半球的暖锋C.南半球的冷锋 D.南半球的暖锋 40.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小于乙地B.目前,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乙地风向为东北风 D.此时,甲地可能为阴雨天气第II卷本卷共4小题,41题7分,42题10分,43题8分,44题15分,共40分。
41.(7分)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页 20 共页 15 第高三地理.处,C)(A或(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分)(2请说明判断依据。
处的地貌类型,并指出其形成的)指出甲图中P(2 2分)地质作用。
(附近河段沿岸建设聚)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在M(3落,一般优先选择南岸还是北岸?试从地质作分)用角度比较说明理由。
(3 完成下列问题。
分)结合图,(42.10)图甲方框所示地区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如图乙所(1示,试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该地地形特 6分)点。
(地,试分析原因。
AB地的降水量远大于)图乙中(2 4分)(页 20 共页 16 第高三地理.4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