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拜物教知识点

商品拜物教知识点

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因为不分析商品的历史性,因而使他们也存在着商品拜物教观念。

这种观念在他们提出的许多经济范畴中都有所表现。

但是,如果我们的眼界不是停留在商品生产方式之中,而是去考察其他生产方式,那么商品的神秘性质就可以立即消失。

第一、孤立的个人的劳动产品,没有神秘性。

马克思在这里也利用了鲁滨逊的故事。

(鲁滨逊是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迪福(1660—1731年)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逊是一个贪婪的奴隶贩子,靠贩运非洲黑奴发了横财。

有一次,当他再次到非洲贩运黑奴时,中途遇难,漂流到一个无人烟的孤岛,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

他为了生产,就严格按比例地分配自己的劳动时间,从事他所必须的各种生产。

20年后,他才获救离开了这个孤岛。

——唐)马克思指出:“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

在他的全部活动中,这种或那种职能所占比重的大小,取决于他为取得预期效果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

经验告诉他这些,而我们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薄、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道地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

他的账本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事业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须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鲁滨逊和构成他自己创造的财富的物之间的全部关系在这里是如此简单明了,甚至连麦·维尔特(麦·维尔特(1822——1900年),德国庸俗经济学家,美国阶级利益调和论的宣扬者凯里的信徒。

他在经济学上以无知而著称,曾著书(《商业危机史》)立说,说资本主义下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与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不足危机是一回事。

——唐)”先生用不着费什么脑筋也能了解。

但是,价值的一切本质上的规定都包括在这里了。

(同上,P94)在这种简单明了的关系中,不可能产生对于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崇拜。

因此,对物不可能产生崇拜,不可能产生拜物教。

另外,此时劳动产品不可能成为商品,因而也不可能产生商品拜物教。

第二、农奴劳动也不可能产生商品拜物教农奴劳动是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基础上的,农奴和封建主们的经济地位和劳动产品分配关系,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这里,劳动的自然形式,劳动的特殊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而不是象在商品生产基础上那样,劳动的共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

”(同上,P94)(劳动的特殊性是指劳动的自然形式或者说具体的有用性质的劳动,劳动的共性是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说劳动的社会形式——唐)在中世纪,农奴劳动的有用性是很明显的,不用交换,就表明了它的有用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交纳给牧师的什一税,是比牧师的祝福更加清楚的。

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判断中世纪人们在相互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在劳动中的社会关系始终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的关系,而没有披上物之间即劳动产品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衣。

”(同上,P94)第三、家长制下的劳动,也不可能产生商品拜物教农民家庭要生产他们所需要的许多商品,但是这些物品之间不是作为商品发生关系。

(一个家庭中,不可能用他自己的生产物与交换生产物。

因为这种交换是毫无意义的游戏——唐)生产种种物品的有用形式的劳动就是这个家庭的社会功能。

(如果把这个家庭视作一个社会,那么很明显,这个家庭的有用劳动分工,即家庭内部的分工,就是社会分工,这个家庭的有用劳动,就是社会劳动——唐)在这里,家庭这个社会的需要和这个社会的生产的关系,是很明显的,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因而也不会产生商品拜物教。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中的劳动,也不可能产生商品拜物教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实际上是指社会主义社会,而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指“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人的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的社会。

在自由人联合体中,“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

鲁滨逊的一切产品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

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

”(同上,P95)自由人联合体的产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产品仍然属于社会;另一部分作为消费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

怎样在自由人联合体成员中间进行分配呢?马克思指出:“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

”(同上,P95)马克思作出这样的假定,就是社会按每个成员提供的劳动时间分配生活资料。

这样,劳动时间就成为成员分配消费资料的根据。

总之,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成员与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的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

(同上,P96)上述几种情况表明,并非任何劳动方式下都会形成拜物教,更不是拜物教永远存在下去。

如同商品生产有自己的历史一样,商品拜物教也有自己的历史。

“只有当实际日常社会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自然之间及其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同上,P97)这是一般宗教小说的条件,即只要没有了人对人的压迫,没有了自然对人压迫,人们就不会产生一种超自然力和超自然力的幻觉,就不会在主观世界中创造出一个个的神。

同样,“只有当社会社会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沙幕揭掉。

”(同上,P97)自由结合的人,一定是没有私有制,从而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人,他们的生产活动,分配活动,消费活动,都是由人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的,因而失去了商品拜物教的条件,也就不可能存在商品拜物教了。

但是,要出现一个没有拜物教观念的社会,“需要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同上,P97)四、商品拜物教观念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得到了反映商品拜物教观念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得到了反映,是因为它没有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劳动表现为价值?为什么用劳动时间计量的劳动量表现为产品的价值量?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来,劳动表现为价值,劳动量表现为价值量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必然性。

”(同上,P98)商品拜物教观念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得到了反映,主要表现是:第一,他们认为劳动表现为价值,劳动量表现为价值量是永恒的。

所以,他们从来也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劳动为什么表现为价值?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为什么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量?因而他们对价值形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没有进行历史分析,并且误认为这些都是永恒的自然形式,没有历史特殊性。

第二,认为自然力也参与价值创造马克思说:“商品世界具有的拜物教性质或劳动的社会规定所具有的物的外观,怎样使一部分经济学家受到迷惑,有可以从关于自然在交换价值在形成中的作用所进行的枯燥无味的争论中得到证明。

”(同上,P99)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往往认为自然也创造价值。

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关系物化后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反映。

这种反映掩盖了价值创造中的真实的关系,但是却对资产阶级有用,因而他们很热心谈论自然创造价值。

第三,商品拜物教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那里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最后,马克思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商品拜物教观念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反映。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塞·贝利在《对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一书中指出:“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属性。

人或共同体是富的;珍珠或金刚石是有价值的……珍珠或金刚石作为珍珠和金刚石是有价值的。

”(转引自《资本论》第一卷,P100)他的观点,正好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

财富,即使用价值,恰恰是物的属性,而价值,恰恰是人的劳动的结晶。

珍珠或金刚石作为珍珠和金刚石是没有价值的,恰恰只是因为他们作为商品时,因为有人类劳动的凝结,才具有价值。

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对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物化,针对他们的商品拜物教观念,马克思指出:“在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善良的道勃雷,他教导巡丁西可尔说:‘一个人长得漂亮是环境造成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领。

’”(同上,P101)这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形象的批判和讽刺。

(注:道勃雷教导巡丁西可尔,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烦恼》第三幕第三场。

在这个戏剧中,道勃雷是一个自大而又愚蠢的官吏。

他同西可尔一起巡夜时,有一段对话:道勃雷说:你们看谁不配当巡丁?巡丁甲说:回长官,是西可尔,因为他会写字念书。

道勃雷说:过来,西可尔伙计,上帝赏你一个好名字,一个人长得漂亮是环境造成的,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领。

很明显,道勃雷说错了。

资产阶级经济学,特别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恰恰具有颠倒事实真相的本事。

——唐)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

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见资本论)。

在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方面,也存在着将这些现象和关系神化的情况。

商品关系正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

劳动产品本来是人创造出来的,但它一旦成为商品,人们在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活动的社会关系,就被物的运动关系掩盖了。

商品在市场上能否卖出去,是否能从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发财致富?这些不受商品生产者本人控制的市场关系,却对商品生产者的发财或破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人们还不能从物与物的关系后面揭示出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就必然把商品关系神秘化,从而产生商品拜物教的观念。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又从商品拜物教派生出货币拜物教。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进而产生资本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消亡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一类的说教,都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所宣扬的。

总起来说:“这种拜物教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同前,第24卷,第 252页)。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只要不认识商品社会生产的实质就难免陷入这类的拜物教观念之中,而资产阶级为了辩护剥削的合理性,更是竭力宣扬这种神秘的拜物教观念。

只有马克思,才深刻地指明了这种拜物教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条件。

列宁正确指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只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破除了对于商品、货币、资本等等拜物教的迷信,并给予正确的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而且也指明了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可以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在那里,“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

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