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九章 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原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 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 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二)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1. 概括能力的发展
林崇德(1981)指出,小学生概括水平大体历经 了如下三个阶段:
形象抽象水平
(8-10岁)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 (7-8岁) (10-12岁)

概念逐渐丰富,向抽象水平发展。
心理学家关于童年期概念发展的描述
心理学家 皮亚杰 布鲁纳 魏纳和卡普兰 维果斯基 童年早期概念描述 童年晚期概念描述 具体的 感知的 泛化的 主题的 抽象 概括的 分化的 分类的
英海尔德
综合的
具体的


(2)判断的发展
儿童判断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反映事物单一联系 到反映事物多方面的联系,从反映外部联系到反映内部 的联系。
中,在与成人交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学习的特点
二、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学习的特点
儿童学习需要教师指导
主体 教 教师
客体 学生
媒体 知识

学生
知识
教师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儿童学习一般要超越过直接经验
二、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学习动机的发展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最简单 的形式是传递推理,重要形式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逐步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掌握归
纳、演绎的间接推理。
四、智力结构及其发展
(一)智力结构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1999)
自我 认识 智力
人际 关系 智力 语言 智力
逻辑数学 智力
度更大一些。

2. 注意广度(范围)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注意范围一般比成人 狭小。

3. 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 童年期儿童注意稳定性发展非常迅速。
• 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阶段,学生注意稳定性发展很迅速,
无论哪个年级,女生的注意稳定性都高于男生。

4. 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发展
• 幼儿至小学二年级阶段,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迅速发展, 此后发展缓慢。 • 小学五年级儿童的注意转移能力较小学二年级儿童明显 加快,性别差异越来越不明显
第九章 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童年期儿童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 第三节 童年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童年期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第五节 童年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童年期儿童生理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
童年期:六七岁~十一二岁 主导活动:游戏

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趋向平衡,觉醒 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

内抑制发展加强了皮层对皮层下的控制,同时也加 强了儿童心理的稳定性。

条件反射形成的时间也缩短,也较为巩固。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童年期儿童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就日益发展起来。
童年期儿童的第二信号系统,主要是在教学活动
臼,但不易骨折。
面部骨骼有很大变化。8、9岁时头部已达成人头部
大小的95%。
牙齿正由乳齿改换为永久齿。 额部加宽,嘴唇增厚,鼻孔加大。 躯体逐渐增长,胸腔加宽、变平,颈部增长,双臂
与双腿肌肉未显著发育。
整个身体的肌肉组织和肌力虽然也有些发展,不过
肌肉仍很柔软。
心脏和血管的容积比成人小,但新陈代谢快 心脏成长的速度落后于血管。 肺活量也迅速增加。 视器官正发育,屈光状况由透视逐渐趋向正视。
3.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受问题类型及年级的 交互影响(李晓东,林崇德,2002)。
4.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发展趋势图
五、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一)情感发展特点


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情绪多变而不稳定
友谊感逐渐发展
情感发展的趋势
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身体= 运动 智力
多元智力
音乐 智力
空间 智力
2.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1999)
智力的 成分子 理论
智力的 情境子 理论
智力的经验 子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
3.情绪智力的具体内容
情绪智力主要指了解自己的情感、移情,调节自
己的情绪以更好地生活。 萨洛维的情绪智力理论
巴昂的EQ模型 高IQ者与高EQ者的特点
(四)学习能力的提高 1. 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独立活动,教师要做好两 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向儿童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 第二,教会儿童掌握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
2. 使儿童学会进行智力活动
第三节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在入学学习的条件下儿童言语的发展
二、书面言语的发展 三、内部言语的发展
一、在入学学习的条件下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是实然判断---反映事物的单一联系
的判断,它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为依据。

二年级可以看到一些初步的盖然判断---反映事物的对 象和属性间可以有某种联系的判断。

中年级,儿童能独立论证一些复杂的盖然判断,具有初 步的逻辑能力。
(3)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小学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是比较简单的直接推理,它是 从一个前提中可以引出某个结论的推理。

第二,从学习兴趣最初的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 步的分化性兴趣。

第三,从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有关抽象因 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

第四,小学时期,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 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逐渐降低。

第五,阅读兴趣方面,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 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对于某一个人开说,智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一些人的某种智力发展很突出,但他们在另外一些
智力上却出现问题

不同智力显现出来的年龄存在明显差异
智力的发展受教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通过教育 可以提高人的智力
2.心理测量上的智力发展
有人研究发现,中小学生阶段的治理测验成绩与 他们以后的智力测验之间的关系已经比较稳定。


而长时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五)记忆策略的发展

儿童对不同识记任务所采用的策略方面表现出年 龄差异。

小学儿童识记效果的优劣,主要决定于儿童所依
据的识记线索和改组材料的方式。
三、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脑的发展已接近成人。 从小学后儿童思维能力有了和幼儿期不同的
质的变化。
(一)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脑的生长速度大大下降9岁时脑重达 1350克,已达成人脑的95%。12岁时儿童的脑重为1400克,
已接近成人。

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分枝增多,神经纤维增长。 额叶在不断增大,额叶到9岁已经基本成熟。
大脑结构示意图
(二)大脑机能的发展
# 小学二年级无意识记已基本成熟,随年龄的增长,记忆
能力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有意性上。
(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逐渐以意义识记为主, 而机械识记相对减少,而且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 械识记的效果。


机械识记的作用仍然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也 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三)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
2. 对班集体的态度
从中年级即三、四年级开始,儿童才开始有组
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
儿童开始意识到要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取得班
集体的肯定的评价。
开始意识到学习是班集体的共同的事业,而不
再事事完全以教师的评价为转移。
3. 对作业的态度
儿童对作业态度的发展表现在:
(1)能按一定时间来准备功课,完成作业,能
学习
主要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 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第二信号系统为主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集体意识开始产生
一、身体的发育
童年期生理上生长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变化
不明显。从6岁到10岁,多数儿童的发展经历 着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5厘米左右 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 骨骼比幼儿变得更坚强,比较容易变形、脱
随时停止别的活动,而立刻开始完成作业。
(2)能按一定顺序来完成作业。
(3)能按教师的指示集中精力地、细心地来完成
作业。
4. 对评分的态度
从小学时期起,评分开始在儿童的心理上起着重
大作用。
(三)学习兴趣的发展
儿童在学习兴趣的发展上存在着共同的特征:

第一,从对学习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 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二、书面言语的发展
识字
识字发展不平衡 无师可自通 识字后出现回生
阅读
阅读理解是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 朗读和默读时阅读的两种基本方式
写作
准备阶段 过渡阶段 独立写作阶段
三、内部言语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内部言语发展大体 经过三个过程:
一是出声思维时期。 二是过渡时期。 三是无声思维时期。
2. 比较能力的发展
1
• 小学生比较能 力发展是随着 年龄和年纪的 增长而不断提 高的
2
• 小学生比较能 力的发展在不 同条件下具有 不同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