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当直线l过点C时,x=a+2,y=0
∴菱形的边长为a+2﹣a=2
∴当点E与点D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2+ =4
∴a=1
∴菱形的高为
∴菱形的面积为2 .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如图,矩形 中, , ,动点 从 点出发以 /秒向终点 运动,动点 同时从 点出发以 /秒按 的方向在边 , ,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那么 的面积 随着时间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12.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如图描述了他上学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了5分钟来修车B.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
C.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D.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分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图象,明确每一段小明行驶的路程,时间,作出判断即可.
∴DE= BC′= x,
∴y= BC′•DE= x2.
当x=1时,y= ,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如图2所示:1<x≤2时,过点A′作A′E⊥B′C′,垂足为E.
∵y= B′C′•A′E= ×1× = .
∴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与x轴的线段.
如图3所示:2<x≤3时,过点D作DE⊥B′C,垂足为E.
y= B′C•DE= (x-3)2,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抛物线开口向上.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为0≤x≤1、1<x≤2、2<x≤3三种情况画出图形,然后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于是可求得问题的答案.
【详解】
解:如图1所示:当0≤x≤1时,过点D作DE⊥BC′.
∵△ABC和△A′B′C′均为等边三角形,
△DBC′为等边三角形.
13.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
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
3.如图,边长为 的等边 和边长为 的等边 ,它们的边 , 位于同一条直线 上,开始时,点 与点 重合, 固定不动,然后把 自左向右沿直线 平移,移出 外(点 与点 重合)停止,设 平移的距离为 ,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则 关于 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运动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单位:s)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6=2t+t,解得:t=2,即t=2时,P、Q相遇,即S=0,.
解:当m=4时,
A、v=2m﹣2=6;
B、v=m2﹣1=15;
C、v=3m﹣3=9;
D、v=m+1=5.
故选B.
8.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x=AF,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
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P到达B点的时间为:6÷2=3s,此时,点Q距离B点为:3,即S=3
P点全程用时为12÷2=6s,Q点全程用时为6÷1=6s,即P、Q同时到达A点
由上可得,刚开始P和Q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
相遇后,在第3s时点P到达B点,从相遇到点P到达B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后P点从B点返回,点P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点.
【详解】
解: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从A1→A2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2→A3的过程,高度不变,从A3一A4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4.→A5的过程中,高度不变,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B.
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
5.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A:到A2蚂蚁是匀速前进,随着时间的增多,爬行的高度也将由0匀速上升,从A2到A:随着时间的增多,高度将不再变化,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可解得 , ,即 ,
①当0≤t≤4时,Q在边AB上,P在边AD上,如图1,
S△APQ= ,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项B、C不正确;
②当4<t≤6时,Q在边BC上,P在边AD上,如图2,
S△APQ= ,
图像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动点P和Q的位置的不同确定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详解】
由图可知,
修车时间为15-10=5分钟,可知A正确;
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可知B正确;
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可知C正确;
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5=15分钟,可知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信息的数形、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6.一水池放水,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然后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设从开始工作的时间为 ,剩下的水量为 .下面能反映 与 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s随t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选项A、B错误;根据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随t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即可判断选项C、D的正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
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
y= AP•AQ= 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条件求出AB、AD的长,当0≤t≤4时,Q在边AB上,P在边AD上,如图1,计算S与t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可排除选项B、C;当4<t≤6时,Q在边BC上,P在边AD上,如图2,计算S与t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即可排除选项D,从而得结论.
【详解】
解:由题意得 , ,
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
y= AP•DA= x×3= ,是一次函数;
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
y= AP•BQ= 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
A.24B.40C.56D.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点P的运动路径可得△PAB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BC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得答案.
【详解】
∵点P在AB边运动时,△PAB的面积为0,在BC边运动时,△PAB的面积逐渐增大,
∴由图2可知:AB=4,BC=10-4=6,
∴矩形ABCD的面积为AB·BC=24,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
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10.函数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
【详解】
函数 的取值范围: ,所以 .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自变量求值范围.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11.如图,矩形 的周长是 ,且 比 长 .若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 , 的面积为 ,则 与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