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词类句子论文摘要:本文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两套教材,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进行语法方面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也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
本文就选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以下简称胡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黄廖本)这两套现代汉语教材,从语法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评述两套教材的理论指导和编写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一、两部教材版本介绍(一)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本书第一版最早成书于1962年,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六所院校协作编写。
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学为协作单位。
《现代汉语(重订本)》吸收了语言学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据使用单位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做了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本书是编者原“兰州本”《现代汉语》的增订三版。
1991年出版的增订版对原来的兰州版做了大幅调整,增补了如句群、语体风格等大量内容。
1997年的增订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分析等内容。
而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使教材编排显得更加合理科学。
这两本教材,胡本编写的特点是简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初学者了解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概况。
本书出版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学习入门的好教材。
而黄廖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一种教材,影响也较为广泛。
本书与胡本比较,可以看出其编写详细,几乎囊括所有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而且构建的现代汉语系统也很严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帮助。
而且本书的修订一直不断,作者能够适当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书中的内容做出删改,特别是在句法分析上,基本能够为句子分析提供合理的解释,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语法体系比较在胡本中,是这样定义语法体系的:“所谓体系,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它不是单一的东西,是许多较小的单位组成的;第二,这些单位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
”“语法体系这个术语,也可以用于另外一个意义上,那就是指‘语法学家对于语法现象的观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作出的一切阐述。
’”黄廖本认为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一是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术语等的系统性。
”从两本对于语法体系的定义不难看出,二者对于语法体系在概念上看法大同小异,都认为语法是一个系统结构,由其下位结构单位组成,这些单位相互联系,具有规律性。
其次,我们所说的语法体系,实际上是语法学家用来分析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所采用的一套理论体系。
三、词类比较胡本认为语法上的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上区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指明词的外部机构关系,说明语言的组织规律,因此分类的基本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并认为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能够单独充当语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据此把词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虚词分为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等六类。
黄廖本认为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根据的也是词的语法功能。
认为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实词下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等十类;虚词下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从二者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来看,黄廖本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同时以词的形态和词汇意义为辅助标准。
而胡本在划分上一般是词的语法功能即以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为依据。
黄廖本认为“语法功能”指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词与词或者短语的组合能力。
胡本也基本是这样表达。
二者都采用两分法,把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但是,由于对词的语法功能内涵的把握和采用其它辅助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两家对实词和虚词所包含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
具体表现为:(一)胡本把实词分为七类,虚词六类,词类总共十三类;黄廖本把实词分为十类,虚词四类,总共也十四类。
(二)黄廖本从形容词中分出区别词,而胡本不独立出来。
(三)胡本把叹词和象声词归为虚词,黄廖本归为实词(象声词在该本中为拟声词)。
黄廖本依据是叹词可作独立成分和单独成句;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以单独成句。
而胡本认为虽然它们可以独立成句,但一般不与其它实词发生关系,故认为它们是虚词。
四、短语(词组、结构)比较胡本认为词组是实词和实词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从广义说,词和词的组合都可以叫做词组。
但是,词和词的组合,可以是实词和实词的组合,也可以是实词和虚词各为一方的组合。
我们这里所讲的词组是狭义的,即专指实词与实词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如‘虚词’‘语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而黄廖本把词组叫做短语。
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比较可知,胡本认为词组是成句单位,而黄廖本也认为短语是汉语句子的备用单位。
二者都认为短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构类型,,一种是功能类型。
胡本按照词组内部的不同结构方式,把词组分为偏正词组、后补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等。
除上述八种,还有其他的一些词组,如数量词组和方位词组等。
此外,胡本把实词和虚词各为一方的组合叫做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
与词组是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讲的。
从功能类别上把词组分为名词性词组和非名词性词组等类型。
而黄廖本从短语的内部结构关系上,把短语类型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等)等十二类。
从功能类别上把短语分为名词性短语和谓词性短语两种。
同时,黄廖本还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短语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一层短语和多层短语等。
比较二者异同可知:(一)胡本的词组概念略窄,它与结构一起相当于黄廖本中的短语,胡本中的“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相当于黄廖本中的助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二)胡本中的后补词组相当于黄廖本中的中补短语,除上面所讲的结构外,其他词组与黄廖本中的短语大致相当。
(三)胡本在短语的结构分类上所采用的术语与词的构造分类不相对应,讲词组的功能类别时也使用“名词性词组”“非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等词法术语,不能相互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
而黄廖本在短语的结构分类上使用联合、偏正、动宾、主谓等术语,这与词的结构分类所使用的术语尽量一致。
从功能类和其他方面采用划分出的短语,也尽量做到两分法,如“名词性短语”与“谓词性短语”、“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一层短语”和“多层短语”等。
(四)二者在短语的分析方法上都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直接层次分析法,而在歧义句的分析上,黄廖本还引进动作的施事和受事等语义分析,更好地解决直接层次分析法的缺点。
五、句子比较胡本认为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具有一定的结构成分、结构方式和特定的语调。
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并把它们称为句类。
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把句子分为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这些就称为句型。
主谓句的下位类型是根据谓语的结构来划分的,基本的类型是名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
此外还有特殊的主谓谓语。
又从谓语的结构方式上把复杂的动词性谓语分成动宾谓语、动补谓语、连词谓语、兼语谓语等。
黄廖本认为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首先分出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
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非主谓具有可以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等五种。
认为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有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等八种句法成分。
认为主语和宾语有施事、受事、当事三种意义类型。
胡本认为句子成分除了基本成分还有特殊成分。
所谓的特殊成分是指全句的修饰语、提示成分、独立成分而言。
“这三者的特色是:附丽于句,不能离句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所由组成的直接成分,所以管它叫句子的特殊成分。
”有全句修饰语、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三种。
而提示成分又分为称代式提示成分和总分式提示成分两种。
而黄廖本同样认为句子成分存在独立语,即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
独立语有四种:一是插入语,二是称呼语,三是感叹语,四是拟声语。
从二者对于句子的定义以及所采用的分类标准来看,二者区别不大,都有“句型”和“句类”这两种划分标准。
而如果具体地分析,可看出二者存在以下几点异同:(一)都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根据谓语,大致都把主谓句分为名词性主谓句、动词性主谓句、形容词性主谓句和主谓谓语句。
黄廖本划分更详细,还对非主谓句进行下位分析。
(二)在句法成分上,胡本只有传统的六种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大成分,而黄廖本增加了动语和中心语两个成分,这样显得更加严密,因为谓语是与主语相对的,动语是跟宾语相对的,中心语是与定语、状语相对的。
(三)对于主语和宾语的分析,二者都注意从语义和语用平面入手,形成句法、语用和语义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
黄廖本进一步分析了主语和宾语在句子语义上是施受关系,指出主语、宾语与施事、受事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内容,把它们分为施事主语(宾语)、受事主语(宾语)、当事主语(宾语)三个意义类型。
(四)两本教材都把“把”字句和“被”字句作为动词谓语句的特殊形式做了深入的讲解,但在黄廖本中还有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在胡本中把连谓和兼语这两个放到动词性谓语中讲,比黄廖本显得简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