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康复 PPT课件
第二节 康复定义
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 对个体身、心、社会功能的影响,使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 会功能方面达到和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改变病、伤、残者的 生活,增强其自理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 康复流程:
疗 效 评 定
实 施 计 划
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治 疗 计 划
发 现 问 题
(七)日常生活能力障碍(Activities of Daily Liying ADL)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一个人为独立生活必须每天反复进 行的、最基本的、一系列的身体的动作或活动,即衣、 食、住、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的技巧。
常用Barthel指数评估ADL水平。
(八)其他障碍
大小便障碍、面神经功能障碍、误用综合征、废用综 合征、延髓麻痹等。
脑卒中康复
第一节 概 述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 障碍导致的持续性(超过24小时)、局限性 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分为两大类: 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TIA)、脑栓塞、脑梗死
本病特点为起病急骤和局灶神经功能缺失。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二、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一般是在神经内科 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 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 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本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 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功 能 影 响 因 素 评 定
功 能 评 定
采 集 和 分 析 病 人 资 料
第三节 康复评定
一、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二、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6阶段评定法
表2-4 Brunnstrom6阶段评定表
阶段
上肢
手
Ⅰ 驰缓、无反射 不能进行任何运动 无功能
Ⅱ开始出现痉挛 不随意的共同运动、 可有轻微屈指动作 、
4. 失认证 可表现视觉失认、听觉失认、触觉失认、躯 体忽略、体像障碍。
5. 失用症 有观念性失用;结构性失用;运动性失用;
步行失用。
(六)心理障碍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①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感体力差、脑 力迟钝、记忆力减退,失眠,自责和内疚,食欲差, 易哭等②焦躁心理:主要表现为烦恼,固执,多疑, 嫉妒等。③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以正常方 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四节 康复治疗
1.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 要重视“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的恢复规律, 近端关节的主动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该肢体 远端关节的功能恢复(如手功能的改善与恢 复) 2.下肢的治疗性活动 主要练习不同屈膝位的主动伸膝运动、主动屈 膝运动和踝背屈活动,可加用指压第1、2跖骨间。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七、认知功能评定 八、心理评定 九、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原则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 2.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 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 小组共同制订,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 善。 4.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 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 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3.步行训练 (1)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训练 (2)加强患侧下肢负重和平衡功能训练 (3)向后方迈步训练 (4)骨盆和肩胛带旋转训练 (5)上下楼梯训练 (6)减重步行训练 4.作业性治疗活动 5.辅助器具的应用
第四节 康复治疗
(四)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本期的康复治疗应加强残存和已有的功能,即代偿性 功能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注意防止异常肌 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避免废用综合征、骨质疏松和 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下床活动和适当的户外活动 ,注意多与患者交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激发其主动参与 的意识。
Ⅵ亚正常阶段
痉挛仅在快速运动时 可做各种伸抓、
出现,双臂水平外展, 个别指活动、
双臂上举过头
充分伸指
下肢 不能进行任何运动 不随意的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随意的共同运动、 取坐位和站位时、 髋、膝、踝屈曲 坐位时足后滑 使膝屈>90° 膝屈90°时踝背屈 站立伸髋时屈膝、 伸髋伸膝时屈踝
坐或站位时髋外展 坐位时髋内外旋伴 踝内外翻
第四节 康复治疗
软瘫强化治疗 患者通过体位的正确摆放和关节的 被动活动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肢处于软瘫,特 别是上肢和手。为此要强化治疗,并有意识地将 患侧上肢置于患者的视线之内.
软瘫期强化治疗的治疗原则:除体位的正确摆放 和关节的被动活动治疗仍可进行外,主要是利用 躯干肌的活动,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 恢复,通过紧张性反射、姿势反射、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Rood感觉刺激等手段,促进靶肌肉的 肌力和肌张力增高。
2.改良Ashworth量表
表2-5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增加: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末呈
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
继续活动呈现最小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在通过关节活动大部分范围时出现,但
第四节 康复治疗
坐位及平衡训练 床上坐位 见图2-12 椅上坐位 放手的位置处固定一个小立柱,让患者握住立
柱 见图2-13 坐位平衡训练。 坐-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患肢负重 、坐-站立 、站-坐位 、
站立平衡训练
第四节 康复治疗
步行训练: 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训练 加强患侧下肢负重和平衡功能训练 向后方迈步训练 骨盆和肩胛带旋转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第四节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目标: 恢复肌张力,打破痉挛,促进运动分离,重建正确的运动
模式,增强肌力; 恢复步行能力,改善步态; 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 合理使用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重视心理、社会
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第四节 康复治疗
2.床上和床边活动训练: Bobath握手 见图2-6 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见图2-7 双侧桥式运动 见图2-8 ,单桥训练 见图2-9 活动桥式运动 牵伸躯干肌:屈患膝、髋内旋,一手压患膝,另一手压肩 牵张腘绳肌 见图2-10 ,图2-11 仰卧及俯卧位屈膝运动 起立床训练 体位转移训练:仰卧位的侧方移动 ,向健侧、患侧翻身 床上坐起训练
第四节 康复治疗
ADL训练: 穿衣训练 进食训练 个人卫生训练 作业训练: 肩、肘、腕的训练 前臂旋前或旋后训练 手指精细活动 改善协调平衡训练
第四节 康复治疗
支具和器械应用: -助行器和轮椅的使用 -矫形器的使用 -其他: 器械助动康复训练和ADL训练 其他康复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软瘫期的良肢位摆放 是早期抗痉挛治疗的重要措 施之一。又称抗痉挛体位能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 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 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第四节 康复治疗
2 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目的 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促进全身功能恢
复 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活动肩胛骨:一手握住患侧上肢,保持肩关节外旋位,另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等。
可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 烟、酗酒、肥胖、饮食等。可通过有效干预预防 发生。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演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
左侧基底节脑出血
临床表现:
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 木或口角歪斜;头痛、呕吐、血压变化、体温变 化等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言语障碍等。
(三)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
(四)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本体觉和视 觉的减退或丧失。
(五)认知功能障碍:
1. 意识障碍 是指大脑皮质的意识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认识活动的完整性降低。
2. 智力障碍 主要表现为定向力、计算力、观察力等思 维能力的减退。
3. 记忆力障碍 ①短期记忆障碍②长期记忆障碍
主要功能障碍
偏瘫、失语最为常见。 (一)运动障碍
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瘫痪,即偏瘫。 脑卒中后分: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和 后遗症期。
(二)言语障碍
1. 失语症 是由于大脑半球言语区损伤所致,表现 为听、说、读、写的能力障碍。
2. 构音障碍 是由于脑损害引起发音器官的肌力减 退、协调不良或肌张力改变而导致语音形成的 障碍。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一般认为,发病后3个月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 复的最佳时期。根据神经发育和神经生理的原理 、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理论和功能重组(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理论,依据评定,针 对个体情况,灵活使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 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 )等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tment,NDT),按照人体发育顺序,反复强化训 练,达到运动控制和协调功能的改善。同时,调 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二)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本期约相当于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的2-3期,主要 治疗目标除前述的预防常见并发症以外,应减轻患肢肌痉 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 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