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文化史期末简答题

简论题
一、简述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
1、坚持一神论,强调世界上只有上帝雅赫维才是唯一的真神。

2、契约观念。

相信希伯来人与上帝所建立的约,希伯来人是雅赫维的选民。

3、注重戒律。

如摩西十戒成为希伯来人的道德规范。

4、末世论和弥赛亚救世观念。

认为弥赛亚将带领犹太人走向繁荣和幸福,在尘世上实现天国。

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

他们认为要履行与上帝的圣约和遵守戒律,就得公正、仁慈、博爱,每个人都必须在道德上不断自我完善。

希伯来人的宗教一伦理思想对后来的犹太人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简述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同异
同:都经历了从城邦走向统一的过程,形成了奴隶制神权政治国王被视为神的代表,王权与法律均来自于神授;宗教与神话在这两个地区的社会生活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用它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及生与死的秘密,用它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与道德,并以它作为文学与艺术表现的主题。

异:A、发展进程:古埃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一道抵御外族入侵的自然屏障,外族入侵较少,基本上保持了埃及文化的单一发展进
程。

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周围缺乏自然屏障的保护,经常遭到周边游牧民族的入侵,成了邻近各族角逐与争雄的历史舞台,使其文化通过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而得到丰富和发展。

B、文化基调: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而尼罗河河水的泛滥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给古代埃及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较少的自然灾害和经常性的农业丰收,形成了古代埃及人较为乐观的生活性格,埃及宗教中的神,也大多是对人类友善的。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造就的,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涨落没有规律可循,很难预测,使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时而少雨干旱,时而泛滥成灾,这种自然灾害影响到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认为大多数神都是对人类怀着敌意的,这种观念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神话和文学中都有所反映,因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滲透了较多的悲观色调。

C、建筑风格:埃及有用巨石修建的金字塔和神庙,蔚为宏伟壮观,留存至今。

而美索不达米亚则由于石头匮乏,建筑材料主要是使用土制的砖块,庙塔等建筑也比较小,无法保存至今。

第一章
一、简述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塑造
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交通要冲,多良港、多山。

土地贫瘠迫使希腊人很早就经营海上贸易,以弥补土地之不足,因此古代希腊文
明呈现出强烈的海洋性,表现为:由于航海的经历而见多识广,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先进成分;海上生涯的冒险性质,培养人民的独立性和平等观念;地中海气候偏爱户外活动,造就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便于艺术的产生;希腊境内无巨大的事物,没有出现上古文明中其他地区的人们面对巨大事物,由于无知而产生恐惧的现象,因此宗教发育得不太成熟,有助于希腊人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成长。

二、如何认识古代希腊文明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
地域范围: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西南濒临地中海,东临爱琴海(Aegean Sea),包括今天的土耳其亚洲一部分。

古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端克里特岛等。

希腊本土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小亚细亚西岸地区。

时间跨度: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BC26-12c)
黑暗时代(BC12-8)
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BC8-4):古风、古典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BC4-2)
第二章
一、简述古典时代雅典文化较其他城邦繁荣的原因
首先,雅典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有利于发挥公民个人积极性;其次,希波战争胜利后,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再次,建立提洛同
盟,搜刮同盟城邦的大量财富,文化建设获得充足资金;最后,雅典是当时希腊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二、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1、在经济上,国际贸易空前活跃。

2.在政治上,亚历山大远征使希腊和东方体制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除希腊本土一些地区之外,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各个領土的政治体制都是君主制,原属东方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特征上也増添了一些希腊国家的因素。

3.在文化上,亚历山大远征使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融通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成果。

当希腊文化传入东方各国后,与当地文化结合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果。

东西方文化相互吸取,推陈出新,竟相争艳,使古典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不仅如此,东方文明对希腊文化成就也产生了重大作用。

特别是建在埃及土地上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术研究中心,使东西方文明交融发展达到了“希腊化”的高峰。

三、希腊化时代文化的含义和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指的是希腊文化在亚历山大征服的地区广泛传播所取得的成果,是征服者和被征服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

一方面,在被征服地区形成一个以希腊语言、艺术和知识为主,包含了波斯和埃及等文化因素的共同文化圈。

希腊文化发挥着维系征服地区居民的作用。

另一方面,希腊文化也征服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使其衰落下去,如两河流域和埃及。

产生条件:首先得益于多元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其次新的环境促使统治者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统治方式,并且保护和鼓励艺术和学术;最后,希腊化各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文化中心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集中传播希腊文化和融合异地文化。

第四章罗马时期的文化
一、试论罗马法
(定义)罗马法广义上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民法。

(历程)发源于罗马城邦,随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从统一意大利,垄断地中海,到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帝国,罗马法也由狭隘的城邦习惯法、市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最后成为第一个具有世界性质的法律制度。

(优势)罗马法的高度抽象性使其在任何社会制度和任何经济模式下都具有实用性。

罗马法学家的判决因其表述的高度精确性、侧重法学重要问题的凝练性和解决方案的前后一致性,使其在向具有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国家传播的过程中,并未受到任何阻碍。

(影响)1)罗马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

提出法律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体制。

相互制约,正是西方政治智慧之所在。

2)a《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人从习惯法走向成文法b《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3)罗马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律师制度4)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为近代世界各国立法提供了范本。

如拿破仓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还有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是以罗马法中的理论为基础。

罗马法对近现代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立法也有一定影响。

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民法、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
二、基督教文化兴起的条件
首先,罗马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尤其是文化的衰落为基督教的诞生创造力有利条件。

第二是首先从底层群众中发展信徒,“超然物外”,低调行事集中反映了民众诉求。

第三是始终坚持一神教信仰,信仰坚定有利保持组织纯洁性和生命力。

第四是组织严密、信徒团结、纪律严明,组织日益强大。

第五是吸引时代精英,助推宗教组织稳定发展,积极争取上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华丽转身。

第五章西方封建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一、客观评价中世纪
中世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1、它是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欧洲大陆在中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原始农耕状态发展到城市文明,从部落散居发展到近代国家的雏形
2、对于日耳曼等北欧诸民族而言,中世纪是他们步入文明的重要时代,经过了中世纪的千年历程后,这些蛮族才最终拥有了较高的文明水平,成为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中坚
3、西欧各国的疆域和民族格局是在中世纪得到大致划分的。

4、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日耳曼传统,三大传统在这千年中交融、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为西方人所集体认同的文明样式——西方文明。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一、人文主义的内容
1、提倡以“人”为中心,注重活在当下。

反对神权、神性,宣扬
人权、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觉醒,首先和重点是重新肯定人的价值。

否定禁欲主义,肯定享乐主义
2、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冲击以神为中心的宗
教思想,讴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巨人”式人物。

3、批判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渴望结束宗教纷争、地方割
据,建立统一强盛的民族国家
二、文艺复兴为何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1、意大利是古罗马发源地,保留了古罗马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
2、意大利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商业经济非常繁荣
3、在政治上,佛罗伦萨有“意大利的雅典”之称,实行城市共和
国形式
4、教育和民智开发等已经引起市民社会的重视
第八章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
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1、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但文艺复兴时期还不敢将斗争来指向君主和教会,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可以讽刺,揭露教会,但不反对基督教
2、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彻底,理性和科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处于初级阶段,在启蒙时期得到深化以及系统化,最终演变成为理性思潮,是对基督教神学的沉重打击
3、启蒙比文艺复兴更革命性,文艺复兴的形式主要是文学、艺术,而启蒙运动在社会、政治、理论等方面都有突破进展,启蒙明确提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对几千年来的传统具有颠覆性,颠覆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