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柯》

《丹柯》

《丹柯》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感情;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浪漫主义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老师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读伟大作家的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高尔基简介高尔基(1868.3.28―1936.6.18)。

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

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

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

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

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

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革命导师列宁是高尔基的良师益友。

列宁不断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

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自传三部曲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高尔基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母亲》(这是高尔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个无产阶级工人的作品)。

中短篇小说:《译序》《马卡尔•丘德拉的故事》《伊泽吉尔老太婆》《圣诞节的故事》《加那瓦洛夫》《在草原上》《奥尔洛夫夫妇》《沧落的人们》《春天的旋律》《戈尔特瓦的集市》《一本令人不安的书》。

散文诗:《海燕之歌》;话剧:《小市民》《底层》等。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师:先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①不是。

因为有一类小说是以故事为目的的。

②这一类小说应该也有主题的,只不过它的主题意识是“不自觉也不明确的”。

师:对,这是知识短文中的话。

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是在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那么,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呢?——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分析来发现。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师:这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悲剧的小说,“英雄”是小说一个重要的母题,母题就是指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如大家熟悉的《老人与海》,中国的《西游记》等等都是以“英雄”为母题的小说。

读这类小说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

(武松打虎)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族人的困境。

——族人现在生活在林子深处,那里阴暗多泥沼,泥沼中的恶臭会熏死人。

要想出去,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强大的敌人,他们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师:分析得好。

后面是一条坦途,但等待他们的是奴隶的命运;前面是一条自由之路。

但是却令人畏惧。

我们再来看丹柯的困境。

——丹柯不但有与族人一样的困境,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的威胁。

师:很好。

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境,族人们和丹柯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来关注人物的言行。

在这里老师要送给大家第二句话:于反常处见精神!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面对困境时异乎常人。

小说的看点、看小说的乐趣全在反常之处,咀嚼这些地方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咀嚼之下,小说的主题也会呼之欲出了。

请大家探寻主要人物丹柯在困境下的不同寻常之处,看看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内涵。

①一个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呼吁“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站出来说: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

他成了全族的领路人。

表现了他的果敢、勇于实践。

②丹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时候,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但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他快乐而安详”,在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

③当大雷雨降临,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面对自然界和族人的双重“大雷雨”,丹柯却没有对走出森林的信念产生动摇,而且仍旧“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表现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博大的爱。

④丹柯掏出心的那一段,掏出自己真诚的燃烧着的心,振奋了族人们的精神,引领他们走出困境,表现了他那种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

师(插话):在这里高尔基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尽想象和夸张,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相信读了这篇小说后,这一幕将会久久地留在大家的心中。

老师把这一段来朗读一下,请大家闭上眼——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丹柯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和震撼。

(教师范读丹柯掏出心来片段,学生闭上眼感受。

)师:请大家慢慢张开眼,告诉我,你看到了怎样一个丹柯?——他自信勇敢、具有牺牲精神。

师:族人们也是勇敢的,但他们的勇敢是为自己,而丹柯的勇敢是为了集体,是一心为公。

到这里小说主题也呼之欲出了。

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颂怎样一种精神?——歌颂了丹柯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四、主题的多元解读与个体化感悟师: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对主题的解读,而通常我们的阅读也就结束了。

但是问题没那么简单,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把主题直接说出来,而要编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费神来解读?下面请同学们看46页的“主题的实现”。

哪位同学用知识短文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形象大于思想,寓思想于故事,一方面增加了阅读趣味,另一方面更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得小说模糊多义,充满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师:在这里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第三句话就是: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刚刚我们仅仅是从丹柯的品格精神的角度解读的。

作品主题是多元的!我们应当再进一步深入,从多元的角度和个性化感悟的角度来欣赏领悟。

有人说,丹柯在处理自己和族人的关系上也有问题,族人抱怨丹柯,可见他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理解自己,齐心协力把大家带出森林。

小说末尾,人们走出黑暗后,忘记了他们的先驱者和带领者,请同学们朗读倒数第二段,说说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先驱者的孤立和不被理解,也批判了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的麻木。

从丹柯和族人的关系上我们又看到了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领导者对群众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这就是多元化解读小说主题。

刚才我们是从主人公丹柯身上理解小说的主题的,那么换一个角度,我们从族人身上来看一看,作品又传达出了怎样的思想呢?比如:如何对待英雄?如何保持人的尊严?①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

②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否则就会变成小说所描写的“野兽”和“狼”了。

师:谈得好,多元化解读固然有意思,但是仅仅停留在分析理解上,还不是我们读小说的目的,读小说,探寻小说主题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个体化的感悟,这样才能使我们在阅读小说中获得有益的人生营养。

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的不同,每个人感悟到的东西也会不同,这就是小说主题的个性化感悟。

巴金说,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感悟。

下面大家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谈谈你读了小说的感悟(小黑板):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给大家三分钟准备。

(学生准备)好,大家自由地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可能说的答案:①从丹柯面对困境和委屈无怨无悔、不惜牺牲,我想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不管如何困难,都不能丧失信心,要相信“一切都是有尽头的”!②我喜欢打篮球,拿到球特别喜欢个人表演,但从丹柯的故事中我感到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个核心,打球不能各自为政,要多向主力队员提供好的传球,而且要积极掩护他们,保护他们不受对方的伤害。

③丹柯的悲剧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不懂得发动群众,让别人理解你、支持你,那么很可能只会落得个孤军奋战的悲剧。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里,课外大家可以专门开一个班会,深入谈谈学了小说后的个人感悟。

小说主题的解读和感悟有着一个巨大的精神空间,这才有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正是这样,伟大的小说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大家多读好的小说,让作品深刻的主题不断提升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五、品味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丹柯》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的哪些手法体现了浪漫主义这一特征?——①运用想象,虚构了现实中没有的人物、情节和环境。

与现实主义忠于客观事实不同,浪漫主义为了表现主题往往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

《丹柯》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明显,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在紧急关头,年少而俊美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美丑对比中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另外,森林的恐怖固然可以看做是写实,但对其险恶环境描写的夸张铺饰也完全可以看作是困难的寓言,而丹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以及破碎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火星等情节显然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