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营养基础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基础复习资料

1、饲料:动物为了生存,生长,繁衍后代和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

2、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ADF:酸性洗涤纤维,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之一。

4、NDF中性洗涤纤维,将饲料进行中性洗涤剂处理,得到中性洗涤纤维,同样是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之一。

5、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 浸出物和粗灰分。

6、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包括蛋白质中的AA,脂肪中的脂肪酸,C.H20中的各种糖、各种矿物元素、维生素等。

7、粗蛋白质(CF):饲料中一切含N物质的总称,包括饲料非蛋白质含N物,如AA、酶、某些V尿素、氨、无机含N盐。

数值上,CP等于NX 6。

25。

8、消化实验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实验。

9、代谢能(ME :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10、维持是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处于动态平衡。

11、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

12、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3、常量元素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

01%的元素。

14、缩合反应(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的羟基与蛋白质或游离碳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的反应。

15、短期优饲生产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的能量水平的饲粮以及促进排卵的方法。

16、热增耗(HI : 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17、碳水化合物多羟基的醛、酮或其简单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产物的化合物的总称。

18、粗纤维(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包括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和角质等成分。

19、粗灰分饲料完全燃烧后的残渣,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盐类,有时有少量泥砂。

20、粗脂肪(EE: 所有脂溶性物质叫粗脂肪,用乙醚浸提,又叫醚浸出物,包括真脂肪及其他脂溶性物质。

21、纯和日粮指配制饲料时不用天然饲料, 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

22、抗营养物质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23、代谢水代谢水是动物体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又称氧化水;其量在大多数动物中约占总摄水量的5%^ 10%。

24、蛋白质氨基酸的聚合物。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不用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

25、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体内,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6、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27、氨基酸缺乏一般在低蛋白质饲粮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的情况,称之为氨基酸缺乏。

28、氨基酸中毒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含量超过需要量以后会引起动物的毒性反应,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中毒。

29、氨基酸拮抗当饲料中的某一种氨基酸远远地超过需要量会引起另一种氨基酸吸收下降或排出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

30、RDP 瘤胃降解蛋白,为瘤胃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 可合成菌体蛋白。

31、UDP 瘤胃未降解蛋白,又称过瘤胃蛋白。

32、有效氨基酸针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也特指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氨基酸,或者用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的可利用氨【【,7TT?厶基酸。

33、真可利用氨基酸在回肠末端测得的可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利用的氨基酸。

34、半必需氨基酸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35、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则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6、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37、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38、BV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的氮的百分比。

BV 值愈高说明蛋白质的质量愈好。

39、净蛋白利用率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40、可消化氨基酸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

41 、可利用氨基酸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42、理想蛋白质指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100%。

43、碳水化合物多羟基的醛、酮或其简单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产物的化合物的总称。

44、半纤维素是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含有大量的B-糖苷键。

与木质素以共价键结合后就很难溶于水。

45、非淀粉多糖(NSP: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

可分为不溶性NSP和可溶性NSP其中可溶性NSP具有较大的抗营养作用。

46、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禽饲料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料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减少,是饲料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47: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48、多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了必需脂肪酸。

有效能:饲料中的能量不能完全被动物利用,其中,可被动物利用的能量称为有效能。

49、能值:饲料中的有效能含量即反映了饲料能量的营养价值。

50、总能(GB: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能量的总和。

51、消化能(DE):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即:DE= GE- FE52、表观消化能(ADE:粪能中未扣除代谢粪能计算的消化能。

53、真消化能(TDE):粪能中扣除代谢粪能后计算的消化能。

TDE =GE-(FE-FmE54、代谢粪能(FmE :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和消化道粘膜脱落细胞之和。

55、代谢能(ME :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56、尿能(UE:是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

57、内源尿能(UeE):尿中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氮,其所含能量称为内源尿能。

氮校正58、代谢能(MEn:是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代谢能,主要用于家禽。

59、净能(NE: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

60、热增耗(HI):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61、维持净能(NEm: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部分。

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掉。

62、生长净能(NEP :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的能量。

63、能量总效率:指动物产品中所含的能量与摄入饲料的有效能之比。

64、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65、绝食代谢:指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内源尿氮(EUN :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出的氮。

66、代谢粪氮(MFN :采食无氮日粮后,从粪中排出的数量稳定的氮。

67、体表氮损失:是指动物在基础氮代谢下,经皮肤表面损失的氮。

NPN即非蛋白氮,动植物体内的NPN包括游离氨基酸、酰胺类、含氮的糖苷和脂肪、铵盐等。

68、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答:①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②脂类的防护作用,例如:皮下脂肪的抗微生物侵袭,保暖作用,水禽尾脂腺的抗湿作用;③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④磷脂的乳化特性,有利于提高饲料中脂肪和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率;⑤胆固醇,有助于甲壳动物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蜕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⑥ 脂类也是动物体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69、什么是寡糖? 寡糖的生理机制?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2至1 0个塘单位构成的糖类物质。

寡糖的主要作用:1。

促进动物肠道内健康微生物菌相的形成;2。

可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和调节物体内的免疫系统。

70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答:1 :配制饲料时,应注意日粮的组成,如猪、禽等应控制粗纤维的含量;2:配制饲粮时,应注意能氮平衡,高能低氮,高氮低能都会影响蛋白质的利用率;3:配制饲料时,应注意蛋白质的种类数量及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配比;4:对饲料进行碾碎、发酵、青贮等调制与加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5:某些饲料应经过特殊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6:可在日粮中补充少量合成氨基酸,以使日粮全价性和氨基酸平衡。

71、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猪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禽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

72、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是什么?答:理想蛋白:指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100%。

73、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的实质是什么?答:理想蛋白实质是将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作为评定蛋白质质量的标准,并将其用于评定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

74、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