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2.通过课堂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价
任务
1.学生能深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积累语句。
2.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思考作业:“找出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选出你最喜欢的3句进行赏析”。接下来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选择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赏析!
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课题
济南的冬天
时间
2019.9.16
节次
第2节
主备人
谭欣
来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上第一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谭欣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阅读的认识的相关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评析:
山竟然和人有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你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评析: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学情课文,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由于小学和初中教材内容、难度、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有较大的差别,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过渡:重视文本细读,夯实基础;重视习作,加强练笔;适当拓展,启发思考。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摘抄、评点等方法,赏析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和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如: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评析:
“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想象画面,领略景物之美;通过朗读,感受声韵之美;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老舍先生抓住济南冬天的特征,用质朴的的语句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济南响晴的冬天景象;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赋予冬天以感情和温暖,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从写作视角的角度分析一下4、5、6段文章的妙处
山上
山山坡城内城外
山腰
天上
半空中
空中
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大多数同学能正确作答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