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 第10课 梨园春秋
5、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 代戏曲成熟,主要是指:
A、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 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B、不断融合吸收,博采众长,注 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 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 的愿望与要求
D、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3、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 C、元杂剧的出现 B、南戏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4、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 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 D、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6、徽班进京时在位 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7、徽班进京的直接原因是:
A、谋求艺术发展 C、庆祝康熙寿辰 B、满足皇室文化娱乐需要 D、与昆曲进行竞争
8、京剧产生的原因有:
a 统治者大力提倡
b 汉、徽合流,并逐渐京字京 韵
c 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 “同光十三绝”的努力 A、bcd B、bc C、abc D、acd
内容概述: 一、戏曲的源头——傩戏
二、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四、戏曲的繁盛——京剧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萌芽——傩
2、发展——
春秋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
唐代——专门场所-----梨园
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南戏
1.产生背景
1)经济重心南移; 2)商品经济活跃,城 市繁荣,市民阶层的兴 起; 3)出现集市和专门娱 乐场所瓦舍。பைடு நூலகம்
分为十级。
四、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昆曲
1、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 地区:江南昆山 2、代表作:汤显祖 《牡丹亭》 3、特点:文词、发音…… 载歌载舞、婉转优雅
4、地位:明中后期 发展为全国性剧种 “百戏之祖”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来源 2、条件(1)(2)(3)(4) 3、形成: 开端:乾隆 形成:道光年间形成新剧种——京剧。 第一个繁盛期:同治、光绪年间 4、特点: 唱念做打、生旦净丑、虚拟性、写意性 5、地位: “国粹”
中《 的清 说明 话上 场河 面图 》
勾栏百戏说唱
2.流行时间、区域
顶竿
3、特点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 一、官 ①元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的 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个等级。 二、吏 壮大 四个等级的划分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 三、僧 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 ②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作业布置: 1、理解记忆、 整理体系。 2、完成第10课 《非常学案》。
中国京剧:自强更需创新!
古老的京剧正在走进21世纪,但京剧是否还能拥抱 时代,与时代一起跳动,的确不是一件乐观的事。 有京剧表演艺术家认为,京剧面对着“现代背景”, 几百年以后的今人演古人,当然要有现代内涵,要 有现代的立足点。“只有激活传统,京剧做到既有 血有肉又好看好听,还能撞击心灵,孕育当代中国 人的精气神,京剧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京剧是民族文化精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虽然现在我们面临时代快速的变迁,速食文化的充 斥,但只要我们能像梅兰芳等大师一样坚定自己的 艺术理想、文化选择,中国文化放眼国际指日可待。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艺术特征——综合性
唱
念
做
打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艺术特征——写意性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 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大傩之舞 ——中国古代戏剧起源 二、■南戏 ——中国古代戏剧形成 三、■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四、■京剧 ——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
原因: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
(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1、下列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
A、傩
C、傩戏
B、傩仪
D、傩剧
2、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 苑中与枣园、桃园、樱桃 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园 中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 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 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 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 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 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 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 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 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 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四、道 蒙古人 五、医 2、代表: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 六、工 色目人(中亚) 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王实普《西厢记》 七、匠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 3、特点: 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八、娼 ①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 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 式相结合; 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南人” (中国南方人) 九、儒 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十、丐
复习提问: 1、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董仲 舒新儒学的内容有哪些? 3、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 展的影响。
第11课
平阴一中
高二历史组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引导学生透过戏曲发展演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 的轨迹,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影音资料、历史图片、知识结构图等直观 形象结合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难点】戏剧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举例说明世俗化趋势在绘画、文 学、戏剧领域的表现?原因?
表现: (1)绘画:民间风情画(宋代、明清)
(2)文学: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戏剧:宋代南戏、元杂剧、京剧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城市发展、 文化普及
2、列举宋代思想文化繁盛的表现、原因?
表现:(1)思想:理学兴起 (2)书法:宋四家 绘画:文人画、民间风情画 文学:宋词 戏剧: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