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详解
2、分享:
怎样找到的?说说自己指纹的独特性。
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为下一个活动铺垫。
印完手印的卫生问题。
3
魔镜,魔镜,我是谁
引导学生由观察外部特征向内在的思考。
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认识自我的方法是结合自己和他人的评价。
1、照镜子
(1)活动介绍:观察自己身上独有的特点,小组分享
(2)完成魔镜卡一(适当时候出示形容词表)
我是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
……
(注意引导学生从外在到内在尽量多的填写)
(3)组内分享
2、魔镜
(1)活动介绍:每小组以写的最多的同学开始,组内其他同学模仿该同学的动作、语言,也可以说出他像什么动植物、物品或颜色,并说明理由,比如:他像小闹钟,他做事总是很准时,而且总是像秒针一样快乐不停歇。再说出他的两个优点和一个不足。
活动内容
辅导重点:认识和接纳自己与别人的独特性。
辅导难点: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自己,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活动目标
1、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2、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自己,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3、思考“怎样做更好的自己”,在社会角色中应该怎样做。
4、认识和接纳自己与别人的独特性,珍视自己,珍视他人。
以动物喻人,使学生发现自己不喜欢的人身上同样有其可圈点之处,思考如何与其相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怎样做最好的自己?
回过头去想一想,进入教室选择时,没有选择或者不喜欢的动物们身上的独特点。
当不同个性的人遇到一起,应该怎样相处?
5
小结
拓展
(视学生情况选择)
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把自己放在社会环境中,思考自己是谁,应该怎样做好自己。更提醒学生自己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在一定环境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从而丰富对自我的认识。
学生准备:小镜子
活动过程
活动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1
热身游戏、分组:动物世界大Party
体会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由动物映射人
1、活动介绍:
(1)在动物卡片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卡片
注:不要让别人看到
(2)模仿所选卡片上动物的声音或动作、神态等。
(3)根据声音、动作、神态找到与自己卡片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
2、分享:
组内分享,为什么选择这种动物?怎样找到自己的小组的?谈谈感受
选取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
2
小手印
从学生自己身体中最小的一部分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1、活动介绍与要求:
(1)每小组一张指纹卡、一盒印泥
(2)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指纹印在指纹卡上
提示:仔细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指纹的大小、纹理等的特点
(3)将各组指纹卡打乱顺序,重新摆在不同的座位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指纹找到自己所在组的位置。
心理学先驱冯特·詹姆斯的理论中就涉及到了自我。在20年代初西方心理学研究自我的高潮中,库里·米德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埃里克森对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作了详尽的阐述。他把青少年时期称作“同一性及同一性混乱”时期,认为青少年必须通过积极的探求、亲身的体验来获得自我同一感,防止角色混乱和消极同一性。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认识、评价决定了对自己的态度。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小学高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心理的养成。处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只有表面行为的认识,而从未对自己内部品质做深入评价。有些学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对自己有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所以这时对学生进行团队辅导特别有价值。
活动流程示意
一、热身游戏、分组:动物世界大Party
二、活动一:小小手印
三、活动二:魔镜,魔镜,我是谁
四、提升:回想动物选择中自己没有选择的动物身上的独特点。以动物喻人。
五、小结拓展:在家里我是谁?在学校、在路上、旅游、购物时我又是谁?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卡片(猴子、大象、老虎、孔雀、老鹰、海豚)、卡片箱、指纹卡、印泥、形容词表、“魔镜”卡片
背景分析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在逐渐发展着。小学时期(童年期),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描述发展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是模糊、不大自觉、被动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多少认识,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或者是转达教师、家长或其他成人对他的评价。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但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从发展角度、问题角度看,大凡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我认知的问题,存在自我评价的问题。“我是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就是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一个方面移向关注多个方面。《我是谁》这一课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的自我意识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
王利平
学校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官道中心小学
职称
小学高级
课程名称
《我是谁》
课程类别
心理健康教育
学段/年级
小学四年级
班级
4
指导教师
蔡建新
上课时间
2016.10
人数
29
教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点,在各项活动中悦纳自己。从小学中年级、高年级到初中、高中均将其内容作为第一项内容提出。
人对自己的认识容易有偏差和不全面的地方。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需要大家的帮助。就好像脸上有块脏东西,自己看不到,但一照镜子就看到了。这镜子是什么呢?
该同学将同学的评价整理后,完成魔镜卡二
同学眼中:我是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
……
3、对照魔镜卡一、卡二,想一想,在父母、老师眼里我是什么样子。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分享、提升
“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适时提出这一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根据正确的认知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