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曹龙骐《金融学》第二版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曹龙骐《金融学》第二版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回本章
* 不足:
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 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②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对货币供给 量的控制存在有一定的时滞。
至下节
回本章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至下节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㈢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及其特点
涵义:指各类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央银行证 券或私人票据等)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必 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特点:
①公开性; ②灵活性; ③主动性; ④直接性。
图示 公开市场业务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优越性: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
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 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 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4)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图示 货币政策三要素及其关系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内容: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 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基本上不外乎下列四种类型:
①单一目标型,即稳定币值 ②双重目标型,即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 ③三重目标型,即前两个目标加上国际收支平衡 ④四重目标型,即前三个目标加上充分就业
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 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 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
缺点:
①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②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 意图的波动; ③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 银行的经营预期。
3.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 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只有因势 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 中介指标的涵义及其标准:
* 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 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可测性; ②可控性; ③相关性; ④抗干扰性。
2.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 优点: 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②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③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 ④可以明确地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3.我国拓展再贴现政策的思路
观念上的转变。必须大力宣传票据贴现及再贴现知识,
努力创造适宜于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的社会氛围和环 境。
体制上的完善。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
票据市场;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
运用上的配套。再贴现要与超额准备金的管理相结合;
再贴现要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相配合;逐步实现银行商 业化经营和利率的市场化;建立企业信誉评级和信誉档 案等制度等,对于完善和运用再贴现政策都是非常必要 的。
㈡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及其作用
涵义: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 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 策工具。 作用:再贴现政策是国外央行最早使用的货币政策工 具,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 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 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一个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别,因 时期不同而不一致、因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图表 西方七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化一览表(二战以后)
2.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1)稳定币值。即稳定货币的价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
通中的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这样稳定币值就成了稳定货币 购买力的简称。
回目录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理论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至下章
回本章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 具有较强的弹性;
2.效果和局限性
效果表现: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 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力度大、反 应快的“烈药”。 局限性:
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 常调控的工具;
②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大小不一致。
3.我国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法
按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制定多层次的存款准备金率; 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央行总行统一使用的办法; 协调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 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 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 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涵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 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 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 信用的目标。
至下节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1. 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
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 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2.构成要素: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即:①货币
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3.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