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 1.1 第1课时 正弦定理(1)
第1章 1.1 第1课时 正弦定理(1)
双 基
合 作 探 究
∴sin
A=asicn
C=2×
3 2=
6
2 2.
•
课 时 分 层
攻 重 难
∵c>a,∴C>A,∴A=π4,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B=π-π3-π4=51π2.
当
主
堂
预 习 •
∵sinc C=sinb B,
达 标 •
探
固
新 知
5π
∴b=cssiinnCB=
6·sin 12 π
双 基
A
层
作 业
难
+12sin A= 23×(-102)+12×7102=7
2- 20
6 .
返 首页自当来自主堂预
达
习 •
[规律方法] 已知两角与一边求解三角形问题的基本解法
标 •
探
固
新
1.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可由正弦定理求另一边,再由三角形内 双
知
基
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最后由正弦定理求第三边.
合 作
堂
预
达
习 •
∴三角形有两解.
标 •
探
固
新
双
知
基
合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
层
攻
作
重 难
业
(3)
(4)
(4)如图(4),∵h=bsin A=1,∴a=h,∴三角形有一解.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母题探究:1.(变结论)本例(3)中 b=10,A=60°不变,当边 a 在什么范围 标
•
•
探 新
内取值时,三角形无解?
双 基
2.在△ABC 中,若 A<90°,则 a,b 满足什么条件时,此△ABC 有且只
合
作 探
有一解?
课 时
究 •
[提示] 当 a=bsin A 或 a>b 时,△ABC 的解是唯一的.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3.探究 2 中的△ABC 会有两解吗?
业
[提示] 当 bsin A<a<b 时,△ABC 有两解.
究
课 时 分
• 攻
因为 sin A≤1.所以 A 不存在,即无解.
层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规律方法]
达
习
标
• 探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
• 固
新
双
知 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基
合 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
课 时
究
分
•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主
当 B=120°时,
当 堂
预
达
习 •
C=180°-(A+B)=180°-(30°+120°)=30°,
标 •
探
固
新 知
c=bssiinnBC= s3insi1n2300°°=1.
双 基
合 作 探
(2)根据正弦定理,sin A=asibn B=
3sin 1
120°=23>1.
2×
2 2=
3
固 双 基
合
作
探 2 3.
究
•
攻 重
[答案] 2 3
难
2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当
主
堂
预
已知两角及任一边解三角形
达
习
标
•
•
探 新
(1)在△ABC 中,已知∠BAC=60°,∠ABC=45°,BC= 3,则
固 双
知
基
AC=________.
合 作 探
2.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个角, 课
探
时
究 •
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主
[跟踪训练]
当 堂
预
达
习
• 探
1.在△ABC 中,若 tan A=31,C=150°,BC=1,求 AB,AC 的值.
标
• 固
新 知
[解] ∵tan A=31,∴sin A= 1100,cos A=31010.
作
课
探 究
提醒:如果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
时 分
• 攻
锐角,这时由正弦值可求两个角,要分类讨论.
层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跟踪训练]
当
主
堂
预 习 •
2.在△ABC 中,c= 6,C=π3,a=2,求 A,B,b.
达 标 •
探
固
新 知
[解] ∵sina A=sinc C,
固 双
知
基
合 作
[解] A 为锐角,当 a<bsin A 即 a<10×sin 60°=5 3时,三角形无解. 课
探
时
究
分
•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2.(变结论)本例(4)中,b=2,A=30°不变,当边 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 堂
预
达
习 •
三角形有两解?
标 •
探
固
新
双
知
[解] A 为锐角,当 bsin A<a<b 时,三角形有两解.
堂 达 标
• 探 新 知
所以AB2=63⇒AB=5 2.
• 固 双 基
25
合 作 探
②cos A=-cos(B+C)=sin Bsin C-cos Bcos C,所以 cos A=-102,
课 时
究
分
• 攻
重
又因为
A
是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sin
A=7 10 2,所以
cosA-6π=
3 2 cos
预
习 • 探
sin∠ACABC=sin∠BCBAC,
达
标 • 固
新
双
知
所以 AC=sin ∠BCBAC×sin ∠ABC=
3× 3
22=
2.
基
合
2
作
课
探 究
[答案] 2
时 分
•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2)①因为 B 为三角形的内角且 cos B=45,
自
当
主 预 习
所以 sin B=53,因为siAnBC=sAinCB,
返
首
页
自
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当
主
堂
预 习
(1)a=5,b=4,A=120°;
达 标
• 探
(2)a=7,b=14,A=150°;
• 固
新
双
知
(3)a=9,b=10,A=60°;
基
合
(4)a=1,b=2,A=30°.
作
课
探
时
究 •
[思路探究] 根据已知条件画图,依据高和图形判断解的个数.
业
返 首 页
自 主
2.解斜三角形
当 堂
预
达
习 •
(1)解斜三角形是指由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中的 三 个元素(至少有一
标 •
探
固
新 个是边),求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
双
知
基
(2)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
合 作
①已知 两角与任一边 ,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课
探
时
究 •
②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
业
难
[答案] 105°
返
首
页
自 主
3.在△ABC 中,A=30°,B=120°,b=12,则 a+c=________.
第1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
第1课时 正弦定理(1)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
探
固
新
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了解正弦定理的 双
知
基
推导过程.(重点)2.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的度量问题.(难
合 作
点)3.解三角形时增解或漏解.(易错点)
课
探
时
究
分
•
层
攻
作
双 基
合
由正弦定理得
作
课
探
究 • 攻
AB=BCsisninAC=1×sin10150°=
10 2.
时 分 层 作
重 难
10
业
又 A+B+C=180°,∴B=180°-A-C=30°-A.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预
∴sin B=sin(30°-A)
堂 达
习
标
•
=sin 30°cos A-cos 30°sin A
时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