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题名称:科目:评价者姓名:
本评价共分为两大部分:学生评价部分及听课教师评价部分。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教师评价部分则是让听课教师也能对我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提出建议,以期从中获益,从而使自己进步!
学生评价部分: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附表一:共30分)+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附表二:共20分)+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附表三:共30分)+小组协作互评表得分(附表四:共20分)。

教师评价部分为附表五。

附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共30分)
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分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141285
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0853
熟练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进行解题
与应用
141285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自主探索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10853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
调性问题
10853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8642
情感与态度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
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8642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
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10853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
问题。

8642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
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642
备注:1、评价得分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计算总分后取平均值。

2.评价得分要把100分制换算成30分制。

附表二: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共20分)
表二:学生学习感受评价表(共20分)
学生姓名所在班级课题内容
评价指标评价分值学生反思具体内容评价得分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共7分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共5分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在小组合作方面,共2分
在课堂参与方面,共2分
在练习方面,共2分
其他方面补充说明,共2分
附表三: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共30分)
表三: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
汇报组别汇报主题
汇报人评价者评价者组别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得分作品的内容(55分)观点明确,设计的方案有一定的创造性15
条理清晰10
内容无科学性错误10
内容完整10
突出了所选择的主题10
作品的制作水平(15分)排版合理4
无链接错误3
界面美观3
能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
5
视频)
汇报者的表现(10分)表情自然2
表达清晰2
回答问题有针对性4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小组协作学习(20分)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6
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7
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
7

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
备注:1.本表针对该生所在小组作评价,对该生的评价还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分配。

对于每个小组都有N张这种评价表,取所有评价表的均值作为对该小组的评价得分。

2.评价得分要把100分制换算成30分制。

附表四:小组协作互评表(共20分)
表四:小组协作互评表
编号评价项目
小组成
员1
小组成
员2
小组成
员3
小组成
员4
1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3分)。

2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3分)。

3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3分)。

4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3分)。

5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3分)6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3分)
7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2分)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2分)
每位成员得分总和
附表五: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表五: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姓 名 学 校
授课班级
备注
学 科
时 间
评课人
等级(分值) 课 题
A 指标
B 指标
C 评价指标
优 良 中 差 教学 设计 (25)
教学目标(10)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

2、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9-10 8 6-7 3-5
教学
内容
(15)
1、知识结构合理,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2、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
实际,适时适量拓展。

3、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4-15 12-13
9-11
5-8
教 学 实 施
(55) 教 学 过 程 (15) 1、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
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活学生思维,能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
同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14-15 12-13 9-11 5-8
教学
方法
(15)
1、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善于鼓励学生,点评适宜。

2、根据教学实际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充分体
现学科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14-15 12-13
9-11 5-8
学生
1、参与态度:热情高,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14-15 12-13
9-11 5-8
为课堂教学评价参考依据,鉴于班级或学生的条件不同,评价时应酌情考虑,降低标准,在相对比较下确定等级。

活动 (15) 意识强。

2、参与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
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和有效的合作。

3、参与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教师 素养 (10) 1、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
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良好独特的教学风格。

2、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
书规范。

9-10 8 6-7 3-5
教学 效果(20) 三维
目标 达成度
(20)
1、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获得的知识扎实。

2、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3、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8-20 16-17 12-15 6-11
简评
写教学特点以及建议:
合计 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