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化智慧之花——成语(教案)

中华文化智慧之花——成语(教案)

(过渡)在悠久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出异彩纷呈的文化和艺术。成语,无疑是光彩夺目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亮丽的珍珠,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人自身素质、文化修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准则。
2、成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⑴成语体现一个人的学识
新华社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举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4比较积累
三小组同学例举一下六类成语,比较各组同学成语积累量。
衣食类、动物类、兵器类
住行类、植物类、做人类
5小结:成语积累方法对策
⑴用心:多看多听多用
⑵留心:有的放矢积累
⑶恒心:比较、联想、会通。
(三)小试牛刀——尝试成语运用
1、读下面三段话,看看什么地方能换上成语,并读一读句子,看看句子有什么变化?
(过渡)有人把成语誉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而我认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1、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语言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比喻贪婪刻薄,吝啬至极。”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急转直下,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二、讲授新课
明确教学任务及环节
(一)追根溯源——探究成语来源
江阴商业职业高级中学
教案
教师姓名
吴冬霞
授课班级
09电子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日期
2012年6月12日第19周
授课时数
1
授课章节名称
成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教学目的
1.明确成语的来源。
2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3.培养学生骨干,培养学生独立学语文的能力,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一)
昨天天气不错,爸爸说带我去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
风和日丽意外之喜
的快要发狂了。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工作很辛苦,常
欣喜若狂早出晚归
常累得一点劲都没了,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人未出门,可我恨不得立刻
筋疲力尽
就到公园。来到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看看满天各种颜色的风筝,我
人山人海五颜六色
沧海桑田。
②、寓言故事:
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南辕北辙、惊弓之鸟、
买椟还珠、滥竽充数、揠苗助长、愚公移山、
掩耳盗铃、坐井观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郑人买履、叶公好龙。
③.历史故事:
朝秦暮楚、退避三舍、负荆请罪、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望梅止渴、三顾茅庐、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⑵成语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中央台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位参赛歌手的唱功赢得了广大评委的一致称赞,随后著名学者余秋雨向她提出了一个成语题,请解释“杯水车薪”的含义。
一下子都等不了了,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湖边。
迫不及待
(二)
小姐我年芳一十有三,正值大好年龄,谁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豆蔻年华
万树“痘”花开”。自从来了这几位“不请自来的客人”我的光辉形象自
不速之客
此一难再也光鲜不起来。它们有的埋伏在“草丛”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
一蹶不振忽隐忽现
隐没,不容易捉摸,有的居然自以为了不起神气地在大街(脑门)溜哒。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教师小结: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2.寓言故事3.历史故事4.文人作品5.外来文化
学生练习:露一小手——根据成语的五大来源,连线.
(二)积少成多——扩大成语积累
1猜谜
看图片猜成语——小组内合作、组外竞赛。
神出鬼没神气活现
走Hale Waihona Puke 摇摆,真是不顾国法和天理了,为了我娇嫩的小脸,跟你们拼了!
大摇大摆无法无天
(三)
我乘着云,驾着雾,抬头放眼四周,周围是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的亭
腾云驾雾举目四望金碧辉煌
台楼阁。迎面走来一位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的老爷
鹤发童颜
爷,他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地说:“小朋友,欢迎你到成语王国来饱览美
指鹿为马、萧规曹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④文人作品:
“高山流水”不是高山上的流水。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大意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鉴赏音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洛阳纸贵”《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目无全牛”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眉开眼笑
景。”我激动得不能自己控制地赞叹:“这里的风景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
情不自禁如诗如画
真是美好得让人不能承受啊!”
美不胜收
小结: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成语能达到言简意赅、形象传神、生动活泼的语言效果
三、课堂总结:
成语简洁精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有如下收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文章增色,语言生动。大量了解成语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旅游、公关、阅读等方面增添无穷的生活乐趣。
2用十二属相填成语
_目寸光 老_舐犊 _视眈眈
守株待_ 望子成_ 画_添足
_到成功 顺手牵_ 尖嘴_腮
闻_起舞 _急跳墙 狼奔_突
3成语接龙
洁身自( )事多( )杵成( )锋相( )症下药
老生常( )虎色( )本加( )兵秣( )到成功
好景不( )歌当( )笑不( )天独( )颜无耻
毛遂自( )贤举( )者为( )出无( )落孙山
(二)积少成多——扩大成语积累
(三)小试牛刀——尝试成语运用
(一)追根溯源——探究成语来源
学生活动:猜一小会儿——看图猜成语(幻灯片)
展示几幅有关成语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代表的成语。并讲述相关故事,然后自然过渡到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传说: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羿射九日、八仙过海、吴刚伐桂、
教学重点
明确成语的来源,尝试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尝试成语的运用。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
ppt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比较流畅,效果较好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建议,就是同学们必须在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答不上来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请问刚才老师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生答:成语)
⑤外来文化
五体投地【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唯我独尊:【解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火中取栗:【释义】火:炉火。栗:板栗,坚果。偷取炉火里烤熟了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希望这节课能抛砖引玉,激发同学们学成语学语文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说明:教师备课笔记由学校自订式样并附后
教案用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