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公开课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公开课


喻意性歇后语
•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课堂活动4: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2、赶鸭子上架 直言不讳 强人所难 吹毛求疵
3、横挑鼻子竖挑眼
4、好虎架不住群狼 6、此地无银三百两
【解析】:
3.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 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4.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 谋已久。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三、用错对象
5、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
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6、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解析】: 5.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 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含褒义,形容藏书 非常多。 6.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 巧妙。
【解析】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二、褒贬失当
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
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 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
可谓处心积虑。
谐音性歇后语
• • • • • • • •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1.什么是成语?
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 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成语大多 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1)来源于历史故事 (2)来源于寓言故事 (3)来源于神话传说 (4)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
2.成语有哪些来源?
成语的来源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按分类连线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人心齐,泰山移 • 喝水不忘挖井人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 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 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 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 语言宝库中的瑰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
她的风采。
学 习 目 标
• 1、了解熟语,特别是成语 的特点及类型。
• 2、能正确使用熟语,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 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 是句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 俗的少,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 而且贬义的较多。
2、谚语——说句俗话

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 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 类。一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 谚语,另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 的。
四、不合情境
7、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 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 了大坝。
【解析】: 7.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 步行代替乘车。中性,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
熟语的兄弟姐妹
1、惯用语——打比方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 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背黑锅 穿小鞋 敲竹杠 翘辫子 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 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比喻人死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 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 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 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
开小差 踢皮球 戴高帽 开绿灯 唱黑脸 挖墙脚 唱对台戏 钻牛角尖 捅马蜂窝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风得意 )——(孟郊-《登科后》)
高考成语练习
一、望文生义
【解读】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想当 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
【例1】这部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 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 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例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 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格言谚语——具有哲理的
言简意赅的语句
• 1.知识就是力量。 •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3.事实胜于雄辩。
•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歇后语——猜谜语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 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 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如: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3)老生常( 变)本加(厉)兵秣(马)到成功 谈)虎色( 4)好景不( 长)歌当(哭)笑不( 得)天独( 厚)颜无耻
好 对 5)洁身自( )事多( 磨 )杵成( 针 )锋相( )症下药
课堂活动3 根据古诗文写成语:
1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 ( 鞭长莫及 ) 2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发人深省 )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见义勇为 )
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熟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语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谚语
歇后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 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熟语老大哥:
熟 语 老 大 哥
自主学习
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 “熟语老大哥: 成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特别是成语。
成语之先热热身
请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礼貌是我们 的传统美德。在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 成语有( );夫妻之间要互相 尊重,成语有( );对待客人 要热情周到,让客人像在家里一样,成 语有( );举止要文雅礼貌, 成语有( )等。
熟语
• 熟语是短语中的特殊类型,是汉语 的精华,借用课本上的三句话,就 是:熟语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 影,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我 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把这颗明珠采 撷到手。
1 .D A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贬义;B项:“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C项: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2.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 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 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 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狠,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 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 钉,铆是铆,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 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寡不敌众 5、躲过了风暴又遭雨 祸不单行 欲盖弥彰
总结:
1、结构上的稳固性
熟语的特征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形式
课后作业:
•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78 页的课后习题。
选择题
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 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 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拖延下去, 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 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5 B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A 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 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C 钉是钉,卯是卯: 喻做事认真。D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女娲补天 黔驴技穷 四面楚歌 老骥伏枥 回头是岸
• 课堂活动1:
• 1、看图说出成语 • 2 、成语接龙 • 3、 根据古诗文写成语
看 图 猜 成语
鹤立鸡群
自圆其说
九牛二虎
落井下石
心中有数
指鹿为马
课堂活动2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1)向隅而( )不成( 声 )泪俱( 下 )里巴( )欢马叫 泣 人 2)毛遂自( 荐)贤举( 能 )者为( 师 )出无( 名 )落孙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