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作用类试题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作用类试题解题思路


问:“开颜”一词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开颜一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 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
统摄全诗,首联交代了造访朋友新居, 颔联描写了周围景色的优美,颈联暗示了 主人品位高雅,尾联表现了宾主志同道合 ,逐层交代了开颜的原因。(2分)
学习感悟
1、情感准确,分析具体 2、审清题干,选词得当 2、思路清晰,角度全面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首句中“悠悠”一词在诗中有何作用?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 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 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重温一模:
水调歌头•隐括①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 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②客, 何必独沾衣。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参考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
波涛汹涌,气势宏大的景象。营造出恢弘 雄壮的意境。(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 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为诗人赞 美唐朝一统天下作铺垫。(3分)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 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 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 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 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 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注】①隐括:指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词 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1)分析上阕“空翠渺烟霏”一句的作用。(4分)
分析上阕“空翠渺烟霏”一句的作用。(4分)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作用类试题解题思路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鉴赏中作用类试题的 几种类型 2、掌握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高考中的这些题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1 2012年山东卷 2012年全国大纲卷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2009年山东卷 2009年广东卷 2006年安徽卷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 么用意?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 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 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感谢指导!
自主命题:
以小组为单位,对《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进行自主命题,要求:
1、所出题目必须为作用类试题。 2、所设置的问题要简洁明了,并设置分值。 3、制定所设问题的参考答案及得分点。
【2015年江苏卷】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 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 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 《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 仓促。
参考答案:
内容方面的作用
描绘了一幅山色空翠、烟霏飘渺的画面,
营造了悠远空灵(飘渺幽静)的意境,蕴含
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追求或热爱(蕴含着作
者时逢佳节,齐山登高的愉悦之情);(3
分)承接上文,是对“何处”巧妙回答(与
““何处”句构成设问,结构严谨)。
情感方面作用
结构方面作用
真题体验: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承上启下。“聚”字结上,总结 前三句对朋友相聚场景的描写, “散”字启下,引出与朋友分别之 后的感受。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 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以景写情,烘 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为第三句“客 心孤回” 作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