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广告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大纲审定人: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

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34学时)一、《诗经·关雎》*(1课时)1、关于《关雎》的主题;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思考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二、《诗经·伯兮》*(1课时)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思考题: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

三、《诗经·采薇》(1学时)1、《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

2、《采薇》的内容分析: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之因。

中间两章追述紧张的战斗生活。

最后一章由追忆过去转入眼前。

3、《采薇》的艺术:兴与赋的结合;概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

4、《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

思考题:(1)《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2)从《姜斋诗话》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

四、《楚辞·山鬼》(1课时)1、《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

《九歌》与楚地民歌;《九章》与屈原思想生平。

2、《山鬼》形象与主题。

关于《山鬼》形象主题的几种争论;人神恋歌。

3、《山鬼》内容与艺术。

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

4、《楚辞》的流变。

思考题: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

五、《左传·晋楚城濮之战》(2学时)1、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

战争发生的原因:深层原因——晋楚争霸;直接原因——宋国背楚向晋,晋灭曹卫。

战后对时局的影响:晋国称霸。

2、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完整曲折;叙述线索明暗交错;事件剪裁详略结合。

3、人物的语言与形象。

文中主要人物子玉、先轸、子犯、栾枝均是通过各自的语言透出其个性与性格特点。

思考题: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六、《论语·侍坐章》(1学时)1、《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编撰;《论语》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味。

2、《侍坐章》的文学色彩。

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界。

思考题:(1)《侍坐章》的人物与语言。

(2)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学色彩。

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2学时)1、《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格的不同。

2、《孟子》的论辩艺术。

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

3、《孟子》文章的影响。

对韩愈、三苏、桐城派的影响。

思考题:《孟子》的论辩技巧。

八、《庄子·逍遥游》(3课时)1、庄子简介。

2、《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

荒唐之言: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鲲鹏展翅: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寓意的哲理与诗性。

思考题:《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

九、李斯《谏逐客书》(2课时)1、背景与中心思想。

2、艺术分析。

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势。

思考题:《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

十、《汉乐府·陌上桑》(1课时)1、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

2、罗敷形象的创造。

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

思考题:(1)试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侧面渲染手法。

(2)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形象塑造方法十一、《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课时)1、解题。

《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2、艺术。

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

思考题:情景交融的艺术。

十二、司马迁《项羽本纪》(4课时)1、史学价值。

2、文学价值。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

思考题:(1)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

(2)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

十三、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1课时)1、组诗的内容。

2、艺术分析。

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

思考题:(1)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

(2)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

十四、曹丕《燕歌行》*(1课时)1、解题。

《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

2、内容与层次。

3、艺术分析。

秋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

思考题:(1)曹丕诗歌的“文士气”。

(2)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

十五、曹植《白马篇》*(2课时)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

思考题:《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

十六、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1课时)1、《咏怀诗》生成的原因。

2、《咏怀诗》的基本内容。

3、“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讲分析。

思考题:“夜中不能寐”抒情的基本特点。

十七、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1课时)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对比的艺术。

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引史中的对比。

十八、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2课时)1、“少无适俗韵”讲析。

2、“结庐在人境”讲析。

3、陶诗艺术风格。

第一,自然——取景、写心、写意;第二,平淡——情淡、语淡、结构淡;第三,玄远——质而绮、癯而腴;第四,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

思考题:陶诗情、景、理的统一。

十九、谢灵运《登池上楼》*(1学时)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精雕细刻——诗的技巧。

思考题:(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

(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异同。

二十、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学时)1、解题。

2、“对案不能食”的讲析。

3、鲍照与七言歌行体。

思考题:(1)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

(2)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

二十一、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学时)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情感。

4、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思考题: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

二十二、《西洲曲》*(1课时)1、解题。

2、《西洲曲》讲析。

3、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选取生活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整体情韵不同。

思考题: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二十三、曹植《洛神赋》(2学时)1、赋的创作时间。

2、凄艳的爱情传说。

3、赋的内容与主题。

4、赋的表现艺术。

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

5、与《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

思考题:《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二十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课时)1、关于“序言”。

2、结构与层次。

3、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4、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

思考题:(1)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2)简析赋所表达情感的深微特点。

阅读篇目:《夸父逐日》、《鯀禹治水》、《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蒹葭》、《丰年》、《湘君》、《湘夫人》、《秦誓》、《晋公子重耳出亡》、《冯谖客孟尝君》、《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鱼我所欲也章》、《劝学章》、《公输章》、《过秦论》(上)、《陈涉世家》、《报任少卿书》、《苏武传》、《蒿里》、《悲愤诗》、《名都篇》、《泰山梁甫行》、《吁嗟篇》、《情诗》、《悼亡诗》、《咏史》(弱冠弄柔翰)、《咏荆轲》、《读山海经》、《玉阶怨》、《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拟咏怀》、《登楼赋》、《小园赋》、《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出师表》、《求自试表》、《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参考书目:袁轲《中国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朱熹《诗经集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

金开诚《楚辞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朱熹《楚辞集注》(蒋立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牛洪恩《战国策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柳桥《庄子译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二学期唐宋文学作品选(34学时)一、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学时)1、本文的性质。

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