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公元前8至6世纪,随着城邦的兴 起和殖民地运动的发展,希腊的政治、 经济和城邦,曾经扩展到东至小亚细 亚、叙利亚,西至意大利南部、西西 里岛,南至埃及、利比亚北部,北至 爱琴海北岸和黑海这样广大的区域, 甚至今天法国的马赛和西班牙的部分 地区,都有过希腊的移民和城邦。所 以,可以说古代希腊的地域差不多包 括了地中海沿岸的全部。
3.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家 庭伦理本位,而以个人为社会本 位。
在西方的观念里,只有个人得到充分的发 展才能有社会的充分发展。
4.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 强调多元政治和民本主义。
欧洲历史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文 化来源的多样性,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和地 域上的分散性。无论是古代的罗马帝国、 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是拿破仑帝国和 第三帝国都不过是些松散的集合体。统一 的时间远远没有分散的时间长。文艺复兴 以来,民族国家林立,文化各现异彩,政 治体制五花八门。
1.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强调人 是万物之灵,从以人为中心 的观点出发,主张人可以认 识自然,控制自然,征服自 然。
从古希腊泰勒斯的自然哲学开始, 探索自然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为人类服务就成为欧洲思想的主流。 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重新 发现了人,使人经过上千年的教会统 治之后又一次成了世界的中心,在此 基础上,发现了世界。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史西方哲学发展史上 的第一个高峰时代。古希腊的哲学,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好的知识图 景。从总体上看,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自然哲学 第二阶段:人的哲学 第三阶段:哲学理论系统化
第一阶段:自然哲学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哲学家们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本 体论问题,即宇宙本原问题,讨论了万 物的起源或生成的问题。由于哲学家居 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古希腊哲学的不 同学派,如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等。
西方文化的发展有两个来源:古希 腊、古罗马文化及古代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化莫定了西方的理性精神、 人文与科学精神,古罗马文化是西方 法制传统的基础,一部罗马法从根本 上规定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古代 基督教文化决定了西方文化的终极价 值取向,为西方文化蒙上了浓重的宗 教色彩。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 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希腊半 岛是古希腊的主要领域,它分成北、 中、南三部分,爱琴海是希腊文化也 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代表了最初的 西方海洋文化。爱琴海地区的范围: 北起色雷斯,南到克里特,西起希腊 本土,东达塞浦路斯。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 公元前322)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最后完 成了希腊哲学的系统化:致力于吸收原 子论和理念论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他的 思想在探索中带有调和折衷的特点。他 提出的科学分类的思想,是最早的学科 划分:理论学术、实用学术、制造学术, 从对象上规定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三阶段:哲学理论系统化
黑格尔认为,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 柏拉图开始的,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 347)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继承并发 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探究事物的共 同本质,理性的对象是普遍的、一般 的东西。他所创立的理念论哲学,对 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西方的智慧》,[英],伯特 兰·罗素著,亚北译,中国妇女 出版社,2004.1 《外国教育通史》,腾大春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2
西方文化的几个特点
西方文化,特别是现代西方 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海洋文化, 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同 中国的以安土重迁为特点守成性 的大陆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有以 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他主张土和水是本原,宣称一切 出于土和水。在认识问题上,他具有 某种怀疑论倾向,认为没人能认识神 灵和真理,“只是意见决定着一切”。 巴门尼德接受和改造了克塞诺芬 尼关于神的思想,创立了著名的存在 哲学。
第二阶段:人的哲学
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进入稳 定时期,随后的两个世纪,是古希腊 的全盛时期,历史上称做“古典时 代”。在哲学上由自然哲学转向了人 的哲学,由对自然的认识转向了对人 的认识。“智者学派”的出现是这一 转折的重要标志。
米利都学派 爱菲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埃利亚学派
哲学是在神话思维、原始宗教意 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理性发展 的产物。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 慧代替想象,摒弃以超自然的动因作 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 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
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派别——米利都学派 对本体间题的认识,就是立足于经验的事实 基础上,对自然界的认识。泰勒斯(Thales, 公元前636-546),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 是欧洲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 他年轻时曾游历埃及和巴比伦,学习了几何 学和天文学,从事过多方面的科学活动。他 提出了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万物的 “始基”或本原是水,万物生于水,又复归 于水。
他认为,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是对 立的,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存 在,在感性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 不变的、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 界。他引导人们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 深究精神的本质,形成了西方的文化 精神和哲学特点。这一理念思想中所 蕴含着的神秘主义和丰富的诗意联想, 使人对宇宙、自然和自我的探索精神 进一步加强。而他的建立在理念论基 础上的《理想国》,正是西方理想的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 年公元前532)及其所代表的学派,把 “数”看作本原,把一切事物都看成 是由一定的数及其关系构成的,表现 了数的和谐性,试图用“数”说明万 物的生成。这显然是建立在数学科学 之上所产生的思想,表现了人类思维 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向抽象化发展的倾 向。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承 先启后、开始转变哲学研究方向的流 派,以其主要代表人物出生和活动在 此地而得名。它的奠基人是克塞诺芬 尼,创始人是巴门尼德,保卫者是芝 诺。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公元前480-公元前408) 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 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 在的尺度。”这句话表明了人们开始 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主体自我意识的 觉醒。
苏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 468-400 )在智者学派的基础上,把 哲学探究的对象直接指向人本身。在 他的一生中,经历了雅典全盛和开始 衰落的时期,体验了雅典繁荣的顶点 和不幸的开始。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 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 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 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 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 灭。” “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太阳啊,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 断地更新!“
他之所以选择火作为本原,显然是 因为火更富于变动性,更能创造一切, 毁灭一切。在万物流动的自然观基础 上,他提出逻各斯.doc(Lgos)的概 念,看到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变 化的内在逻辑,在人类对客观规律的 认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存在本身, 哲学应该研究最基本的存在。他提出 了有名的三段论,为逻辑学的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修辞学》和 《诗学》,莫定了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的基础,也是欧洲最早的系统性的美 学专著。
他以“中道”思想为原则建立的 伦理学理论,把善与美德作为人生的 目标,创立了西方式的幸福论。他在 政治学方面强调“人在本性上是政治 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城邦社会中, 人类社会只有通过城邦国家的政治才 能实现最高的善,描绘了一幅美好的 政治理想图景。
严格意义上说,智者不是一个统一 的学派,而是一个有共同职业的社会 阶层,是公元前五世纪至前四世纪活 跃在古希腊各邦的一批职业教师、演 说家、作家。他们以教书为业、教授 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辩论 术”,自称“有智慧的人”。公元前 五世纪的后半叶,“智者”一词才获 得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以收费授徒为 职业的一部分人的专有名称,即职业 教师。
他更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自称为 “雅典的牛虻”,时刻催促着雅典这 匹骏马。“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 恶,知识与德性是一致的,理性是人 的灵魂的本质,认识你自己,揭示自 我,获得知识,他成了欧洲理性主义 的奠基人。他从理论上,亦从实践上, 完成了哲学家的使命,为真理、为荣 誉、为法律,即为整个理想而献身。
万物起源于“水”的哲学概括, 是依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观察,一切 生物都离不开水。希腊人历来尊重海 洋,把水当作万物的创造者。用自然 的原因去说明自然,从多中求一,从 现象中认识本质,标志着哲学从宗教 神话中脱颖而出。
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赫拉克 利特(Heraclitus,鼎盛期公元前 480),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思想, 发展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 证法思想,是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 观的杰出代表,把运动作为普遍原 则提出来了。
2.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性善论,沿袭基督教的原罪说, 主张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
基督教教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一方面鼓 励人的创造性,大胆地向自然索取; 一方面则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用上 帝的惩罚来制约人的恣意妄为。在某 种意义上,一部西方文化史,就是一 部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或者说 是以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规范人的行为 之间相互角)的思 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于神、关于万 物生成和关于真理性认识。他反对当 时流行的神人同形同性论,主张单一 的、非人格化的、不动的神。在他看 来,“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 能左右一切并且永远不动。他说: “有个唯一伟大之神,乃神灵与人类 的至尊,形体与思想都有别于世俗凡 身”。
这些职业教师适应社会民主政治 活动的需要,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 演说,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向 青年人传授辨论的艺术,即雄辩术, 这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是很重要 的工具。智者们广招门徒,收取高额 学费,向年轻人传授文法、修辞、辩 证法,这三门课程是雄辩教育的核心, 被称为“旧三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