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

【好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

【好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B .2,3,4C .1, 2,3D .2,3,52.估计26的值在( ) A .2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4和5之间D .5和6之间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四边相等 B .四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角线互相垂直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 且D 点落在对角线'D 处.若3,4,AB AD ==则ED 的长为( )A .32B .3C .1D .435.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 )A .3B .2C .20D .25 6.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 .正方形B .菱形C .矩形D .梯形7.已知点(﹣2,y 1),(﹣1,y 2),(1,y 3)都在直线y =﹣x+b 上,则y 1,y 2,y 3的值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B .y 1<y 2<y 3C .y 3>y 1>y 2D .y 3>y 1>y 28.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255=- B ()20.50.5-=- C .(2255=D ()20.50.5-=9.如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齐齐哈尔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 如何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下列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 .0点时气温达到最低B .最低气温是零下4℃C .0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D .最高气温是8℃10.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 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 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5+= B .3262= C .235=gD .1333÷= 12.如图,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且∠ADE :∠EDC=3:2,则∠BDE 的度数为( )A .36°B .18°C .27°D .9°二、填空题13.已知51,x =则226x x +-=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Rt 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Ð,C ∠的对边,90C ∠=︒,若:2:3a b =,52c =a 的长为_______.15.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面积为83,E 为AB 的中点,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 +AP 的最小值为______.16.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 于点E 、F ,AB=2,BC=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1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8AC =,6DB =,DH AB ⊥于点H ,则BH =__________.18.果字成熟后从树上落到地面,它落下的高度与经过的时间有如下的关系: 时间t (秒) 0.50.60.70.80.91 落下的高度h (米)50.25⨯ 50.36⨯ 50.49⨯ 50.64⨯ 50.81⨯51⨯如果果子经过2秒落到地上,那么此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米. 19.放学后,小刚和同学边聊边往家走,突然想起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赶紧加快速度,跑步回家.小刚离家的距离()s m 和放学后的时间之间()t min 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小刚边走边聊阶段的行走速度是125/m min ;②小刚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000m ;③小刚回到家时已放学10min ;④小刚从学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0/m min .其中正确的是_____(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上)20.如图,已知函数y ax b =+和y kx =的图象交于点P, 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y ax by kx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21.计算 (1)1148183273-- (2) ()()2(325)4545+-+-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O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为E ,连接DE ,CE .(1)求证:四边形ODEC 为菱形; (2)连接OE ,若BC =2,求OE 的长.23.如图1,在△ABC 中,∠ACB=90°,AC=BC ,∠EAC=90°,点M 为射线AE 上任意一点(不与A 重合),连接CM ,将线段CM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N ,直线NB 分别交直线CM 、射线AE 于点F 、D . (1)直接写出∠NDE 的度数;(2)如图2、图3,当∠EAC 为锐角或钝角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选取其中一种情况加以证明;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4,若∠EAC=15°,∠ACM=60°,直线CM与AB交于G,BD=622,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AM的长.2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衢州某乡镇决定对A、B两村之间的公路进行改造,并有甲工程队从A村向B村方向修筑,乙工程队从B村向A村方向修筑.已知甲工程队先施工3天,乙工程队再开始施工.乙工程队施工几天后因另有任务提前离开,余下的任务有甲工程队单独完成,直到公路修通.下图是甲乙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的长度y(米)与施工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工程队每天修公路多少米?(2)分别求甲、乙工程队修公路的长度y(米)与施工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若该项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一直合作施工,需几天完成?25.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最长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即可.【详解】A.∵12+22≠32,∴以1,2,3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22+32≠42,∴以2,3,4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12+)2=2,∴以1选项正确;D)2+32≠523,5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能熟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寻找小于26的最大平方数和大于26的最小平方数即可. 【详解】解:小于26的最大平方数为25,大于26的最小平方数为3656,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相关定义.3.B解析:B【解析】解:正方形和菱形都满足: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四个角不一定相等,而正方形的四个角一定相等.故选B .4.A解析:A 【解析】 【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再根据折叠可得DEC V ≌'V D EC ,设ED x =,则'=D E x ,''2=-=AD AC CD ,4AE x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2222(4)x x +=-,解方程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3,4AB AD ==, ∴3,4====AB CD AD BC ,90ABC ADC ∠=∠=︒, ∴ABC V 为直角三角形,∴5AC ===,根据折叠可得:DEC V ≌'V D EC ,∴'3==CD CD ,'DE D E =,'90∠=∠=︒CD E ADC , ∴'90∠=︒AD E ,则AD'E △为直角三角形,设ED x =,则'=D E x ,''2=-=AD AC CD ,4AE x =-, 在'V Rt AD 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D D E AE , 即2222(4)x x +=-,解得:32x =,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5.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解析:根据题意,得出如下图形,最短路径为AB的长,AC=20,BC=15,∴AB=25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变曲为直,画出矩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对角线的长度.6.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知中点四边形的各边均等于四边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再根据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即可判断.【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知中点四边形的各边均等于四边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的四条边均相等,即可为菱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7.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直线y=﹣x+b判断出函数图象,y随x的增加而减少,再根据各点横坐标的大小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直线y=﹣x+b,k=﹣1<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2<﹣1<1,∴y1>y2>y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当k>0,y随x增大而增大;当k<0时,y将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所以A,B,C选项均错,解:因为(250.5故选D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图像直接可解答此题.【详解】A.根据图像4时气温最低,故A错误;B.最低气温为零下3℃,故B错误;C.0点到14点之间气温先下降后上升,故C错误;D描述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看图像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看图像得到有用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图可得,甲步行的速度为:240÷4=60米/分,故①正确,乙走完全程用的时间为:2400÷(16×60÷12)=30(分钟),故②错误,乙追上甲用的时间为:16﹣4=12(分钟),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故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弄清题意,读懂图象,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B=,故错误;C 、原式,故C 错误;D 3=,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2.B解析:B 【解析】试题解析:已知∠ADE :∠EDC=3:2⇒∠ADE=54°,∠EDC=36°, 又因为DE ⊥AC ,所以∠DCE=90°-36°=54°,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DOC=180°-2×54°=72° 所以∠BDE=180°-∠DOC-∠DEO=18° 故选B .二、填空题 13.-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解析:-2 【解析】 【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当1x =时,原式21)1)6=+-5126=-+-2=-【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4.4【解析】【分析】设每份为x 则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然后求出a 的长【详解】解:根据题意设每份为x∵∴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负值已舍去)∴;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解析:4 【解析】 【分析】设每份为x ,则2a x =,3=b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然后求出a 的长.【详解】解:根据题意,设每份为x ,∵:2:3a b =,∴2a x =,3=b x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3)(52)x x +=,解得:2x =(负值已舍去),∴4a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边长.15.【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作CE′⊥AB 于E′甲BD 于P′连接ACAP′首先证明E′与E 重合∵AC 关于BD 对称∴当P 与P′重合时PA′+P′E 的值最小∵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面积为8∴AB=解析:23.【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作CE′⊥AB 于E ′,甲BD 于P′,连接AC 、AP′.首先证明E′与E 重合, ∵A 、C 关于BD 对称,∴当P 与P′重合时,PA′+P′E 的值最小,∵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面积为83,∴AB=BC=4,AB·CE′=83,∴CE′=23,由此求出CE 的长=23.故答案为3考点:1、轴对称﹣最短问题,2、菱形的性质16.4【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故答案为:4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OE 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1424 2=⨯⨯=故答案为:4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OE的面积等于△BOF的面积,从而可以判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17.【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的方程求出DH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解析:18 5.【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ABD∆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的方程,求出DH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4,OD=3,AC⊥BD,∴2234+,∵DH⊥AB,∴12⨯AO×BD=12⨯DH×AB,∴4×6=5×DH,∴DH=245,∴222465⎛⎫- ⎪⎝⎭=185.【点睛】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8.20【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到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与的关系为:把代入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由表格得用时间表示高度的关系式为:当时所以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20 解析:20【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到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 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h 与t 的关系为:25h t =,把2t =代入25h t =,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由表格得,用时间()t s 表示高度()h m 的关系式为:25h t =,当2t =时,2525420h =⨯=⨯=.所以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20米.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表找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要求有较强的分析数据和描述数据的能力.能够正确找到h 和t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由0≤t≤8所对应的图象表示小刚边走边聊阶段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判断①;由t=0时s=1000的实际意义可判断②;根据t=10时s=0可判断③;总路程除以所用总时间即可判断④【详解解析:②③④【解析】【分析】由0≤t≤8所对应的图象表示小刚边走边聊阶段,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判断①;由t=0时s=1000的实际意义可判断②;根据t=10时s=0可判断③;总路程除以所用总时间即可判断④.【详解】 ①小刚边走边聊阶段的行走速度是10006008-=50(m/min ),故①错误; ②当t=0时,s=1000,即小刚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000m ,故②正确;③当s=0时,t=10,即小刚回到家时已放学10min ,故③正确; ④小刚从学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0010=100(m/min ),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题意、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为(-4-2);那么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而所求的方程组正好是由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所构成因此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详解】函数y=ax解析:42 xy-⎩-⎧⎨==【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为(-4,-2);那么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而所求的方程组正好是由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所构成,因此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详解】函数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4,-2),即x=-4,y=-2同时满足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所以关于x,y的方程组y ax by kx=+⎧⎨=⎩的解是42xy-⎩-⎧⎨==.故答案为:42 xy-⎩-⎧⎨==.【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方程组的解就是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而这一对未知数的值也同时满足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式,因此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三、解答题21.(12)【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首先计算开方,再计算乘法,最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最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即可.【详解】(1=183=(2)()()2(325)4545+-+-=9+20+125 -(16-5)=29+125-11=18+125.【点睛】 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22.(1)详见解析;(2) 22【解析】【分析】(1)利用矩形性质可得OD=OC ,再借助对称性可得OD=DE=EC=CO ,从而证明了四边形ODEC 为菱形;(2)证明四边形OBCE 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OE=BC=22.【详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BD,OC=12AC ,OB=OD=12BD , ∴OD =OC . ∵点O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为E ,∴OD =ED ,OC =EC .∴OD =DE =EC =CO .∴四边形ODEC 为菱形;(2)连接OE .如图,由(1)知四边形ODEC 为菱形,∴CE ∥OD 且CE =OD .又∵OB=OD,∴CE ∥BO 且CE =BO .∴四边形OBCE 为平行四边形.∴22OE 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1)∠NDE=90°;(2)不变,证明见解析;(3)∴6【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证明△MAC ≌△NBC 即可;(2)与(1)的证明方法相似,证明△MAC ≌△NBC 即可;(3)作GK ⊥BC 于K ,证明AM=AG ,根据△MAC ≌△NBC ,得到∠BDA=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求出AG 的长,得到答案.【详解】解:(1)∵∠ACB=90°,∠MCN=90°,∴∠ACM=∠BCN ,在△MAC 和△NBC 中,{AB BCACM BCN MC NC=∠=∠=,∴△MAC ≌△NBC ,∴∠NBC=∠MAC=90°,又∵∠ACB=90°,∠EAC=90°,∴∠NDE=90°;(2)不变,在△MAC ≌△NBC 中,{AB BCACM BCN MC NC=∠=∠=,∴△MAC ≌△NBC ,∴∠N=∠AMC ,又∵∠MFD=∠NFC ,∠MDF=∠FCN=90°,即∠NDE=90°;(3)作GK ⊥BC 于K ,∵∠EAC=15°,∴∠BAD=30°,∵∠ACM=60°,∴∠GCB=30°,∴∠AGC=∠ABC+∠GCB=75°,∠AMG=75°,∴AM=AG ,∵△MAC ≌△NBC ,∴∠MAC=∠NBC ,∴∠BDA=∠BCA=90°,∵∴AB=62+,AC=BC=3+1,设BK=a,则GK=a,CK=3a,∴a+3a=3+1,∴a=1,∴KB=KG=1,BG=2,AG=6,∴AM=6.【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24.(1)120米(2)y乙=120x﹣360,y甲=60x(3)9【解析】【分析】【详解】解:(1)由图得:720÷(9﹣3)=120(米),答:乙工程队每天修公路120米.(2)设y乙=kx+b,则3k+b=0{9k+b=720,解得:k=120{b=360-.∴y乙=120x﹣360.当x=6时,y乙=360.设y甲=kx,则360=6k,k=60,∴y甲=60x.(3)当x=15时,y甲=900,∴该公路总长为:720+900=1620(米).设需x天完成,由题意得:(120+60)x=1620,解得:x=9.答:该项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一直合作施工,需9天完成(1)根据图形用乙工程队修公路的总路程除以天数,即可得出乙工程队每天修公路的米数.(2)根据函数的图象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先求出该公路总长,再设出需要x天完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x,即可得出该项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一直合作施工,需要的天数.25.(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3S =甲,243S =乙;(2)甲 【解析】【分析】(1)根据方差的定义,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即可;(2)根据平均数相同,利用(1)所求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成绩稳定,即可得答案.【详解】(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222222212[(109)(99)(89)(89)(109)99)63S ⎤=⨯-+-+-+-+-+-=⎦甲, (222222214[(109)(109)(89)(109)(79)99)63S ⎤=⨯-+-+-+-+-+-=⎦乙, (2)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两人实力相当;∵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甲发挥较为稳定,∴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故答案为:甲【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及利用方差做决策,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熟练掌握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