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学习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材解疑】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预学案】
一、外交的重大突破(70年代)
(一)方针策略:联美遏苏
(二)主要外交活动及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国家要求________________。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________等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的优势恢复中国席位。
(3)意义:对中国: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
(1)背景(结合P113学思之窗思考)
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从中国方面看: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总之: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2)过程
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P113历史纵横)
②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________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________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1972年)
(1)背景
①________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历史影响;
③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2)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得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了外交新局面。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改革开放——现今)
(一)方针策略:全方位外交(或无敌国外交)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
国内: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国际:美苏关系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三)目标:反对________,维护世界和平。
(四)主要外交活动及成就
1、开展以________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举办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与俄、哈、吉、塔、乌共同创建________,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五)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合作探究】
1、有人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既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对此你有何看法?
同意这种观点。
对美国而言: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经济遭遇严重的“滞胀”危机,加上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其资本主义霸主地位日益动摇,本身力量的削弱,又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因此,利用与苏联的关系交恶的中国来制约苏联,对美国有利。
对中国而言,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打破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利用美国来牵制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据材料,材料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此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有了哪些新调整?
答案: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
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3)不结盟政策;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调整:重视与第三世界发展关系、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基础过关】
1.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加入联合国B.美国的阻挠和破坏
C.中国的国力弱 D.台湾国民党集团的阴谋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和突破有( A )
①参加万隆会议②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③中美关系正常化④中日建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采取的孤立、敌视、封锁中国政策的有(D)
①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安全。
②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③破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扶持台湾国民党集团,干涉中国内政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有所转机的根本原因是( B )
A.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B.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要求
C.苏联对两国的威胁 D.西方国家一致要求
5.1972年,率团访问中国从而打破中美两国外交长达二十多年僵局局面的美国总统是( C )
A.罗斯福 B.艾森豪威尔 C.尼克松 D.布什
6.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7.美国在中美关系逐渐改善过程中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 C )
A.搞“两个中国”B.坚持“一中一台”的立场
C.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D.搞“双重代表权”
8.下列有关日本与中国建交的史实,正确的是( B )
A.仍旧执行追随美国的政策 B.抢先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
C.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国家D.与美国一道同时与中国建交
9.形成“上海共识”的会议是( B )
A.联合国大会 B.2001年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上海合作组织D.安理会10.下列国际组织中,由中国参与倡导成立并起主导作用的是( A )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C.巴黎和会D.“华约”
11.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 C )
A.日内瓦会议召开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上海公报》发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