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酶免疫技术

9酶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HRP的活性基团是A.糖蛋白B.亚铁血红素C.白蛋白D.球蛋白E.色氨酸2、表示HRP纯度(RZ)的是A.入403nm/入275nm B.入420nm/入275nm C.入403nm/入290nmD.入275nm/入403nm E.入290nm/入275nm3、HRP(用于标记)的RZ值应大于A.3.0 B.3.1 C.3.2D.3.3 E.3.44、β-Gal的常用底物是A.OPD B.TMB C.5-ASAD.ABTS E.4MUG5、下列酶-底物-颜色反应组合中,正确的是A.HRP—OPD—蓝色B.HRP—TMB—红色C.AP—P—NPP—黄色D.HRP—P—NPP—蓝色E.AP—TMB—蓝色6、AMIT测定可以测定A.大分子抗原B.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C.补体D.PcAb E.McAb7、应用最广泛的均相EIA是A.CEDIA B.SPEIA C.AMITD.ELISA E.IFA8、关于酶免疫技术的特噗,正确的是A.酶标记物催化抗原反应,使其结果放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B.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标记物稳定性差C.底物以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主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D.选择高度质量的标记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术最重要的前提E.酶免疫技术检测方法较为繁琐9、关于固相化抗体的制备,正确是的A.抗体包被固相载体后,再用小牛血清蛋白包被一次为了稳寄存载体对抗体的吸附B.化学偶联包被抗体,可有效提高包被抗体的结合量.均一性和牢固程度C.为提高抗体的包被量,包被液的浓度应较高D.吸附法包被抗体时,选用偏酸性的缓冲液,可提高包被抗体的稳定性E.包被抗体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包被抗体的稳定性10、关于载体的选择,正确的是A.醋酸纤维膜吸附蛋白的能力强于塑料板,但对微量样品的吸附不完全B.高分子微颗粒载体含有的基团易与抗体蛋白形成化学偶联,且结合容量大C.塑料制品吸附蛋白分子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好D.固相微颗粒因体积小,不易与磁性材料组合使用E.膜载体吸附抗体蛋白一般是采用化学偶联法11、酶免疫技术和于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是基于A.酶标记物参与免疫反应B.固相化技术的应用,使结合和游离的酶标记物能有效地分离C.含酶标记的的免疫复合物中酶可催化底物成色,其颜色的深玫与待测物含量相关D.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的活性与样品测定值呈正比E.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的活性与样品测定值呈反比12、关于HRP,描述正确的是A.HRP由具酶活性的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经素辅基构成B.测定HRP的RZ值,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C.HRP对酶催化反尖中的受氢体专一性要求不高D.酶变性后,其RZ值不变E.邻苯二氨底物液被HRP催化显蓝色,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2nm13、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基本特征是A.以应平衡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酶活性人发生变化B.酶标抗原与抗体在固相介质表面形成复合物后,作用于底物成分C.不用分离B.F即可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表明其反应不易受内源性酶的干扰D.反应属于非竞争结合,测定的灵敏度较高E.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且不易用于自动化检测14、司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方法是A.酶联免疫化学光测定B.dot-ELISA C.双抗体夹心法ELISAD.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竞争法ELISA15、反应结束时,阴性以照管的呈色最强,此情况常见于A.双抗体夹心法ELISAB.竞争法ELISA C.间接法ELISA D.捕获法ELISA E.双抗原夹心法ELISA16、免疫渗滤试验衍生于A.RIA B.dot-ELISA C.免疫层析试验D.免疫印迹试验E.免疫扩散试验17、双位点DLISA中,造成抗原测定值低于实际含量的常见原因是A.固相抗过多B.反应时间不够C.标记抗体过多D.待测物过浓E.洗涤不彻底18、间接法ELISA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A.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B.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C.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抗体D.固相抗体-酶标抗原固相二抗-抗体-酶标抗原19、下述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敏感性最高的方法是A.直接染色法B.间接染色法C.酶桥法D.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E.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20、酶桥染色法中的桥抗体是指A.免疫反应系统中的特异性抗体B.显色系统中的抗酶抗体C.第二抗体(抗抗体)D.第一抗体E.第三抗体(抗酶抗体)21、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常作的酶是A.胰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B.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C.胃蛋白酶,蛋白酶K D.碱性磷酸酶,胃蛋白酶E.葡萄糖氧化酶,蛋白酶K22、下列属于非标记免疫技术的是A.荧光标记免疫技术B.酶标免疫技术C.放射性核素标记免疫技术D.发光免疫技术E.免疫电泳技术23、制备ABC复合物时,亲和素的浓度不能高于A.10μg/mlB.20μg/mlC.30μg/mlD.35μg/mlE.40μg/ml 24、制备ABC复合物时,HRP-B的浓度不能高于A.2μg/mlB.4μg/mlC.6μg/mlD.8μg/mlE.12μg/ml25、PAP复合物中的酶是A.胶原酶B.胃蛋白酶C.葡萄糖氧化酶D.碱性磷酸酶E.辣根过氧化物酶26、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A.高特异性B.高敏感性C.形态学的直观性D.精确定量分析E.能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27、与其他标记技术相比,免疫组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A.高特异性B.高敏感性C.形态学的直观性D.重复性好E.精确度高28、ABC技术由美籍华人Hsu于哪一年建立,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技术A.1961年B.1975年C.1981年D.1985年E.1990年29、PAP技术中酶的底物为A.TMBB.DABC.PNPD.TMBSE.OPD30、免疫组化技术不包括A.酶免疫组化B.酶免疫印迹C.荧光抗体染色D.免疫金细胞染色E.免疫电镜技术31、用于标记的HRP的RZ值应大于A.2.4B.3.0C.1.5D.3.5E.5.032、RZ表示A.酶活性B.催化效率C.标记率D.酶纯度E.效价33、HRP与底物TMB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34、HRP与底物OPD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35、HRP与TMB反应后,加H2SO4终止反应前呈A.蓝色B.橙黄色C.棕黄色D.黄色E.紫色36、每个亲和素能结合生物素分子的数目是A.4B.2C.1D.3E.837、生物素分子中与亲和素结合的部位是A.噻吩环B.咪唑酮环C.苯环D.羧基E.—NH—38、ELISA双抗体夹心法( )A.将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检测抗原B.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C.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D.能用于半抗原的测定E.将酶标记抗抗体用于抗原检测39、HRP(用于标记)的RZ值应大于( )A.3.0B.3.1C.3.2D.3.3E.3.440、HRP的供氢体是( )A.TMBB.H OC.小分子醇过氧化物D.尿素过氧化物E.以上都不是41、关于ELISA的底物OPD的特点哪一条不正确( )A.具有致癌性B.灵敏度高C.比色方便D.配成应用液后稳定性好E.与酶反应后显橙黄色42、关于HRP,描述正确的是( )A.HRP由具酶活性的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素辅基构成B.测定HRP的RZ值,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C.HRP对酶催化反应中的受氢体专一性要求不高D.酶变性后,其RZ值不变E.邻苯二氨底物液被HRP催化显蓝色,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2nm44、HRP的活性基团是( )A.糖蛋白B.白蛋白C.球蛋白D.亚铁血红素E.色氨酸45、间接法ELISA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 )A.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B.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抗体C.固相抗体-酶标抗原D.固相二抗-抗体-酶标抗原E.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46、制作ELISA载体材料最常用的的物质是( )A.聚氯乙烯B.聚苯乙烯C.硝酸纤维素膜D.尼龙膜E.磁性微粒47、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应选择的固相包被物是( )A.已知AFPB.酶标记AFPC.抗AFP抗体D.酶标记抗AFP抗体E.待检血清48、ELISA中最常用的酶是( )A.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B.β-半乳糖苷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C.葡萄糖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D.脲酶和碱性磷酸酶E.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49、关于ELISA的固相载体论述有误的是( )A.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B.每一批号的聚苯乙烯在使用前需检查其性能C.聚氯乙烯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低D.阳性和阴性标本测定结果差别最大者是最适用载体E.微孔滤膜也可作固相载体50、最常用于IgM测定的ELISA方法是( )A.双抗体夹心法B.间接法C.竞争法D.捕获法E.dot-ELISA法51、表示HRP纯度(RZ)的是( )A.λ275nm/λ403nmB.λ403nm/λ275nmC.λ290nm/λ275nmD.λ420nm/λ275nmE.λ403nm/λ290nm52、关于载体的选择,正确的是( )A.醋酸纤维膜吸附蛋白的能力强于塑料板,但对微量样品的吸附不完全B.高分子微颗粒载体含有的基团易与抗体蛋白形成化学偶联,且结合容量大C.塑料制品吸附蛋白分子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好D.固相微颗粒因体积小,不易与磁性材料组合使用E.膜载体吸附抗体蛋白一般是采用化学偶联法53、ELISA间接法通常用来检测( )A.抗体B.抗原C.免疫复合物D.抗抗体E.半抗原54、均相酶免疫测定的优点不包括( )A.多用于小分子激素和半抗原的测定B.勿需分离游离的酶标抗原C.易于自动化分析D.不易受样品中非特异的内源酶的干扰E.灵敏度可达10~9mol/L55、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是一种( )A.固相酶免疫测定技术B.液相酶免疫测定技术C.均相酶免疫技术D.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56、酶桥染色法中的桥抗体是指( )A.免疫反应系统中的特异性抗体B.显色系统中的抗酶抗体C.第一抗体D.第二抗体(抗抗体E.第三抗体(抗酶抗体)57、ELISA中用于某种特异抗体的亚型测定常采用的方法是( )A.双抗体夹心法B.捕获法C.竞争法D.间接法E.双抗原夹心法58、与双抗体夹心法相比,ELISA间接法的主要优点是( )A.有较大的放大作用B.减少了操作步骤C.减少了冲洗次数D.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E.缩短反应时间59、关于ELISA竞争法正确的是( )A.用于检测抗原B.被检测物与酶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各不相同C.被测物多则标记物被结合的机会少D.待测管的颜色比参照管的淡表示被测物量少E.只用于检测抗体60、斑点ELISA与常规ELISA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二者实验原理不同B.二者所用固相载体不同C.二者所用酶不同D.二者所用酶标抗体不同E.以上都不对61、ELA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人白蛋白B.人球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球蛋白E.鼠白蛋白62、免疫渗滤试验衍生于( )A.免疫扩散试验B.免疫层析试验C.免疫印迹试验D.dot-ELISAE.RIA63、目前国内ELISA常用的酶是A.HRPB.APC.β-GalD.OPDE.TMB64、双抗体夹心ELISA可用于检测A.CEAB.胰岛素C.吗啡D.ANAE.RF65、何种ELISA方法其酶标二抗具有通用特性A.双抗体夹心B.一步法C.捕获法D.竞争法E.间接法66、间接ELISA可用于检测A.AFPB.胰岛素C.HIV抗体D.吗啡E.HBsAg67、酶免疫印迹所用的固相材料为A.NC膜B.聚苯乙烯C.磁性颗粒D.尼龙膜E.凝胶68、捕获法测定病原体抗体的类别是A.IgMB.IgGC.IgAD.IgDE.IgE69、以碳酸盐作为包被缓冲液,最佳pH为A.7.2B.7.4C.7.0D.8.6E.9.670、目前通用标记HRP的试验方法为A.戊二醛交联B.过碘酸钠氧化C.琥珀酸酐法D.混合酸酐法E.碳化二亚胺法71、生物素分子中可进行修饰,形成各种活化生物素的基因是A.Ⅰ环B.Ⅱ环C.羧基D.羟基E.酮基72、链霉亲和素的活性单位是以结合多少生物素所需的量来表示A.1μgB.2μgC.3μgD.4μgE.5μg73、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A.标本处理B.抗体的处理与保存C.免疫染色D.设立对照试验E.结果判断74、PAP复合物中的酶是A.胶原酶B.胃蛋白酶C.葡萄糖氧化酶D.碱性磷酸酶E.辣根过氧化物酶75、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B.防止细胞脱落C.防止细胞自溶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76、免疫组化法吸收试验是用过量已知抗原与抗体充分反应,理想的温度是A.4℃B.25℃C.56℃D.37℃E.50℃77、下列不是激光光源特征的是A.单色性强B.波长范围较宽C.亮度高D.相干性好E.方向性强78、免疫组化技术基质的来源,错误的是A.活体组织B.血清C.病毒D.培养细胞E.细菌79、微孔板包被后,加入高浓度蛋白封闭空白位点,这一过程称为A.包被B.封闭C.本底D.钩状效应E.基质效应80、与假阴性测定结果密切相关的是A.包被B.封闭C.本底D.钩状效应E.基质效应81、未加入待测物质,试验结束后测定的OD值称为A.包被B.封闭C.本底D.钩状效应E.基质效应82、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为A.N-羧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B.生物素酰肼(BHZ)C.肼化生物素(BCHZ)D.光敏生物素E.生物胞素(MPB)83、标记核酸的活化生物素为A.N-羧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B.生物素酰肼(BHZ)C.肼化生物素(BCHZ)D.光敏生物素E.生物胞素(MPB)84、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为A.N-羧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B.生物素酰肼(BHZ)C.肼化生物素(BCHZ)D.光敏生物素E.生物胞素(MPB)85、在PAP技术中,起“桥联”作用的成分是A.Ab1B.Ab2C.anti-HRPD.HRPE.anti-AP86、在PAP技术中,与特异性抗体(Ab1)具有同种型抗原表位的成分是A.Ab1B.Ab2C.anti-HRPD.HRPE.anti-AP87、在PAP技术中,能特异性识别待检抗原的成分是A.Ab1B.Ab2C.anti-HRPD.HRPE.anti-AP88、BAS在ELISA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式是A.BABB.ABCC.BRABD.BAE.LAB89、在ABC- ELISA技术中,亲和素与生物素化酶的比例关系是A.1︰4B.1︰2C.2︰1D.4︰1E.1︰1三、名词解释1.酶免疫技术:是指利用酶的高效催化和放大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