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版课件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版课件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含义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 、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组织结构的内容 (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直线职能式结构 2. 3.事业部组织结构
(三)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 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 家机关编制的组织 (2)国家事业编制组 织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
社会组织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工具,它有 其特定的目标系统。组织目标是每个组 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 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 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 来和发展方向。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目标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 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 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 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 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 正式社会组织。
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一)制定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二)组织目标的实施 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一)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二)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1)有效性(2)效率(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适合于小规模的组织结 构、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 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 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 的规章制度体系。
(三)官僚主义问题
复习思考题
1.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 5.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2.非正式群体的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一)改革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二)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 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系 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 (三)转型期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含义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 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 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 (三)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1.组织系统理论 2.组织权变理论 3.组织经济理论
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P布劳) 3.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代表人物是
艾提佐尼) 4.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 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 (2)第二产业组织 :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 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 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
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
征。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2.地位 3.角色 4.权威
组织的研究变项 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帕森
相关主题